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绿光》法国单身女青年日记

影视台词 > 影评 > :《绿光》法国单身女青年日记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绿光》法国单身女青年日记的正文:

Ah! Que le temps vienne / Où les coeurs s'éprennent!
啊! 愿快快来临 / 那心心相印的时刻! ——[法]兰波
《绿光》是我看的第一部侯麦的电影。这是一部十分平淡零散的电影,但当我看到结尾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侯麦的电影。侯麦不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导演,不喜欢他的人,多半是不喜欢他极简的叙事、缓慢的节奏和喋喋不休的对话;而喜欢他的人,也正是喜欢这些特质。侯麦说过:“我不会在这个故事里道出一切……再说,并没有故事……”,这种说法再贴切不过了。侯麦想表达的,并不是“影像化的文学”,而是“文学化的影像”,他拍的电影,是文字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它既不是故事,也不是哲理,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微妙,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些片段。埃里克?侯麦是法国“新浪潮”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同特吕弗、戈达尔一样,侯麦也走了一条“评而优则导”的路——在法国着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做了七年主编之后,他也走上了导演之路。《绿光》是他65岁时执导的电影,整部电影继承了侯麦一贯的简约、平淡的风格,并获得了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也是侯麦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和大多的侯麦电影一样,《绿光》的故事很简单:女主角戴尔芬(玛丽?瑞莱 Marie Rivière 饰)刚刚与男友分手,本来一起暑假旅行的朋友也在这时爽约。尽管其它许多亲友邀她一同度假,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只有她似乎要独身一人困在巴黎过冗长的夏天。她终日游荡在各处寻觅,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从来不主动的她似乎运气也特别差……
“绿光”在电影中的概念,源自于凡尔纳的同名小说。在天气极好时,海上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晖,是一道绿光。“绿光很罕见,据说看到它就可以读懂自己和对方的心,谁能有幸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女主角在马赛的海边,听到了几位老人这样讨论绿光。这个有一点魔幻色彩的迷信说法,印在了女主角的心里。其实女主角并不迷信,她更多的,是固执于自己看世界的方法:坚信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巧合都是某种征兆,相信爱情是偶然的、浪漫的,坚持素食主义,甚至不吃花朵。她敏感,甚至有一些神经质,当其他人对自己处事原则质疑时,她常常会反应过度。她渴望邂逅浪漫的爱情,有自己的一套不可妥协的择偶标准,可是她又从不主动结识陌生人,“你继续做梦、等待,等待总比梦想被摧毁要好”,于是她只能一个人百无聊赖地游荡在大好风光里。《绿光》女主角的特质,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里面的女主角是一个外表粗俗的中年的门房,在充满防备的外表下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渴望温暖,却隐藏在黑暗中孤芳自赏。其实女主角又何尝不是我们呢?在孤独中摸爬滚打的我们,也期待着一次浪漫的偶遇,各种剧情在脑海中幻想过无数次,然而却并没有合适的人出现,于是就这么独自等待着,不愿展露自己的内心,却又期待着一个人走进来。也检讨过自己是否太过中二,也尝试着改变自己,却每次都已失败告终。侯麦像是看透了男女情爱,能从纷乱的生活中把我们每个人情感的细微之处都萃取出来,然后又让这些溶解在一杯纯净水里,平淡但并不无味。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在海边等待着落日的最后那道余晖,之前一个人的孤独、委屈一瞬间都涌上心头,她哭了。她喜极而泣,遇到一个懂她的人是多么地美好;她又因害怕而哭泣,这一切美好的仿佛不真实,就像《穆赫兰道》里的贝蒂(娜奥米?沃茨饰)在梦醒前的哭泣一样,害怕幻梦的破灭。她期待着绿光的出现,期待她坚信的那些微小的征兆,都变成她所有幸运的注脚。这一次,应该不会错了。
作者白昼鸟

《绿光》法国单身女青年日记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绿光》法国单身女青年日记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绿,日记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