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将这首哀歌吹给活着的人听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将这首哀歌吹给活着的人听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将这首哀歌吹给活着的人听的正文:

我承认,我是被制片人的一跪跪进电影院的,换句话说,我被道德绑架了。我平常痛恨卖情怀和道德绑架,痛恨口号式的宣传和营销,所以我厌恶《唐山大地震》的“不流泪不是中国人”,厌恶“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市场行为,老子谁的都不欠。
但是今天我被绑架进了电影院,被卖了还帮片方数钱,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过让我们先聊聊观感,再讲电影以外的东西。
【顺流的大时代与别扭的小人物】
首先说,这是一部氛围与技法都停留在90年代的电影。无论是外在的布景道具采光舞美,还是中层的摄像配乐人物塑造情节描述,还是内核的价值观取向和精神层面的呼唤,都和我小学时学校组织看的主旋律电影别无二致。
关中的乡村依旧山清水秀,炊烟袅袅,民风是淳朴的,时间是静止的;如果你看过《白鹿原》,你一定都会有些恍惚,陈忠实笔下白鹿原里那些粗鄙下作原始的农民都哪了?难道在历次运动中斗争出了高尚情操?他们都成为了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当然没有。有的只是导演的一厢情愿,在导演的镜头下没有农村群像,只有人物个体。
我们当然不能寄希望于男主人公的父亲,一位关中农民能够有跟上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思想境界,但是在传承千年的儒家农耕文化的浸淫下,庄户人对后代的教育无非是继续耕读;而这位父亲为儿子作出了成为一个唢呐匠的人生选择不符合传统的乡村思维。所以电影一开场,整个故事就成为了大背景下不具有代表性,难以引起共鸣的私人性质浓厚的叙述。自然,少数派的故事按照逻辑就不应当再挑起大话题的责任。吴导演选择的切入点是一个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作出的非通常选择的故事,寄希望于能够在这个思路下引起共情,无异于孤身上蜀道,难度不言自明。
在电影中,天鸣的父亲希望天鸣成为一个匠人,干一辈子“匠活”,他自身的原因占了压倒性的绝大多数,而等改革之风吹进关中,社会开始加速进步,传统的农村秩序与风俗被加速瓦解,这股难以抗拒的巨大离心力将难以适应的老派人甩得老远,天鸣的父亲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屑与厌弃,他是别扭的;
而游天鸣的人物塑造也显得摇摇欲坠,相比蓝玉,他天资并不出众,也并不是多么废寝忘食的刻苦,在好几处人物刻画的关键情节处导演都点到即止,或者说用焦师傅和徒弟的师徒情分冲淡了他自身对这门手艺的理解与保护,这使得后续情节中游天鸣的坚守动机看上十分单薄,他的努力与固执更多地是对师傅的报恩,而非对唢呐的热爱;我非常能够理解主创人员在自己的作品里想要不断添加厚重议题的心情,然而一个故事私货夹带太多就什么都讲不好,反而会让人疑惑,到底这个电影着力想要表达什么?
焦师傅是全片中唯一一个在大面上不矛盾的人,他作为这门技艺的掌门人,自然对唢呐从一而终,希望这门手艺永远不要失传,甚至能够被发扬光大,然而个人与环境对抗本身就是矛盾,并且注定失败,从这个角度来说焦师傅也是别扭的。
【倔强的故土与柔软的他乡】
不难看出,导演对乡村,民俗,传统技艺抱有的深刻感情。农耕生活的重中之重无非是红白二事,一曰生一曰死;然而乐队班子从来在这两类活动中不是主角,他们是必不可少的点缀,然而旁观他人死生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哪怕焦师傅不给逝者吹百鸟朝凤那又能如何呢?棺材板上的最后一根钉不由他下锤子,即使编剧努力想要拔高在丧事上拉出什么排场,吹什么曲和逝者一生总结的必然关系,在我看来依然徒劳;用天鸣父亲的话来说,“活着一辈子都没听见响,死了还吹拉弹唱什么”;死者面前,大事小事都是往事,一首曲子能够成为他的盖棺定论吗?焦师傅有他固守了一辈子的原则,他觉得可以,他觉得坐在太师椅上吹一曲唢呐,通过定论他人的方式从他人处获得认可;然而跟着这个时代快速向前走的父老乡亲觉得可以吗?也许可以,但更多的,他们不在乎。
而天鸣身边的人都在顺应潮流从故土出走,无论是自己的妹妹,还是同班的师兄弟。虽然个人渺小,但是大城市却给个人更多的机遇和空间。时代进步,无非就是在保守与革新中无数次地折返跑,在彻底摒弃传统后迷失,再试图回归,然后再次摒弃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丛林变为城市,我们很难再听见鸟鸣。
【飞鸟各投林】
其实电影很简单,观感也说完了,总的来说是一部野心不小的文艺片,但是在一部小成本之作电影里塞了如此多的私货,作为一位已经功成名就走进殿堂的老导演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听吴导演亲口讲。媒体这几天铺天盖地讲了太多,当然效应带动票房已经突破2000万。制作人方励老师确实良心,为国产文艺片一跪,让人动容。我为什么要看?因为当今中国的文艺片面临着和电影中如出一辙的,与整体环境的严重割裂和对立,而如果所有人都在id97和百度云里等看洗版,国产电影将面临的不仅是市场困境,还有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高度淡漠。
我不觉得自己是危言耸听。从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到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些是国产电影中绝对意义的上乘佳作,它们制作精良,镜头语言运用到位,色彩富有美感,人物塑造立体,无论是《太阳》的魔幻与诗意,还是《姨妈》的戏谑和鞭辟入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折射了文艺行业对艺术的追求,然而姜文在太阳惨败,许鞍华永远是奖项折桂,票房折戟;掰着指头数,第五代的田壮壮再无佳作,国内市场对《吴清源》之冷酷让人齿冷,陈张二位导演直接投身商业片大潮,人到中年总求稳妥,抱紧制作公司大腿,我们倒也哑口无言,毕竟他们已经交了他们的作业;然而第六代呢?只要坚守文艺片道路的都是死路一条,转头文艺片怀抱的都是骂声一片,贾科长开面馆,娄烨在夹缝里打擦边球,王小帅抱紧法国公司的大腿还有口气喘息,还有没有动作的张元和直接放弃抵抗的陆川。
然而我们真的不再需要《可可西里》了吗?我们国家的自然环境停止变坏了吗?
我们真的看不到《苏州河》了吗?我们已经停止怀缅失措而寥落的青春和爱情了吗?
我们真的已经把《闯入者》描述的生活抛诸于脑后了吗?那些年那些人犯的罪已经被原谅了吗?
我们真的不再是《山河故人》吗?我们已经不再彼此需要,成为了牛逼闪闪的独行者吗?
我是MCU的脑残粉,热爱chick flick和popcorn movie,我看院线大片要看超前首映,但是《寻龙诀》不会替你找寻失落的记忆,《盗墓笔记》不会为你留存即将消逝的人文影像,作为娱乐工业凝聚所有资源和技术的最终成品,电影理应记录这个时代的奋起与失落,风雨和斜阳,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可以安放不安灵魂五分钟的小角落,都是好的。人不是仅仅一饭一蔬,活着也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和上床。我被绑架进电影院,但我不会用道德绑架别人进电影院。方励老师的履历拉开一看,《苹果》、《观音山》、《万物生长》还有我国史上最牛逼无条目禁片,他制作的电影我是发自内心欣赏的,然而方老师的膝盖还禁得起几次下跪?你可以说他是在为票房下跪,但我也可以解读他是在为国产电影的良心下跪。今天走进电影院看文艺片,不是矫情,也不是装逼,而是由你,由市场的最终权利人告诉这个市场,我们不是脑袋空空的行尸走肉,即使现实生活并不多么美好,也请不要剥夺我在戏谑中严肃思考的权利,文艺片是在这一片莺歌燕舞,灯红酒绿里不合时宜的最后一丝清醒,即使它微弱,它暗淡,它渺小,但是它不能不在场。
我说完了,以上。
作者焦糖吉《百鸟朝凤》火了,火的理由却有些心酸。方励的扑通一跪,跪醒了一大批影迷的文化自觉,一时间院线场次骤增、上座率爆棚,足可见人心柔软。然而,当我们在为《百鸟朝凤》票房的逆势回暖而欣慰时,是否也该扪心反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讲述传统匠人、匠心的原生态之作竟然需要以跪姿方得立锥之地?又是从何时起,文艺电影的现实处境困窘如斯,再难安静地存在?
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

衣钵,传予天赋还是留给德行?
“金木水火土”5个村庄簇拥着的“无双镇”,隐喻传统文化格局之中,唢呐乐班与西洋乐队交锋,严规旧矩与礼崩乐坏并存。当人物命运被裹挟进农村与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响彻八百里秦川的《百鸟朝凤》犹如两道哲学命题:衣钵,传予天赋还是留给德行?文明,坚守传统还是推陈出新?焦三爷在电影中给出了答案:唯有将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人,才会拼了命地保住这项技艺。所以,他并未将掌门大位传给有点“油”的蓝玉,而是选择了有点“迂”的天鸣。天鸣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习练唢呐最高技艺《百鸟朝凤》的“特权”。

如同“打狗棒法”之于丐帮,“百鸟朝凤”之于焦家班亦是一种鲜明的艺术符号。它对于唢呐匠人而言,类似于一柄掌门权杖,颇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风采。同时,以此曲为标志,它还可以对世俗社会进行道德评判,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在世时一闻《百鸟朝凤》的旷世绝曲,死者家属都要匍匐于脚下聆听,以示敬重……正是由于唢呐过载了太多文化寄望,所以当天籁之音演变为名利标签、当唢呐之鸣掺杂进世俗恩怨、当“无双镇”的唢呐技艺与西洋乐器激烈交锋时,洋乐器以新文化标签之姿全盘碾压了“落伍陈旧”的唢呐技艺,西洋文明以先进潮流之态全面击溃了“严规旧矩”的传统文化。于是,唢呐被肆意踩断,焦三爷朝凤泣血,令人扼腕叹息。
文艺,让位商业还是遗世独立?
有评论家认为,《百鸟朝凤》对中国电影的意义难以替代,不仅因片中对民族传统的思索和传承,还在于它是导演吴天明的夫子自道之作———无论银幕内外,吴天明都是中国电影开山铺路、栽树余荫的先行者与呐喊者。
影片中,游天鸣作为唢呐乐班的新晋掌门人,其名字同样有着深刻寓意。导演吴天明似乎是特意做了将学徒姓名(天鸣)与自己(天明)谐音的安排,他不认为自己是老师,在文化传承中他仅仅是位学生。但借由老师——焦三爷之口,“唢呐离口不离手”这一常挂在嘴边的话,想要告诉观影者:优秀的民俗文化值得我们共同坚守、薪火传承。

事实上,影片中所叹所喻,何尝不是当下中国文艺电影的现实处境?文艺电影面对商业巨制的尴尬,从电影中唢呐与西洋乐器的对峙亦可见一斑。《百鸟朝凤》登上院线之时,恰逢《美国队长3》强势上映,“鸟枪”狭逢“大炮”,若无方励的惊天一跪,估计《百鸟朝凤》难逃珠沉沧海的宿命。这对麾下诸多作品曾被誉为“时代光源”的吴天明及其拥蹙而言,难道不是一把“唢呐破碎、朝凤泣血”的心酸泪?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的感喟,多少有些悲怆的意味。诚然,在被“大数据”“大IP”左右的商业洪流中,文化市场、电影市场的风向逐年向物质具象偏斜,如此以古朴、纯粹的手法讲述传统匠人、匠心的原生态之作也在不断减少。的确,任何一门世代相传的技艺,没有坚持,就会被遗忘在时代洪流中。唢呐如此,电影如此。正如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所评:“《百鸟朝凤》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它召唤电影人承续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镜头语言,而是提醒人们,勿忘“另一种电影”。”

影片的结尾是宽容的、也是发人深省的,《百鸟朝凤》最后吹响,只不过是天鸣吹给坟墓里的焦三爷一个人听,画面最后定格于焦三爷坚定转身的背影上,那姿态似要与时代抗衡,引人遐想……或许,《百鸟朝凤》不仅是民间唢呐匠们的精神绝唱,也是这个时代正在落寞的艺术悲音。所幸的是,在众人努力下,《百鸟朝凤》并没有噤声在商业喧嚣里,我们也应该相信,匠人匠活的薪火相传若有群众发声,也断不会踽踽独行。

敬意之外,且让我们多些表达。
作者黄小喵

《百鸟朝凤》将这首哀歌吹给活着的人听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百鸟朝凤》将这首哀歌吹给活着的人听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百,人听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