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英雄》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

影视台词 > 影评 > :《英雄》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英雄》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的正文:

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   最近学了荆轲刺秦这一篇文章,刺秦不成功的原因自认有三:
  一 荆轲无能
  荆轲是卫人,刺客列传中有所记载:“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视之。”“鲁句践与荆轲博,鲁句践怒而视之。”这两句话足以证明荆轲之才不属于上才。无论剑术还是棋艺都达不到精湛,实属庸才。
  二 用人无能
  《刺客列传》与《战国策 荆轲刺秦》都有所记载一个人——秦舞阳。当时太子丹报仇心切,任用了荆轲及十三岁杀人的秦舞阳。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之时,刺秦只差最后一步之时,太子丹用秦舞阳做荆轲的副将。史书记载:“秦舞阳色变振恐”。见秦宫戒备森严,知道自己面对比自己强数倍的对手之时,难逃杀生之祸,秦舞阳毕竟还是个会害怕的少年,并没有帮上荆轲的忙反而掉链子拖住了后腿。
  三 期望太大 信心不足
  在刺秦失败以后,荆轲曰:“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在刺秦准备过程中,荆轲屡屡拖延时间,太子丹怕他反悔,一再催促,可见荆轲信心不足。这次刺秦准备了樊将军的人头,督亢地图,徐夫人之匕首,可见所费心血之大,期望之高。最终失败,一句话可以以偏概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以荆轲刺秦不成功,这三个原因可以概括。但我们不能否认荆轲刺秦的伟大贡献,这是中国早期反对暴政的伟大尝试,是一种个人精神——即士为知己者死的中国传统精神的反应。在当代,这种精神我们要取其精华其糟粕地看待,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
  《英雄》这部电影,结局可谓慷慨悲壮,无名刺客费尽心机接近秦王,最终却放弃刺秦,被万箭穿心而死。理由很简单,也很伟大——这天下无论被谁所得,和平与战乱相比,大家都会选择和平。秦王统一天下,结束战乱,虽然是出于个人野心的大一统,却无意中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用三国中的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六国争霸虽然人才辈出,在今人看来当时的思想价值,人文价值非常之高,可忽视了当时千千万万处在水深火热的百姓。这充分说明了和平的重要性,也是无名这位刺客为天下所做的最伟大的牺牲,他的精神已经上升到一种禅境,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今人对《英雄》这部电影众说纷纭,也给予了这部电影极大的赞誉和肯定,无论拍摄质量,剧情结构都属于上乘的不可多得之作。而它最大的价值,是留给今人深刻的反省思考和对传统的批判及一种“大英雄精神”的体现。它打开了人们看待英雄的视野,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最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都是英雄,就比如说秦王;而从自己的忠诚正义出发,拥有“士为知己者死”精神的勇士也是英雄,比如荆轲;同时愿意背负天下和平的,为百姓着想放下仇恨和所有不甘心的刺客无名,英雄对他来说实在是名至实归。
  就如同某位教授的一句话,看待事情,要从大地方看,避免钻牛角尖,也要细致地看,避免忽视细节。这样的角度观才是最客观的角度观。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把事件孤立地看待会断章取义。在观念日益民主的今天,甚至是更光明的明天,我们都要从历史中反思,就如同《英雄》这部电影一样源自于历史而超脱于历史。在反思中寻找自我,在历史中汲取精华,从而发展中华民族之魂。
  
作者despotic

《英雄》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英雄》从荆轲刺秦映射当代人的英雄观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英,雄观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