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索尔之子》故事、电影结局

影视台词 > 影评 > :《索尔之子》故事、电影结局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索尔之子》故事、电影结局的正文:

有些伤痛,不应忘记;有些历史,值得铭记。
1、故事
在以纳粹集中营为题材的电影中,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以及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是最为着名的两部。这两部作品和《索尔之子》的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绝望的情形下闪现着温暖的人性之光,而后者则是彻头彻尾地绝望。
《索尔之子》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主人公是一个叫索尔(格扎.罗里格饰演)的犹太人。他在纳粹集中营里有着双重身份:囚犯,以及特遣队员。
所谓的特遣队员,其实就是一些被纳粹挑选出来专门做脏活累活的特殊囚犯。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帮囚犯脱光衣服、押送囚犯到毒气室、运送尸体到焚烧炉、清扫毒气室血迹、收拾囚犯衣物、把骨灰铲入河流毁尸灭迹……如此循环往复。
特遣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很少,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熟练而缄默地做着各种例行工作。很早以前,他们就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尊严、价值、意义和快乐,活着,也仅只是活着而已。
除了可以晚一些被屠杀之外,特遣队员和其他囚犯没有任何区别。在集中营里,纳粹摧残的不只是他们的肉体,还包括他们的灵魂:每一次用毒气集中屠杀囚犯的时候,特遣队员们都会被要求站立在毒气室的铁门外,强迫听门内那些正在垂死挣扎的人们发出的各种声音……
面对着即将走向死亡的同胞们,索尔的眼神里并没有同情。也许以前曾经有,但在面对了太多的死亡后,现在索尔的脸上只剩下麻木,那种遭受过巨大悲伤和痛苦打击之后的麻木。
在索尔的眼里,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穷人、富人都没有任何差别,反正等待着他们的都是死亡。索尔和同伴们都知道,这也是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
索尔的同伴们秘密约定要展开逃离集中营的行动,索尔却对此毫不热衷。在内心深处,看过太多惨剧的他早就放弃了任何求生的希望。
索尔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反抗,没有抱怨,没有偷懒,也没有悲伤,也许在内心深处,他已经看透了现在的自己——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在索尔肉体死亡之前,他的灵魂先死了。
但是,在这个令人绝望的集中营里却发生了一件奇迹。有一次,在处理毒气室里横七竖八的尸体时,索尔发现一个浑身赤裸的小男孩竟然还有呼吸。看着这个死里逃生的小男孩,索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仿佛是一个神迹的事情,给予了索尔一记重击——再一次,他看到了生命和希望的曙光;再一次,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希望。
索尔兴奋地叫来了医生,医生检查后证实小男孩的确还活着。让索尔心碎的是,赶来的纳粹军官随即便把这个小男孩掐死了,就像捏死一只蚂蚁。索尔生命中刚刚燃烧起来的希望之光在经历过短暂的灿烂之后就熄灭了。只是这一次,他选择自己为自己重新点亮生命之光——他决定救出这个小男孩的尸体,掩埋他并找一位犹太教牧师为逝的生命祈祷。
面对医生的质疑,索尔承认这个小男孩就是他的儿子——虽然他连这个小男孩的姓名是什么都不知道。在他心里,这个小男孩不但是他的儿子,也是所有无辜被害的囚犯们的儿子。因此,保护这个小男孩的尸体就像保护亲生儿子一样重要。悲哀的是,只有索尔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
随后的段落里,索尔几乎把所有身心的精力都用来隐藏小男孩的尸体和寻找牧师。对特遣队同伴们精心准备的暴动,索尔却显得心不在焉。很多观众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索尔会“为了一个死人而弃生者而不顾”,其实影片已经预埋了找到答案的线索。
纳粹为了掩盖自己灭绝人性的罪行,他们会极其细心地寻找并销毁任何可能的证据。一个特遣队员就曾经试图用照相机偷拍纳粹枪杀囚犯的罪行,但被索尔果断地阻止了。在索尔抢过同伴的相机并迅速地藏起来之后,赶来的纳粹军官就对他们进行了严密的盘问和搜索……
随后的段落里,索尔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和挫折。他冒着生命危险找来的牧师竟然是假的,他弄丢了同伴让他藏匿的炸药,在逃亡的时候小男孩的尸体被河流冲走……
在和同伴们逃到一个林中小屋中喘息时,索尔看到门边有一个陌生的小男孩正在朝他们张望,神色紧张异常。看着这个小男孩,索尔在影片中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随后,镜头离开索尔然后跟随着这个陌生的小男孩一路狂奔。小男孩在奔跑的的路上遇到了一队追赶逃犯的纳粹士兵,随后小屋那边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
虽然对索尔和同伴们的悲惨结局早有预感,但最后的场景依旧震撼人心。索尔在临死前的微笑被赋予了太多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那个小男孩是谁,只要他活着,就表明这个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个人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有人见证,他们的死就有意义!
2、电影语言
《索尔之子》是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的处女作,影片凭借深沉浑厚的思想性和别具一格的艺术性接连斩获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评审团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
面对纳粹集中营这一沉重的历史主题,作为一个首执导筒的新人,拉斯洛用大胆的视听语言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气魄。
我不清楚本片在创作时是否受到1928年德莱叶《圣女贞德受难记》的影响,但采用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始终紧盯着人物的方式表明了创作者直面人性和灵魂的勇气。
其一,相比现在流行的宽银幕,这部电影采用了1.33:1的窄画幅。这让电影的画面变得更为压抑。影片的故事本来就异常沉重,再加上逼仄的画幅,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将倍感煎熬。
其二,影片在绝大多数段落里选用的都是超大光圈的近景镜头。超大光圈使得影片的景深(远景和近景的清晰程度)极浅,观众的可视范围极其受限。因此,影片的背景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虚化而模糊的,观众除了主角索尔的脸庞和后脑壳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楚。
其三,在这部电影里,声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影片全程没有任何配乐,却有着丰富异常的环境音效。
拿影片的第一个段落作为例子,跟随着索尔的步伐,我们能模糊看到有很多囚犯正被驱赶着走向火车。这些囚犯有多少人?他们是谁?他们现在是什么表情?通过视觉我们无法获知答案,但藉由丰富的环境音效,我们能听到索尔浓重的呼吸声、囚犯们此起彼伏的啜泣和哀嚎声、纳粹士兵的呵斥声、以及火车排出气体时的气闸声……这一刻,通过声音,电影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真实,以及真实带来的震撼。
3、尾声
《索尔之子》为我们揭开的,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丑陋的一个疮疤。如果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那终有一天,我们将遍体鳞伤。
有些伤痛,不应忘记;有些历史,值得铭记。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看不清面孔的、不知道名字的人们。
本文为作者网友原创投递,图片源自网络,欢迎留言、分享及转发,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

作者2j的花果山

《索尔之子》故事、电影结局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索尔之子》故事、电影结局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索,结局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