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的文化寻根和内在途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的文化寻根和内在途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的文化寻根和内在途径的正文:

文化寻根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共融中文化主体对传统文化用现代意识进行观照、审视、批判、挑选、淘洗乃至皈依的动态的文化过程。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于1991年拍摄的作品,改编自作家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这部影片在秉承小说的主旨和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导演的加工,成功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妻妾之间互相倾轧、勾心斗角的人生景象以及相应的生存原则。颂莲是电影作品的核心人物,她受过高等教育,但在阴森恐怖、明争暗斗的陈府中,为了能占有一席之地,她的性格逐渐在斗争的过程中被扭曲、被改变。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导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审视。以下,我将从题材、人物塑造、色彩艺术、意象、音效等几个方面分析影片是如何追寻、反思传统文化的。

一、题材
电影描写了大门紧锁的陈家大院里女人们的挣扎。导演把目光放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就是要通过这些落后、封闭、压抑人性等负面价值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性格、精神、思想的展示,把隐藏着的民族文化挖掘出来,表达出对于文化和精神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使外国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民俗奇观的想象得到了满足。
同时,影片也明确注意到了现代文明进程与封闭性文化形态的冲击。女主人公颂莲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她穿着白衣黑裙的学生装、提着行李箱,自己走入了陈家大院。这说明在进入大院的时候她对于自己的身份定位仍然是独立的女性,即使是被迫成为了陈老爷的姨太太,她也想对自己的命运发展保持主动。但当她慢慢享受到了老爷对她的宠爱,体会到了捶脚、点灯的优越感,她也向这里传统的“老规矩”、向封建的宗法制和家长制屈服了,沉溺于勾心斗角的大宅生活。最后颂莲疯了,却又回到了最初的学生装扮,可以看做是她内心的对于回归现代身份的渴望。从这两次转变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结果的反思。

二、人物塑造
张艺谋常常选择女性作为主要的电影人物,借用女性的性别特征,阐释其因性别带出的人性内涵,特别关注其中有关生存繁衍等生命现象。同时她们弱势群体的身份本身与反封建传统的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效果,因而更具有象征意味。除了被黑暗的封建势力吞没的女主人公颂莲之外,电影中也描绘了其他几个悲剧的女性人物,如终日念佛、封建卫道士大太太,“菩萨脸蝎子心”的二太太卓云,曾是戏班名角、刁蛮泼辣的三太太梅珊、一心做太太梦的丫头雁儿等。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这些角色被省了性格发展的逻辑程序,对于背后的故事一笔带过或者是干脆不提,直接把她们作为符号来承载夫权、男权文化的影响,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
而同为主要人物之一,也几乎可以算作唯一的男性主要人物的陈老爷也是如此。在整部影片中甚至都没有给过一个能够看清脸部的正面镜头,观众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个威严的背影,听到的是严厉冷酷的声音。在这个等级严明、规矩森严的大院里,陈老爷是如同皇帝一般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的几个姨太太也正因此为了争宠而“宫斗”不断,但是真正使女人们陷入疯狂的、丧失理智与人性的却是由陈老爷这个人物符号所象征的宗法制、男权社会的封建传统文化。因此可以说,陈老爷只是个封建势力与思想的化身,他的面孔是否清晰对于影片来说已不再重要。

三、色彩艺术
对于色彩的运用在这部电影中十分突出,这也是张艺谋的一贯特点之一。影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大红色。通常在人们的审美和认知中,红色总是以一种象征着热情、欢乐的元素存在,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一种喜庆的颜色。但是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却并非如此。颂莲的喜床上方挂着足足六盏红灯笼,是屋内灯笼最多的地方,也是最红的地方,新婚的夜晚被暖暖的红色包围,这时的红色象征着暧昧并充满欲望。当丫鬟雁儿私自在屋里点灯的事被颂莲揭发的时候,跪倒在雪地里的雁儿与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的红色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三太太梅珊那大红的戏服,大红的棉衣,大红的妆面,这时的红色让人对感到一种要突破陈腐规矩的疯狂。影片中大多时候的陈家是笼罩在黑暗阴抑之下的灰色,颂莲身着一身红色旗袍出现在这样的庭院中的时候,就是在以自身最真实的状态表达对这封建旧制的一种控诉和反抗。这时的红色成为颂莲形象性格的极大转变的一种衔接和象征,将她的年轻、爆发力、不服输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影片的结尾,颂莲被封灯后仍然点亮了自己和三太太屋里的红灯笼,此时满眼的红色是凄凉诡异的,不仅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儿温暖,反而是渗透到人心的恐怖。

四、重要意象——灯笼
红灯笼是这部影片的主题,片中也浓墨重彩地描绘着点灯和灭灯、封灯的过程。点灯仪式等等内容在小说原着中并不存在,而是张艺谋导演构想、添加的。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也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影片中,灯笼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点灯已经成为一种“争宠”得胜的精神标识。
新婚之夜,颂莲希望老爷把灯灭了,老爷说:“我就是为了看清楚才点那么多灯笼。”按照陈家的“老规矩”,老爷在哪一房过夜的“旨意”是由灯笼来确定的,太太们都得集中到门口听候传达旨意,这个仪式既是老爷对于宠爱的女人的奖赏,也是给其他女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在告诫她们。被点了灯就有了权力,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点菜、可以摆脸色,这也无怪乎小丫头雁儿也做着被点灯的梦。红灯笼意味着在男权社会中男人的绝对的权威,女人在屈辱的等待中得到的身份确定和对确定身份的希望。老爷走了,灯灭了,她们的命运又得在不确定中飘摇,等待着下一次点灯。但是影片到了最后,颂莲把梅珊房里的灯和自己的灯点亮了,一个是被封灯的四太太,一个是因为通奸被处死的三太太,这时颂莲点燃的红灯笼成了一种反抗的象征。颂莲由最初的纯洁、独立,到嫉妒、争宠甚至害死了雁儿,最后逐渐对于自己命运有了清楚的认识。目睹了梅珊之死以后,她指控老爷“杀了人”,这意味着她不想再等待和接受被选择、被随意抛掷的屈辱命运,渴望独立和自由。但她已无法承受这种思想的张力,最后精神失常。

五、音效
影片本身并没有过多声音重叠的场景,也没有任何后期添加的音效,而是很好地利用了京剧和锣鼓,与大红灯笼意象的运用如出一辙。多次出现的梅珊的京剧伴奏给人一种整体上的辉煌与苍凉之感,符合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人物命运出现转折时、剧情的关键处用到越来越急促的音乐,给人以紧张之感,预示人物命运的急转而下。另外电影中锤脚的声音在深深的大宅院里回响则既是人物性意识的贯穿,同时又决定着人物的命运。颂莲开关门的厚重的声音表现了封建力量的强大,压抑、沉闷,对年轻颂莲的一种无情扼杀。
作者多看电影多睡觉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的文化寻根和内在途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的文化寻根和内在途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大,途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