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新悲惨世界》法理与救赎,一部读了二十年才读明白的书

影视台词 > 影评 > :《新悲惨世界》法理与救赎,一部读了二十年才读明白的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新悲惨世界》法理与救赎,一部读了二十年才读明白的书的正文:

   第一次阅读悲惨世界是在二十年以前,回想多年的阅读才发现其实今天才读明白雨果为何要写这本小说 。
  
   雨果确实在冉阿让和沙威警长两个角色中倾注了所有的思想,冉阿让代表了自然的法则/仁慈/宗教救赎/ 轮回,沙威警长代表了法律与秩序/公正不阿/对体系的绝对忠诚/直线型思维。
  
   而雨果的思想如果要完全拨开,就必须从小说剧情的细节入手,他的点睛之笔都埋藏在一些不经意的剧 情里。很重要的时代背景,以及展开思想的前提,居然出现在冉阿让的狱友手臂上,1789法国大革命的纹身 。这点在电影里得到浓墨重彩的描写。沙威警长的刚直不阿和上下级绝对关系,体现在冉阿让为逃犯后 展现。他直接进入冉阿让的办公室进行道歉,并且要求解除职务返回巴黎。
  
   总的来说,这两个角色不是简单的对立和冲突。在他们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都是为力求维护自己 认同的价值观以及平衡世界而全力奋斗的典型。终身不渝。
  
   法国大革命作为摧毁旧有的君权神授价值观的最后一战,在整个欧洲皆为宗教改革革命极其失望的时候 ,撕破最后一张窗户纸,将众生平等的观念推销至整个欧洲大陆。在大革命之后需要对暴力分子进行清剿, 以维护社会秩序,沙威警长作为这一社会中坚力量出现了。而冉阿让作为一个逃犯,他的人生诉求只是一块 充饥的面包,实质也就是大革命的起燃点。在得到天主教牧师的点化后,从内心得到了安抚,自心底皈依了 天主教,并时刻牢记牧师当年的话语。
  
   从沙威警长和冉阿让之间的冲突来看,应了宗教/法理的本义。法律能扶社稷,而宗教能救生灵。
  
   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人多少有扶社稷也能救生灵的思想。而悲惨世界就告诉了答案,沙威警长是 不择不扣的法理扞卫者,而他最后的觉悟告诉了所有读者这是行不通的。
  
   对于两个角色的设置来看,两人都不是授予者而是承载者。沙威并没有制定法律,他只是个执法官,对 法理的认同就是坚定不移的执法。对犯罪的认识是将所有罪恶消灭在囚笼中。其行为是直线而有结果的。
  
   冉阿让也不是宗教人员,他的民间身份是实业家和市长,对宗教的认同就是每个人都能得到救赎。对犯 罪的认识是,不管曾经犯过什么事,基督面前众生平等,人人都有自新的机会。其行为是轮回,人生在世是 需要不断提炼和修正自己行为的。这像不像法国大革命的初衷?
  
   最后的结局,读过小说都知道。最后沙威明白了,毕生所扞卫的法理公义并不能解决矛盾的根本,甚至 无法提升丁点人的觉悟。最后胜利属于冉阿让。电影拍到这里又要赞一个,脉络十分清晰,编剧和导演的功 力相当强。
  
   法国大革命只是历史轮回中的一个小小节点,法理的机器并不能消灭一切不平等,更不可能熄灭引燃革命的着火点。如果能消灭,就不会出现几个纨绔子弟欺负女主角母亲,更不会出现冉阿让的“女儿”伙同新一代革命领袖的一幕。平息革命经过了一代人,而新革命的发生也就两代人而已。作为执法官的沙威站在个旁观者的角度完整执行了法律与秩序给予 他的正当行为。这也是宗教和法理的不同之处,宗教讲求觉悟而后入世,法理(特别是普通法系)要求的是入世分析案例然后觉悟。所以出现的情况为冉阿让抚平该事,而沙威始终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虽然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数个世纪喋喋不休的宗教改革,但真正众生平等仍然来源于宗教教义,也就是自 然之法。

《新悲惨世界》法理与救赎,一部读了二十年才读明白的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新悲惨世界》法理与救赎,一部读了二十年才读明白的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新,的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