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聚焦》媒体,你是谁的喉舌?

影视台词 > 影评 > :《聚焦》媒体,你是谁的喉舌?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聚焦》媒体,你是谁的喉舌?的正文:

《聚焦》(spotlight)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波士顿环球报》的焦点报道组因调查报道天主教神父性虐小童案件而获得普立兹奖。但当影片最后一个画面落幕,我们并没有看到字幕打出获奖的结果,反而看到spotlight team做的调查报道余波,揭露出更多有性侵的城市令人乍舌。记者的报道不为获奖,奖项也无关宏旨,《聚焦》在当下拍出来,它仍在提醒我们新闻专业性、媒体的独立性、记者不惧阻力发掘真相的必要。
新闻调查团队的胜利
《聚焦》是编、导、演各方面皆出色,作为一部传媒行业题材的剧情片,它会令人想起40年前的《惊天大阴谋》(All the President's Men)。但和这部披露水门事件的经典作不同,《聚焦》并非新闻记者英雄主义,《惊天大阴谋》主要集中在罗拔烈福(Robert Redford) 和德斯丁荷夫曼(Dustin Hoffman)两人身上,但《聚焦》却是一场团队的胜利,一场群戏,片中主导调查案件的是由robby带领的聚焦报道4人小组,小组成员有mike、matt和sacha,但robby的上司ben,甚至到主编baron都不同程度参与当中。
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一个团队如何真正的上下一条心,真的是拧成一股绳,为报道真相而努力,从高层的主编到基层记者,每个人物都写得非常好,他们在工作当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讲求默契,这就是为何聚焦小组一直能出品有影响的调查报道。robby是这个小组的team leader,是聚焦小组的编辑,他可以说是我心目中那种成功的team leader,他对上要向ben汇报工作,而对下会分担工作,跟下属一起做调查,他会和记者sacha一起拜访当年参与案件的律师,会利用他的人脉关系了解事件,很多工作亲历亲为,米高基顿年《飞鸟侠》让人感到他咸鱼翻生,《聚焦》又是一次精湛的表现。马克雷法路(Mark Ruffalo)饰演的记者mike和瑞秋麦亚当斯(Rachel McAdams)的sacha,前者性格直肠直肚,口直心快,这在工作上体现无疑,而雷法路拿捏角色精准,一些小动作的表现细致到位,后者则表现得成熟、干练,同样令人刮目相看。相比之下,小胡子matt这个人物相对较弱,也与他在小组中的职责有关,他主要负责做各方面资料搜集,而当发现其中一位涉案神父就住在自己家附近,他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冰箱告诫孩子不要靠近神父住所,这一幕也印象深刻。
除了聚焦四人组,最令我难忘的角色竟然是主编baron,他在片中并不是主要角色,但却非常重要,而且他在片中沉默寡言的个性非常鲜明,同时他又是个实干派。他作为一个空降领导,初来报到,就需要对这座城市熟悉,他和robby第一次见面,他竟然在读一本关于波士顿红袜队的书,了解一座城市先从了解这里的球队开始。他新官上任,又是以外来者身份入驻主编,很多人以为会有类似的办公室政治,大家关心他是否又大刀阔斧裁员,但正是这一个外来者,没有利益冲突,才在一篇专栏重提天主教神父性侵案,希望spotlight team能深入调查。而这头四人组在调查,那头他也拜访红衣主教和不同上流阶层,也是在了解教会在这座城市的势力和调查小组会受到的压力。
剧本平实,不求戏剧化
影片叙事四平八稳,剧情步步推进,对事件进行抽丝剥茧地调查,剧本一切讲求平实,不追求情节上的戏剧化处理,这是《聚焦》我喜欢的一点,就是冷静,用镜头冷静地讲述故事。例如mike终于说服律师Mitchell让他采访受害者,受害者说完后有个镜头一笔带过是他手臂的伤疤,让人感到他们不堪回首的过和苦衷。看片的过程有几处情节会有不是你预期的戏剧处理,mike和精神治疗师说电话,治疗师告诫mike再深入调查很可能会遭致报复,话音刚落,忽然就有人敲门,自然会令人联想是否治疗师“开口中”,结果原是上司ben带pizza来他家。
当四人小组第一次与受害者见面时,受害者首先问在座的记者是否天主教徒,我们看到sacha家中有虔诚的天主教徒祖母,一周三次教会,就是说我们只看到调查对记者身边的人的信仰产生冲击和影响,但他们记者却没有这种信仰上的矛盾,如果设置其中的记者也是虔诚天主教徒随着调查采访深入对信仰产生怀疑,这样人物会更加丰满。后来看相关访问,编剧兼导演Tom McCarthy原来也曾设想过如此处理,这样会更富戏剧效果,但对真实的spotlight team的访问才知道他们现实中也是没有信仰上冲突,编剧最终也沿用现实,不作戏剧处理。但是对于神父性侵和信仰动摇的关系,编剧还是透过电话里的治疗师表达:“教会只是一个机构,是人建造的,它总会流逝,但信仰依然是在我心中的。”
媒体,你是谁的喉舌?
尽管影片没有给我们很直接的展示教会在波士顿如何只手遮天,但我们还是能从相当多的情节能感受得到它的势力。法院的法官是天主教徒不敢触碰信仰,教会能请律师私下和受害者和解,并且有条件下赔偿,对试图起诉教会的律师打压抹黑,而上流社会则对教会恶行视而不见、互相包庇,他们的理由竟然是爱这座城市(对啊,要和谐,要正能量)。警察也不敢起诉,那这座城市还有谁能帮受害者伸张正义,那就是记者。就像mike在片中一句对白:“你是站在哪一方?”当法官问他:“你知道这个事件很敏感,媒体有什么责任要把这个事报道出来?”mike反问一句:“那你觉得媒体有什么责任不把这个事情报道出来么?”
当从原来以为只有13位涉案神父,到后来竟然查出多达87位,就像baron说的,我们要挑战整个制度。也只有像baron这种外来者才有这个胆量抗衡地方势力,baron的雷厉风行被当地上流视作“搏出位”,“他不爱这个城市,他在这里大干一场几年就调走了。你生在这长在这,能哪里?”robby被好友这样数落。当baron上任不久拜访红衣主教,主教希望教会和媒体能多合作和联系,而baron只冷言道:“我还是希望我的报纸能保持独立性。”当媒体应该保持独立早已是常识是普世价值,但在某些强国却强调全国的媒体应该姓党,有见过这么反普世价值逆世界潮流开倒车的强国么?我见过,我真喺见过。
做调查新闻的记者要讲求毅力、坚持和信念,看看片中的四人小组跟一个报道短则一两个月,多则要几个月,期间除了应对采访遭拒,被阻挠,还有中间突如其来的新闻可能会令调查停止,如聚焦小组接近成功时发生了911,于是所有调查报道要让路给911的报道,而另一面受害者却抱怨为何已经证据充足,记者们还不把报道推出,sacha对受害者说:"我来这里,因为我在乎。"(im here,because i care.)简单一句足以道出记者不会放弃调查性虐案。
《聚焦》还有一个感受,如今当越来越多自媒体出现,那些自媒体人只在搜索引擎上动动鼠标就一篇长文,还有人会做调查新闻么?还有人在意新闻专业性么?《聚焦》再次提醒了我们,无论媒体怎么发展,纸媒弱化也好,新媒体强势也罢,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有调查记者,他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作者benau

《聚焦》媒体,你是谁的喉舌?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聚焦》媒体,你是谁的喉舌?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聚,舌?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