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1942》中几个人物的真实历史背景

影视台词 > 影评 > :《1942》中几个人物的真实历史背景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1942》中几个人物的真实历史背景的正文:

   蒋介石想把救灾包袱甩给日本人
   蒋介石是当时全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当时的中国政府内外交困,一边抗日一边还受着欧美国家的欺压。蒋介石在听说了河南饥荒的实情后,想要将河南这个“大包袱”甩给日本人,让外界认为是日本人的侵略导致了救灾不力,并且要求属下军队对河南采取放弃政策,主动撤军且装聋作哑,迟迟不对灾民进行救济。
  
   历史还原 蒋介石不相信河南有灾 认为省政府虚报
   1942年河南受灾后,时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将情况上报给蒋介石,因为此前河南一向是粮食丰收大省,蒋介石不相信河南有灾,表示省政府虚报灾情。1942年10月6日国民党才决定派两名大员张继、张厉生来河南视察和开展赈济工作。张厉生表示河南固然有灾,但军粮既不能免,亦不能减,必须完成任务,救灾、军粮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同时亦不应对灾荒夸大其词,过分宣传,以免影响抗战士气,而乱国际视听。
  
  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两赴重庆求救灾
   河南发生饥荒后,当时担任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曾经两次奔赴重庆面见蒋介石,希望可以说服蒋介石免除赋税。开始救灾。不过当他见到蒋介石政务繁重,“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时,并没有说出河南旱灾的实情,错过了为灾民搬救兵的最好机会。
  
   历史还原 李培基上书被质疑 三代表赴重庆请愿被软禁
   据资料显示,在1941年的参政会上,河南代表就呼吁对河南减税和请求救济,但是在蒋介石看来,这是地方逃避征粮之举。1942年8月,当时的河南省灾情调查委员会公推刘基炎、任劭鲁、杨一峰三位代表组成灾情请愿团,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但是蒋不仅拒绝见他们,还禁止他们在重庆公开活动。
  
   白修德为见蒋介石向宋庆龄求助
   白修德在从河南受灾区亲眼目睹了灾民的惨状之后,立即前往重庆希望可以见到蒋介石,说服他大力救灾。白修德找到当时的秘书长张厉生(张晨光饰演)寻求帮忙时被拒绝,随后白修德见到了宋庆龄向她说明了河南饥荒的严重性。随后在宋庆龄的帮助下,白修德见到了蒋介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救灾的顺利进行。
  
   历史还原 宋庆龄为使蒋介石接见白修德 努力安排五天
   据报道,宋庆龄在听完的白修德的报告后,迅速投入行动,为白修德面见蒋介石四处联系。蒋的侍从室传回话来,说蒋介石外出视察后需要休息几天。宋庆龄坚持说,此事关系到几百万人的生命拖延不得。为了让这次会面达到打动蒋介石、立即启动救灾的目的,宋庆龄直截了当地对白修德说,我建议你向他报告情况时,要像你向我报告时那样坦率无畏。宋庆龄努力了五天,蒋介石终于接见了白修德。
  
  白修德深入河南灾区记录灾情
   “白修德”英文名为西奥多·H·怀特,是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特派记者。白修德通过《大公报》得知了河南的灾情后,决定前往河南采访。他躲过新闻审查,深入河南境内报道大饥荒,向世界揭露难民已逾3百万,国民政府颗粒不赈的事实。
  
   历史还原 白修德报道使宋美龄恼羞成怒
   据历史资料显示,《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和《泰晤士报》记者合里森?福尔曼前往河南采访。随后,《时代》周刊以《等待收成》为题将灾荒呈现在美国读者面前,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游说政府为蒋介石提供更大的帮助,看到报道后恼羞成怒,则希望《时代》解雇怀特,最终,由于反响太大,国民政府放粮赈灾。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开仓赈饥。

《1942》中几个人物的真实历史背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1942》中几个人物的真实历史背景来自微语录网,更多《1,背景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