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向日葵》怒放的生命

影视台词 > 影评 > :《向日葵》怒放的生命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向日葵》怒放的生命的正文:

     生命之中,从不缺少感动以及透析。在我们无意间亦或是事与愿违的瞬间,总会有一股暖暖的洋流涤荡在我们心中巨大而又坚硬的冰山。我们其实都是一株胜不骄,败不馁的向日葵,在通往盛开和怒放的时光里,我们从不孤单。至少,还有阳光,还有爱。
     影片《向日葵》讲述的是在六十年代的老屋,向日葵种在院落里,向阳出生了。父亲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画家愿望全部倾注在儿子身上,每日被强迫练画的向阳终于心生逆反,他将手指缓缓伸向正在运作的缝纫机针下面……父子亲情也慢慢随之破裂。时光流逝,向日葵开了又谢,父亲的固执终于使他自己成为了这个家最孤独的一员,整日站在九五的残骸中与一只流浪小猫为伴。而向阳日渐成熟,也逐渐爱上了画画。他在小有名气后,为父亲举办了一个画展,但父亲仍旧固执地不想看。二人之间的感情在沉默中起伏婉转。最终,随着向阳的儿子的出生,成为父亲的向阳才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向日葵》是中国新生代导演张扬继《爱情麻辣烫》《洗澡》和《昨天》之后的新作,随后近几年的《落叶归根》《无人驾驶》和刚刚上映的《飞越老人院》也展示出了导演极高的艺术修养及艺术创作能力。这是一部自传体式的电影作品。作品将前后三十年的故事浓缩在两个小时的放映时间内,在浓重的历史背景下,用家庭生活的细节琐事极富意味哲理地描摹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下,质朴温馨但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父子深情。
     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一个好剧本之外,离不开导演叙事时所依靠的表现手法,其中一项就是电影艺术画面中的表意元素。对一个负责任的导演来说,在有线的观众接受时间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道具、每一个布景的出现都不是导演的随意安排,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所在,否则就是严重的浪费。因此作为影片片名和表意元素或者称之为符号的“向日葵”在片中的几次出现,都有导演张扬独具匠心的安排和特殊意义。
     影片中前后出现了八次向日葵作为具象或抽象符号,从时空叙事方面考虑,这样具体但贯穿始终的符号化使用非常合乎情理,又有一番清淡明朗的意味氲扬本片。
     第一次,1967年,张向阳出生,镜头通过院子里盛开的向日葵打到门外焦急等待的父亲身上;再次横摇过向日葵,打在父亲身上,变为全景,父亲转身,看到了院落里的向日葵。此时向日葵的出现与剧情相关性很大:父亲因为在儿子出生时看到了院子里的向日葵,给儿子起名为“张向阳”;另一方面,字如其人,人如其名,开篇明确地浓缩和蕴涵了作品的全部意义,为后面的叙事做了铺垫;再者,合理而又顺畅的引出片名,使观众对片子有了更多的期许。
     第二次,也紧接着上述段落,用与向日葵画面相同的金黄色逐渐引出片名:“向日葵”,象征着作品的全部意义及内涵。
     第三次,是在1976年,从下乡队伍回来后的父亲在被自己儿子弹弓打到后,回家第一次见到了向阳。随后,他将院子里门前的土地重新开垦,撒下了向日葵籽。“文革”6年,向阳已经习惯了只有母亲庇护他的日子,基本将父亲当做陌生人看待。父亲回家就种下向日葵,一方面是单纯表现他重拾爱好,对新生活开始有了新的憧憬。这也是象征着全家团圆,终于要开始有了新的希望和期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将开垦土地这段安排在了母亲出门上班并不在家,只有父子二人的情况下,然而淘气的向阳偏偏跟其他孩子打了架,父亲知道后将他拽回,可向阳却觉得这样使他很没有面子。这个段落的意义在于,这不但是父子之间亲情维系的首次播种,也是父子间对抗开始的显示。
     第四次向日葵的出现时在一段时间后,父亲为了管住顽皮的向阳,也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父亲开始强迫向阳学习画画。镜头这时从长出幼苗的向日葵向上摇,摇到正在做木工的父亲和后景中被迫练习画画的向阳身上。父亲看到儿子的作品后,对他提出了表扬,肯定了他的天赋,这不但是预示着向阳对绘画兴趣的萌芽,也因为这个行为的强迫性,预示着儿子对父亲逆反心理的萌芽,爱与逆反又一次体现。
     第五次是在地震后,向阳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接触后,也慢慢从心底承认了这个父亲,但是唯一永存的矛盾就是画画儿这个专制行为。终于有一天,因为画画儿而不能看电影的向阳怨恨更深,在看完一段极近结尾的电影片段后,向阳自己孤零零的坐在原地哭了,随后他使劲地用手指抓墙,非常愤恨。镜头先是从向阳的视角达到坐在院子里正看稍微开了花苞的向日葵父亲的身上。向阳回过头,看到了突然出走的母亲还未完成缝裁任务的缝纫机,产生了毁掉自己右手的邪恶念头。这是向阳第一次向父亲发起挑战和对抗,而要开将开的向日葵也象征着父亲与向阳之间的复杂而难以处理的情感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
     第六次,1987年,向阳已经成为了大好青年。而母亲在一次给他换枕套的时候发现了向阳逃课赚来的钱,此时父亲正在外屋做事,父亲背后墙上正中挂着一幅开得正艳的向日葵的画。父亲自从文革手受伤后,已经很久没有画画了,这应该是正在学画的向阳的作品。导演将摄影机角度以此来展现的那幅画,首先镜头移动切换较快,并且不是被父亲遮挡,这个细节非常不易察觉。如此以这么快的速度切换,似乎只有一个解释:自豪而又心有不甘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及传承。
     第七次向日葵的出现极富有意味儿,2000年,向阳的儿子出生了。当向阳抱着孩子与母亲、妻子从医院回到他们的住地时,猛然间发现,在门口的石台上竟有一株盛开的向日葵,他们似乎感觉到了离家出走的父亲好像就在他们身边。此时的向日葵已经不是前六次的符号意义了,不再代表着父子间的对抗,恢复了他本来的表意功能。导演这时借助一盆向日葵,巧妙又充分得表达了父亲重拾梦想后对家人对儿子对妻子的关爱,也是一种深切的问候,也对自己孤单一人在外的生活状况的一种变相的表现。这不但照应了开头,也使得影片最后的色彩终于不在是一种灰色了。
     最后一次,接着向阳的画外音,画面出现了绵绵的远山,在阳光下有着大片大片的向日葵田野。展现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和风格:温情与温暖;希冀与希望。
     影片因为导演运用向日葵这个明亮色彩的整体象征,使得影片符号化意义深远而悠长,也突出了本片的温馨和美丽。另外,除最具有特点的符号化表意元素的使用外,我们也看到了导演张扬深厚的指导功力及艺术素养。叙事方面,看似平常无奇,但正是这种细水长流的细腻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更加符合温馨温和的基调。另外,在矛盾处理方面,显而易见的父子两人的对抗大矛盾之外也掺杂着更加大的时代背景,更确切的说,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社会存在着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巨大的矛盾。而全片中也有着极为细小的生活矛盾:父亲与妻子因为分房问题产生的矛盾、父亲与“误陷害”他的老张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其实随后已经原谅了老张,还用着一种奇怪但合理的不见面下棋博弈的方式来维系着他们之间的感情。
     片中这种父子关系,我们再熟悉不过。或多或少,这是一种父为子纲的变形。在传统社会中,社会关系远远重要于个人,个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意义。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个人主义冲击的当下,诸多传统文化开始瓦解。启蒙运动以来,个人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对诸多原先的社会权威的挑战,而父辈权威,正好首当其冲。上述变化的出现,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究竟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先于作为一个社会人存在,还是作为社会人先于作为自然人存在。父亲究竟有无权利凭借着父辈权威及父子关系使儿子按自己意愿行事?儿子究竟有无权利根据自身意愿作出反抗?而父亲将自己未达成愿望投射于儿子身上的作法,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自己?
  
  复杂的现实常常不能以黑白是非来界定,正如《社会契约论》中关于自由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片中如何进一步解读父亲这一含义,电影的结尾给了我们答案:父亲恋恋不舍的老住宅,终究还是逃不了拆迁的命运,它只能留在父亲画中,父亲记忆中,同时,也意味着,父亲的时代已经越走越远了。老住宅区旁边的高楼,有如儿子魁梧的身躯,越发衬托出父亲的衰老。种种变化,促使了父亲的思考,在一系列的思考中,他个人意识的觉醒,使得他对个人的意义,对父子关系,有更深的认识。他的出走,他的新生活,在我认为是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开始消解,但却又不是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物质的高楼大厦中,父亲更作为一脉温情,一种象征,存在于儿子的生活中。如向阳门口那一株向日葵,关心着儿子及他的家庭。而身为人父的儿子,从这盆向日葵中,似乎看到了父亲的影子,想到了父亲,向日葵,轮回般地见证了三代人两对父子。父子关系趋于合理、理性,而温情仍在,这应该是现代人所愿意看到的结局。
     影片《向日葵》并不是一部为了怀旧而怀旧的电影,这部带有浓重个人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的电影并没有把问题归咎于历史,而是从人本出发,亲切平易,没有波澜壮阔,但意蕴伸长。
     在爱的道路上,我们从来不曾孤单。花朵的盛开往往在不经意间,更在以前浓厚而又沉重的阳光下。其实,我们行走,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是因为我们为爱而生,就要为爱而奋斗。


《向日葵》怒放的生命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向日葵》怒放的生命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向,生命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