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聚焦》主旋律教科书

影视台词 > 影评 > :《聚焦》主旋律教科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聚焦》主旋律教科书的正文:

《聚焦》这个名字起的好,“spotlight”字母不多不少,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从颁奖嘉宾在奥斯卡上念出来的时候,所有光芒瞬间汇聚在打印着电影片名的小卡片上。
作为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开机前想必是看过风水算过八字,如此名副其实的电影,要不是小李子那一夜沉冤得雪,恐怕全世界的目光都要聚焦在《聚焦》身上。
电影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警察局的一起神父猥亵男童案开始,你以为会继续的时候,镜头切换,已经变了人间。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对,就是911发生的那一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新总编指示旗下王牌栏目《聚焦》翻一起旧案。
旧案是什么先不说。这个《聚焦》栏目是个什么鬼呢?大致上它在波士顿环球报的地位——只是地位——就大致和《新闻调查》在央视台持平吧。总之,四个人的调查团队彷佛很牛逼的样子。
不过随着电影的进行以及影片中旧案调查(神父猥亵儿童案)——但不是片头那一起——在聚焦小组的深挖下,观众会发现他们的确牛逼的地方。
所谓无心插柳,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调查命题作业,虽然让习惯了自由主义的团队成员像是回到了小学生时代,但还是乖乖在裁员气氛下做好本职工作。找资料、找线人、找人脉,总之挖地三尺之后,本以为是一根萝卜的地里,挖出了一整年的“庄稼”。
猥亵儿童,从一个神父的重口味问题,变成了近百名神父的集体性犯罪。更关键的是,作为大主教和教会居然在洞悉一切的情况下,掩盖所有事实和证据。在主仁爱的光芒下肮脏的水流汇聚成一条发臭的暗河,并且持续发酵中……
《聚焦》用近乎纪录片的影调、色彩和构图,冷静地给我们还原了美国宗教系统和美国新闻业的运作模式。在两大体系交织、对抗的过程中,龌龊和风骨并存。聚焦小组扛住了所有来自外界和内心旁敲侧击产生的压力,在一切信息成为铁证之后,铅字付梓。
那一夜,印刷厂的马达轰鸣。
薄薄一张纸,却摧枯拉朽地瓦解了宗教堡垒般坚固的小世界。情绪、视觉以及强弱间的反差,赋予了《聚焦》足可令人潸然泪下的魅力。
宗教的腐化尽管给这个拥有广泛信仰基础的国家施加了负能量,但是新闻的胜利却在普世价值上用正能量给失了魂的美国人填补了回。先赏一个巴掌再送一颗糖,明贬暗褒,尽管这是美国好莱坞式主旋律的惯用套路,但你不得不承认,不搞一言堂的大洋彼岸在自我表扬上还是棋高一着。
因为我们自己人总是试图在每天晚上的七点钟,通过半个小时的宣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硬币,我们住在万物和谐的花面,而其他人都在水深火热的字面。
而《聚焦》以及其他种种类似的过往,都试图在这场“意识形态辩论赛”中做好一个反方: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枚硬币,好人有犯浑的时候,坏人也有善念的一刻。万恶的美帝,宗教也许已经部分腐朽了,但高举着自由大旗的新闻业还是正义的担当。
外国月亮圆不圆的问题,讨论了很久。现在看来,已经跑题千里。挂在天上的是圆是方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长久以来只被允许看到发光的皎洁,而所有的敏感词都躲进了不为人知的暗面。
有人说,这些玩弄儿童身体和摧残稚嫩心灵的神父不是人。
然而,生在信仰空气稀薄国度的我们还来不及庆幸这片土壤不生产神父——
我们海了的是拥有相同癖好的冠猿啊!
作者门徒

《聚焦》主旋律教科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聚焦》主旋律教科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聚,科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