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聚焦》建立信仰的前提是摧毁信仰

影视台词 > 影评 > :《聚焦》建立信仰的前提是摧毁信仰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聚焦》建立信仰的前提是摧毁信仰的正文:

很多人把《聚焦》看作是对传统媒体致敬的电影。影片改编自2001年美国的真实事件,讲述了《波士顿时报》的一个深度报道小组《聚焦》如何揭开天主教会大批神父猥亵儿童的系统性事件。教会即使知晓了这些神父猥亵男童的证据,也仅会把神父调到另一个教区,并用庞大的资本和权力对公众隐瞒真相。《聚焦》栏目的四个记者在新上任主编的引导下层层深入,顶住官僚和教会的压力,把这个动摇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丑闻公之于众。
看完这部影片,可以深深感受到记者的孤独。在美国,对上帝和教会的崇敬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教会有丑闻,毫无疑问会引起舆论的哗然;庸俗的说,社会黑暗其实就是新闻生产力,创造影响力创造收入。但揭露教会的阴暗面并没有使《聚焦》的记者产生超级英雄式拯救世界的快感;相反,在调查过程中,他们是最先被信仰的崩塌折磨的人。
女记者萨夏过常常陪伴奶奶教堂,当逐渐发现性侵已成为教会常态时,她再也无法继续踏入教堂了,而同时她还要对奶奶守口如瓶,尽管受害者的采访让她潸然泪下;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马特发现自己所在社区的神父也有过性侵案件的时候,马上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靠近教堂和神父,但必须对社区其他人保密的沉重让他整夜整夜地失眠;年轻的迈克尔在掌握了重要证据却因为“不足以控诉整个系统”为由不能立刻发表时,对着栏目编辑罗宾森失控咆哮——这是他信仰崩塌后做出的反常行为。在此之前,迈克尔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一样,生下来就是教徒,宗教信仰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而如今过心中的一小块净土却被自己亲手挖掘出来的资料摧毁得支离破碎。

伴随着真相而来的,是未经任何修饰加工的第一手资料对记者的精神冲击。而记者也只是社会中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个人,他们有家人,有朋友,需要吃饭和赚钱,有自己的爱好和缺点,而对事实真相的不懈追求使他们必须忍受心灵上的孤寂。
教会内外的阻力更是不断地挑战着记者的新闻信仰。教会显然不乐意看到有人调查神父性侵案,但同时他们又是冷傲的、不屑的,因为他们的财力和影响力足以封口过几十年的受害者,足以让法官和律师为他们效劳,足以让主教微笑着对总编发出似有似无的威胁——这可以说是上层势力媒介使用和管理意识的薄弱。教会的势力让采访的过程困难重重,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以美国人的宗教信仰来绑架记者——“这是美国人最需要信仰的时候”。恰逢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人对宗教的依赖加深,受害者所在的天主教会学校校长对编辑“劝说”不报道才是对波士顿的热爱。
幸运的是,重重阻力并没有消磨记者们对真相的追寻。在法院门口整夜的等待、图书馆挑灯搜寻资料、周波劳顿的采访、琐碎的法律程序……他们甚至用最笨的方式,靠翻阅每一年的神父花名录来列出涉嫌性侵的90个神父名单。突破阻力的过程,也是他们对公权力、对教会权力信念崩塌的过程,唯有对新闻真实的信仰让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聚焦》不是那种会受到狂热追捧的电影。它不在于打造性格刚烈的孤胆英雄,不在于制造跌宕起伏的剧情,不在于呈现粗暴惨烈的受害结果,它从头到尾所要呈奉的,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克制与严谨。也旨在说明,新闻的信仰只能有一个——真相。除了真相,所有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摧毁。而因此,追求事实真相的路上,新闻工作者必须打破以往所有旧有的信仰,时刻警惕常识所可能带来的思想局限。这是新闻行业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也是新闻工作者能够完成高尚使命的原因。
主编马蒂看上木讷沉闷,说话谨慎,几乎不带任何感情。但他是一个眼光锐利,异常勇敢的新闻工作者。对于《聚焦》栏目所做的披露社会黑暗的深度报道,他说:“对我而言,这样的新闻正是我们这个行业存在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美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影片的开头他就对编辑罗宾森表示过调查周期长达数月的《聚焦》栏目在互联网浪潮中竞争力下降,面临裁员风险。而他选择和《聚焦》小组一起努力,做出撼动整个教会体系的报道,为纸媒打胜漂亮一仗。与其说电影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重现事件是对传统媒体黄金年代的追悼,不如是对坚持新闻信仰的真诚的新闻工作者的致敬。
作者甜湿小姐

《聚焦》建立信仰的前提是摧毁信仰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聚焦》建立信仰的前提是摧毁信仰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聚,信仰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