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北京爱情故事》难成经典

影视台词 > 影评 > :《北京爱情故事》难成经典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北京爱情故事》难成经典的正文:


  剧名《北京爱情故事》,应是源于九十年代初日本经典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
  
  “爱上了,我毫无办法”,这是在《北京爱情故事》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男主角程锋的感情经历为这句话作了完美的演绎,并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程锋对沈冰的爱万劫不复,他宣称即使自己身无一物仍然无法停止对沈冰的爱慕和追求。诚然,爱上好朋友的女朋友让“情场老手”程锋痛苦不已,他开始体验了他人生没有过的感情酸苦历程。他看着沈冰对石小猛的体贴关怀,一面在心中暗自肯定了梦中情人品质的美好及自己“爱的正确性”,一面又更加遗憾那不可得的情感。如果说程锋对沈冰的感情与对以往其他的女子不一样,那正是在于他对沈冰的爱经过了沉淀与煎熬,正是因为沈冰是石小猛的女朋友,那爱了又不能爱的感觉才让他更加深刻。除此之外难道真的仅仅因为沈冰长得格外冰清玉洁,让程锋的一见钟情如此难以把持?
  
  程锋反复形容“爱”这种感觉冲击而来时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并且这种“毫无办法”的爱通过“正义的”吴狄的共鸣而得到了编导的推崇。编导甚至让程锋的老爸程胜恩出场,言说沈冰在“花花公子”程锋的感情道路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是程锋糊涂感情史的终结。这样一来,唯一对程锋的爱不能认同的只有石小猛了,而“卑劣的”愿意拿感情做交易的石小猛又哪来的资格不赞同?就这样,程锋的“夺妻”行为在“真爱至上”的完美包装下显得大义凛然,他为沈冰的每一次隐忍、每一次付出、每一次保护都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催动着沈冰和观众内心的情愫。于是,程锋由一个爱上好友之妻的不堪之人完美进化为一个情深意重、有才有貌、不可多得的好男人,而究其终极原因,仅在于他忠于了“本我”,他让道德服从了快乐原则。
  
  纵览剧中人物,你会发现所有做出相同选择的角色,无疑都被导演及编剧塑造成了“完美”的人。邵华阳在剧中是一个硬件软件都无可挑剔的男人,他和林夏的婚外情同样以他的一句“爱就爱了”、“不能自已”作为交代。编导以同样的手法掩盖了邵华阳和林夏不伦之恋的道德缺失,甚至将邵华阳的妻室家庭设计成正需要一位第三者来填补邵华阳内心的寂寞,以此来“完美”人物形象。林夏的名言是“我爱你,跟你没关系”,她的爱情观正中编导之下怀,而且还大有超越的架势,带着一股力挽狂澜的执拗。林夏对程锋的爱很纯粹,不涉及任何有关物质有关道德的外物;包括她后来对邵华阳的依赖,及剧终做出的放弃决定,都无疑让这个为了爱可以死的女子大放异彩。同时我们可以反观不遵守这一爱情观的角色的下场,比如杨紫曦,比如石小猛。在编导眼中,不把忠于自我感觉当成第一要务,那就等于在人生道路埋下了隐患,最后必然会迷失了方向。即使吴魏和伍媚这样两位事业型的操控生活的能手,也没能逃出这样的安排。所以与其说《北京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群“八零后”对待爱情所持的不同态度,倒不如说它体现的只有一种爱情观,即“真爱至上”。
  
  诚然,如石小猛般拿爱情交易的人确是不配再得到真爱。不仅石小猛,《北京爱情故事》里所有在“爱情”和“面包”中选择了“面包”的人,似乎都不配得到真爱。如果说石小猛和杨紫曦的选择存在着道德上的考量,那么吴魏和伍媚的结局却都暗含着“为了面包失却爱情“的悔恨和顿悟。编导不仅用“真爱至上”打败了道德,也用“爱是一切”打败了事业、打败了生活,甚至击垮了生命。
  
  在这一选择中最为坚定的人是吴狄,杨紫曦弃他而走向宝马车这一事件对吴狄的影响甚至不如对石小猛的打击大,吴狄强大的人生信念反衬得汲汲营营的石小猛可笑无比。从剧中可以了解到,与石小猛同为外地人的吴狄在北京的大致生活状况:无房,有一辆小熊猫,在一家五百强公司里做销售,因性格太过耿明,在遇到伍媚之前,业绩应该平平。而吴狄的女朋友杨紫曦是一个比沈冰对物质要求高许多的女人,尽管吴狄如此这般爱杨紫曦,却没有感受到他的任何来自经济的压力。也许有人会替吴狄辩解,认为这个为了前女友可以置工作不顾、为了义气可以辞职不干的男人,是一个彻头彻脑的“至情论”者和理想主义者。他温柔体贴,对待杨紫曦照顾周到。务实的吴狄给予杨紫曦最真切的关怀,却独独不曾思考过杨紫曦最在意的东西、他失杨紫曦最根本的原因。编导并没有用同一把尺子考量所有角色,或者说,导演的表现太过于单一,选择爱情的吴狄于是没有面包的烦恼,而“屈服于”物质的石小猛却时时刻刻都在被生活中的困苦所惊吓?
  
  《北京爱情故事》还呈现出这样一种倾向:选择“面包”的人是可耻的。编导给剧中“感情至上”的人都安排了一种不劳而获的福利而使他们免于生活压力:北京人林夏邂逅金融巨头邵华阳;富二代程锋至始至终倚赖着父亲的财富;无欲无求的沈冰在程锋的帮助下得到一份喜爱的工作并且工资也不低(月入八千);坚持真我的吴狄更是好运,他被爱慕虚荣的杨紫曦抛弃以后遇到全无经济压力的事业型女人伍媚,哥哥吴魏世后留给他一笔客观的遗产。而再反观暂将爱情搁置一边、渴望用自己双手成功的人:石小猛勤奋努力,可是最后“穷得只剩下了钱”;伍媚曾因为物质离开了吴魏,尽管现今在事业上风生水起,可最后仍然得为当年的抉择买单;吴魏早年因伍媚的离开被迫全身心投入事业,尽管最后算得上成功,却因为“这些年将身体用得太狠了”,不幸病亡。富公子程锋在剧中喜好说“接地气”,我恰恰认为程锋的扮演者、同时为此剧的导演陈思成,在这部戏中没有“接上地气”。《北京爱情故事》秉持着“爱是一切”的伟大爱情观高高在上,俯视着地面上用劳动创造生活的芸芸众生。它一味强调感情、忽视了生之艰苦,所以尽管观众会真心觉得石小猛的北漂经历残忍而心酸,但这种恻隐之心终将随着石小猛越来越频繁的奸恶嘴脸慢慢消失殆尽。
  
  权威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不仅使剧中生活的道德沙漠化、事业渺小化,也使编导的视野和胸怀显得过于狭小,不能一一理解包容世间不同人的价值观,所以这部电视剧在主题上势必无法引起广泛的共鸣。
  
  在《北京爱情故事》里,以沈冰为首的“完美队伍”包括林夏、吴狄、程锋,甚至邵华阳,中间的灰色人物是吴魏、伍媚,下场很凄凉的“反面角色”是杨紫曦和石小猛。因为剧中所呈现的爱情观、价值观的单一,尽管这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各有不同,最后都殊途同归,回到了一个终极认识。这样,就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人物性格发展的不合逻辑;二是人物形象的不典型。
  
  石小猛的性格发展是本剧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剧中反复交代了石小猛的身世:出身偏远,学习勤奋刻苦,高考只差七分上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里兢兢业业,却被无良老板克扣,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买不起一套五环边的38平方米的小房。在本剧的前半段,石小猛老实本分、知恩图报;他对生活的追求不高,仅心存买房希望,想要给媳妇沈冰一处温馨。生活没有给好人好的回报,石小猛确是遭到了他人生中无处言说的重大打击:好朋友程锋爱上沈冰,老板胡荣强利用这点逼迫石小猛向程锋讨要商业上的利益。最爱的女人变成了自己唯一的资本,这是石小猛作为一个男人感到可悲的地方。他的挫败感、无力感浸透了他的每一根神经,滋养着他内心的自卑与扭曲。于是编导让石小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爱人沈冰与自己的事业前途做了交换。
  
  这个重大的决定存在重大的逻辑问题。首先,石小猛是一个欲求不高的人。编导用了一定的篇幅来描绘石小猛和沈冰在出租房里清贫的幸福生活。石小猛在深受漂亮贤惠的女友的无私照顾之时,给自己制定的最低回报标准就是一套38平的房子。剧中反复强调这套房子对石小猛的重要性,更深一层强调的是他对沈冰爱的深厚。如果沈冰没来北京,那石小猛不会这么急于买房,自然也不会再为八万块陷入一片尴尬境地。让石小猛在沈冰和房子之间选择,显然是一个颠倒因果的行为。第二,石小猛对自己未来的物质追求本就不高,至少从他踏实的工作步调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浮华之人,他拿沈冰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什么样的蓝图,我想在程胜恩给他描述之前,他自己都不曾想过。诚然,在现实的算计面前,石小猛可以敏感可以自卑,他可以因无法担负男人的职责而变得郁郁寡欢从而导致他们俩感情的异变。但沈冰在石小猛经历蜕变的这一过程中一直“完美”地履行着伴侣的义务,不离不弃,心中没有生出一丝阴霾。(编导在对沈冰这个角色的刻意维护中反而失却了石小猛性格转变的依据和真实性。)在两人本身感情基础深厚的情况下,石小猛难道仅仅听信了外人两句谗言便放弃了他工作的最终动力来源、以及滋生出了对自身未来的膨胀的物质欲求?
  
  石小猛性格发展的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在本剧的后半段。此刻石小猛依与程胜恩的交易合约已经与沈冰分手、获得了约定的职位,编剧给石小猛设置了另一障碍,或者说给石小猛的进一步“变坏”找了下一个理由,即是作为老板的程胜恩对他工作的不信任。编导没有忘记石小猛的勤力特征,在他辛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之时,给了他一个外力——公司另一高层,梁君正——助他走上与他生活原则完全相背的道路。石小猛变得卑劣不堪,他辅助梁君正掠夺了程胜恩的公司、使程胜恩身陷牢狱,他在酒后出于想要报复程锋奸污了好友林夏。
  
  石小猛的丑恶让人发指,同时他的转变让人不可思议。正是这“不可思议”再次暴露了编导在操控角色“质变”时的不够娴熟。编剧有心让孤独的石小猛在酒后痛哭,在他不需要伪装的时候默默想念沈冰,让他独处在38平的小房里痛苦地怀念着与沈冰的美好。从石小猛个人沉淀之时的所思所想可以看出,沈冰是他内心深处一个无法化解的情怀,是他内心真正渴望拥有的生活内容,是他奋斗赚钱的终极动力。石小猛对沈冰的爱绝不亚于程锋对沈冰的感情。可是,石小猛和沈冰分开后的第一次会面是他为设计程锋父子精心准备的。此刻,他再次把与沈冰之间的感情当作筹码,把沈冰这个女子当作他人生的附属。这就再次陷入了上述所说的因果逻辑上的悖论,并且这个悖论在《北京爱情故事》结局处发展到了极致——石小猛设计破坏程锋和沈冰,间接使沈冰发生车祸;然后石小猛幡然醒悟,主动到检察院自首自己的商业犯罪行为。结局再次证明了沈冰对石小猛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石小猛的性格在本剧发生几个重大转变时的不合逻辑。
  
  这样的不合逻辑在本剧其他角色身上也可以得到佐证。杨紫曦是一个很自我的人,在她与吴狄的关系之中她始终处于优势,并且掌握着这段关系。杨紫曦的矛盾之处与石小猛相反,在于她实际所做的并不如剧中所表现的对吴狄的爱那么深。杨紫曦和吴狄在大学、不涉及物质考虑的情况下相爱;几年后,杨紫曦因吴狄无法满足她的经济需求一走了之、另择良木;在新男友亏待她时重回吴狄的怀抱,然后因同样的原因再次抛弃吴狄;在又再次回到吴狄怀抱未果时,她以“为了找回与吴狄的爱”之名、意外失了生育权,再次拉回了吴狄的心。杨紫曦爱花店、爱奢侈品、爱自己都胜过了爱吴狄。在水中找寻象征吴狄对她的爱的戒指,这恐怕是杨紫曦为吴狄做的唯一一件事了,尽管这“唯一”的一件事并没有让吴狄有任何获益。而如果杨紫曦预知此“唯一一事”的代价是会这般巨大,她是断然不会做的,这可以从她之后的反应得知。在被告知不能生育之后,杨紫曦同时失的还有在吴狄面前一贯的优越感,此时她从内心感觉自己“不配”,所以她逃避了。当然她没想到她的逃避又是再一次的“弄拙成巧”,成功地将吴狄的心从伍媚处迁了回来。
  
  如果一定要为这部电视剧挑选一个合情合理的人物,我会选林夏。上述已说,林夏的光彩在于她的人物形象与《北京爱情故事》的主题非常契合。她爱程锋,爱得固执包容,在程锋的拒绝和石小猛的伤害中,她慢慢成熟起来,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原谅。这个角色的闪光之处在于她的成长只表现出“量变”,也正因如此,体现导演功底缺漏的“质变”没有危害到林夏这个角色形象。
  
  编导因自己爱情观、价值观的笃定,对剧中角色的定位非常明晰,作了非常中国式思维的“好人”、“坏人”之分。上述已提到,在石小猛心理产生异变、开始对沈冰猜忌不信任之时,沈冰内心没有产生一丝异样,使得石小猛的变态在沈冰的宽厚中显得毛骨悚然;在沈冰发生车祸时,爱沈冰爱得“无法自拔”的程锋对着肇事人石小猛仅仅是很有涵养地说了句“不再欠你”,以石小猛的小人反衬程锋的君子。这些细节都凸显了人物性格的单面性,使得人物一方面难以自圆其说,另一方面也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可。编导通过淡化“好人”的“坏”和“坏人”的“好”、用“坏人”的“坏透了”来反衬“好人”的“好到极致”,从而使得人物显得“扁平”,缺乏弹性。

《北京爱情故事》难成经典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北京爱情故事》难成经典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北,经典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