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可可西里》观后感,剧情解读

影视台词 > 影评 > :《可可西里》观后感,剧情解读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可可西里》观后感,剧情解读的正文:

  头目说:“队长,你让我们回,我就送你们巡山队两辆汽车。哦,再给你盖一栋房子,怎么样?”
  队长日泰笑了,说:“放下枪,跟我走。”然后突然出手。头目被他一拳打倒。日泰倒地,开始抽搐。
  头目转身,大吼:“谁干的?谁开的枪?”
  一个灰头土脸的小个子承认,头目推搡着他,嘴里骂着。回头再补上两枪,不断挣扎的日泰瞬间就安静了。永远安静了。
  头目带着手下离开,留下年轻的记者,沉默得近乎惊恐地注视着。
  他缓缓地走近。
  他看见日泰黑色的长发,在风沙里飘啊飘。
  
  这不是黑帮片里的情节。
  它来自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可可西里》。导演陆川。
  
  “可可西里”在蒙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我宁愿相信后者。镜头拉开,那是多么美丽多么圣洁的一块土地。远眺,一望无际的雪山和戈壁,这里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是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你那样看,不带一丝杂念地看,就会感动得几欲落泪。湖水湛蓝,和天空一样,旷远,宁静。你想到很多,但又说不出什么,只有心底一阵一阵涌动的潮水。电影里有一个失踪的北京地质学家。他说,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那里的星空璀璨明亮,漫天是流转的星光。
  惊心动魄地美丽。
  
  本来我以为这部电影会有一些感伤,一些悲壮。可它没有。自始至终,陆川都保持着一种客观理性,甚至有几分残酷的叙述口吻。
  记者尕玉来自北京,决定跟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着名的巡山队进入可可西里。他知道国际市场上藏羚羊的皮毛已经卖到了一个足以让贫困的当地人难以想象的价格。他辗转找到了这支队伍。在故事开头,我们就看到了一场死亡。
  巡山队队员强巴被偷猎分子枪杀。死之前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愤怒和恐惧,只有一种虚弱,一种空洞。藏羚羊的皮被剥下来。人们为死的强巴举行了一场天葬。
  利器的钝响。喇嘛们低低的诵经声。
  秃鹫展翅飞来,被新鲜的食物所吸引。
  尕玉不忍再看,目光转开。巡山队员在不远处站了一排,最右边的一个人面无表情。特写。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张脸,黝黑,沧桑,皱纹毫不掩饰地存在着,胡子没有刮干净,长发散乱。可是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像鹰一样,犀利到足以轻易穿透你的灵魂。
  那就是可可西里的守护神,很多盗猎分子闻风丧胆的,队长日泰。
  
  这么说可能有些讽刺,你大概会这么觉得。也许你已经知道结局了。不过没关系,让我们慢慢把故事讲下。
  日泰起先拒绝了尕玉的采访要求。他的目光冷冷地从记者脸上扫过,说:“对不起,我没时间。”
  但是尕玉也不笨,他有自己的筹码。他的文章与报道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对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成立有着更大的推动。于是日泰打量他一眼,答应了。
  出发。
  人们在夜色里低低呢喃,为他们送行。
  “希望能看到你们活着回来。”
  
  车队在荒原上奔驰。
  一个队员独自在帐篷里守候了三年。有他在,盗猎分子就不敢来。
  日泰告诉他,“强巴走了。”
  他笑,说:“又找姑娘了?”
  日泰声音沉稳。“他死了。”
  队员洗菜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像没有听到一样。一片沉默。
  尕玉觉得他的坚守简直不可思议,可是它真真切切地存在了。旷野里人的坚守,渺小到不值一提,却又分明伟大到叫人膜拜。
  
  追踪。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迟了。
  尕玉犹豫着下车。又是一只秃鹫扑棱棱飞过,这叫人绝望的生物。
  我们看见五百余只藏羚羊的骨骼,残留着血的气息,无比清晰地冲击着。扑面而来,而且铺天盖地。高原的精灵,失了它们美丽的皮毛,也失了它所有的灵动与生气。
  队员们司空见惯的场景,却叫尕玉感到了真实的残酷。
  1985年以前,藏羚羊的数量超过一百万。几年以后,这个数字降到了一万左右。
  日泰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激动或者愤怒。他没怎么说话。念了一句佛号。
  他们挖了个大坑,收集那些不再美丽的尸骨,撒上汽油。那个叫刘栋的小伙子负责点火。
  这是整部电影里最让我难忘的场景之一。烈火熊熊,吞噬着一切罪恶的痕迹。几个人绕着这个坑,虔诚地诵经。
  印象中藏民族有在寺庙里念经,转湖时也念。那是献给佛与神的。
  这一次,他们是念给死的藏羚羊。他们尊重它们。
  
  日泰追这伙人已经很多年了。
  继续。日泰几乎是蛮不讲理地罚捞虫人的款。态度粗暴。紧接着他们追到了给盗猎团伙打杂的当地人们,全部锁在大卡车里。当中有一个叫马占林的老人,自己吹嘘是剥藏羚羊皮最快的,他们给的报酬是五块钱一张。
  马占林狡猾地回答着尕玉的问题。不断提出要求。
  
  这时候的日泰越来越沉默,脾气又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着。长途奔驰。
  马占林带上三个儿子逃跑。追捕过程中,一个队员在奔跑中倒下。
  肺气肿。高原上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接着由于汽油和食物的短缺,他们被迫丢下了那些当地人,叫他们自己走出。两百多公里。那些人的眼里分明写着绝望。有的时候,人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刘栋送患了肺气肿的战友返回。他没有钱,队里也没有。
  日泰艰难地告诉他,“卖皮子”。
  刘栋在归队的路上遇见流沙。
  流沙,很好听的字眼。刘栋开始挣扎,后来就平静了。
  他慢慢地下沉。用不了多久,就只剩他的工具箱和汽车在孤独地等待了。可可西里,吞噬只在一瞬间。生命,就像从没存在过一样。
  一辆汽车引擎出了故障。日泰叫车里的三个人留下。他不知道他们永远等不到刘栋来接他们了。他只知道,快了。要追上了。
  
  仅剩四个人了。日泰还是坚定地向前。
  尕玉想到了什么,就问,“你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日泰冷静地回答他,“钱也没有,人也没有,枪也没有。我的弟兄们一年没工资了。”
  况且盗猎分子可以开枪,他们只能没收,罚款。无权抓人。这是巡山队的,也是善良的悲哀。
  “县里不能解决经费问题吗?”
  “我们没有编制。”
  “队里的经费是不是特别的紧张?”
  “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
  “那,你们怎么处理缴获来的皮子?”这个问题感觉上尕玉早就想问了。他很小心翼翼。他看到了巡山队是什么状况。只是一群来自各个岗位的人,拿起破旧的装备抗争。除了信仰,他们几乎是一无所有。
  日泰沉默了一会。“大部分上缴。”
  “你们会不会也卖一部分皮子来解决经费问题?”尕玉盯着日泰。
  日泰什么也没有说。这是默认。
  “你说我该怎么写这篇报导?”尕玉似乎觉得自己的信念受到了挑战。没错,他想象中的巡山队员是一群英雄,在青藏高原上独力支持,孤军奋战。他们应该不计较任何的物质,他们应该和贩卖皮子这种违法行为势不两立。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好记者。”尕玉最后说。
  车厢里很沉闷。
  队长看着窗外。
  “我知道你是记者,这可可西里就你们记者保护着呗。”
  “我日泰可以进监狱。”他的眼睛在暗处闪着光,里面是晦暗的,有很多东西,我看不懂。
  “我知道卖皮子是犯法的,但我现在不会考虑你现在说的这些。我只考虑可可西里,考虑我的兄弟们。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
  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
  
  然后是结局。
  只有两个人追到了盗猎团伙。日泰终于看到了他这十多年的对手。在尕玉的注视下,他中弹,死。马占林站在头目身边,告诉尕玉,再走五公里就到了公路。
  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英雄。
  没有激烈的枪战,没有煽情的演说,没有对决,甚至没有铺垫,日泰死了。我们都没有看见他的表情。就在可可西里,他一生守护的地方。
  故事以他的葬礼结束。几个天葬师给他抹上酥油,身上穿的大红服饰与日泰白色的皮肤形成那样鲜明的对比。安静离开。
  我们知道,他也将葬身那些飞禽的肚腹,他的灵魂将和它们一起,飞上高空,俯瞰这片土地。这片他深深爱着的土地。
  
  日泰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暴躁,粗鲁,同时又果断,睿智。他有一个女儿,他笑起来和每一个热情好客的藏族人一样,温暖而且真诚。但是他会冲抓到的当地人发脾气,罚款,走投无路时也只能想到进行那种他最为不齿的交易。他没有办法了,真的没有办法了。
  他做的一切,只是因为有人“打了我的羊子”。
  就这么简单。
  你不要奢望他讲出什么大道理出来。他只是一言不发地倔强地守在可可西里,无论活着,还是死。这是他的责任。他自己选择背。
  
  可可西里的美丽或许是有些欺骗性的。很多生命,人的,动物的。粗糙,真实,残酷,脆弱。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卑微的。每个人都很无奈。巡山队员丢掉了稳定安全的工作,丢掉了自己的女朋友,丢掉了那一点点在城市里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权利。那是一种逃避。盗猎者丢掉了可怜的一点良知。他们在夜幕里徘徊,扣动扳机,罪恶,就浸透到生命里,像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当地的人们失了牧场和草地,失了赖以为生的马,羊,牦牛,只能选择加入盗猎集团。你可以指责他们愚昧,可以指责他们犯罪,但是你永远不能说他们对生存的渴望是罪恶的。
  在可可西里,道德只有屈从于生存。
  
  尕玉回北京以后写了一些震惊世界的报道。
  很快,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巡山队解散,死的,活着的,都在可可西里相遇。
  坚强的队员们,坚强的日泰队长,应该是找到一些宽慰了吧。这样一个选择背负的深沉的男人,一个追求永恒的理想主义者,可以安息了。
  
  《可可西里》是献给生命的一曲悲歌。在这里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对与错,对错都交织在一起,有的只是人的坚守,坚守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信仰。
  陆川做到了,他的电影很干净,很利索,没有一丝一毫的多余。演员们大多是“临时从马背和牦牛背上抓来的”,没有商业的气息,很纯净,很原始。
  片中唯一的资深演员是出演日泰的多布杰。喜欢他的日泰队长,不矫揉造作,说的话多是简短的句子,但是有力量。多布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塑造过优秀的角色,比如《格达活佛》中死于信仰,追究解放的五世格达活佛,《布达拉宫风云》中的仓央嘉措,还有号称藏版《王子复仇记》的《喜马拉雅王子》里的新王克洛朗,都有过挣扎,有过令人扼腕的结局。多布杰的每个角色都是全戏之精华,
  但日泰还是最特别的一个。
  日泰不一样。
  他冷峻,像那座雪山一样,永远伫立着。
  可是放马占林走的时候,他只是温和地说,“你能走出。祝福你,长命百岁。”冷色调的胶片,忽然就染上了那么一丝暖意。虽然微渺得几乎难以察觉。
  抛队长的身份,抛一切的一切,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藏族男人,偶尔会开口唱歌,吃肉时刀口也只对着自己。
  所以我们说,日泰仍然是一个英雄。尽管这个字眼在他眼里毫无意义。
  所有的不同,只是因为他有担当。
  
  可可西里,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是屈从于欲望,还是坚守着理想?
  这样一部用死亡贯穿的电影,明明白白地给了我们答案。
  为了心中的一点梦想,为了抚平大自然流血的伤口,有人选择担当。

《可可西里》观后感,剧情解读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可可西里》观后感,剧情解读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可,解读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