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的父亲母亲》不褪色的红音符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的父亲母亲》不褪色的红音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的父亲母亲》不褪色的红音符的正文:

  一、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统一
   (1)音乐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与画面的结合
   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在河北省一片草原上的一个农村里,“我的母亲”是全村最美的女子,正直青春年少的她还不识字,按照村里的旧习俗为新学堂织了红。勇敢的她是村里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子。在一个保守的年代,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和观念,恬静美丽的田野旁,闺中的她羞涩纯真。
   因此,三宝为这部影片制作的音乐是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音乐中主旋律选用的乐器是:箫、笛、二胡等,这都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音色都是中国式的悠扬、凄美和婉转。而在旋律中,主要的五个音都是大三度的音程关系,主要构成的五个音分别是C、D、E、G、A,这六个音,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用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中国传统调式与音程关系,这种配乐的汉族的民族性与影片故事发生年代与背景是天衣无缝的结合。
  在那画面中高低起伏的原野上,金色的阳光洒在母亲年轻美丽的脸庞,母亲身上那一件红棉袄如火焰般跳动在洋溢生命活力的茂密白桦,风轻轻吹动一望无际的草原,羊群和牛群奔跑在村中小路上,金黄色的尘土飞扬在乡间的夕阳下,村民们心怀好奇和敬畏的站在学堂门口看着新来的老师教书,这是东方的美,是一种只属于中国的淳朴的静谧的充满着生命力的美。
  缠绵悱恻,悠扬纯净的笛声是这样一种纯洁、腼腆的爱情的表达。而用中国传统的音程关系创作的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和特有的东方的地域、民族环境形成了呼应和解释。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年代。
  (2)音乐的抒情性与人物形象的契合
  人的感情,都是有着通感的特性的。往往一个画面,会让人想起一种声音,一种气味和一种感情。
  昭蒂是一个天真、善良、真诚的女子,洛长余是一个正直、忠诚的男子。这与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旋律和配器是相契合的。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背景音乐是由一段旋律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和变奏处理的。其旋律构成简单,在整部电影所有的背景音乐里都是不断回旋的。例如在片段《流泪》中,由短笛、二胡、箫三种乐器在深沉厚重的弦乐齐奏的交织下演奏那一个主旋律的乐句共回旋了五次。一如昭蒂在人生中经历了等待、离别、悲伤,却几十年如一日对洛长余始终不变的真挚的爱情
  在片段《派饭》中,背景音乐用八音盒音色、电钢琴音色和电子音色宇宙音演奏,宛如晶莹剔透的水滴点在少女的心上,此时没有弦乐的厚重,主旋律乐句用八音盒演奏第一遍以后,转调,由电钢琴和宇宙音升调演奏第二遍。在音乐中还夹杂着后期合成的自然音效:婉转的鸟鸣。
  画面里,昭蒂就扶着门框,眼含欢喜的,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望着洛长余,而洛长余富有棱角的英俊的脸上撒着金黄色的阳光,明眸皓齿,温暖的笑容荡漾在他的嘴角,眼里只有昭蒂。此时,插入了旁白:“父亲对我说过,他第一次到母亲家吃派饭的时候,母亲站在门口迎他,她记得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门口的样子,就像一幅画。他说很多年他都忘不了这幅画。”
  这一段音乐两种音色的回旋和转调,八音盒象征着母亲对父亲眼神中流露出的爱慕,而当画面切到父亲脸上的时候,电钢琴和宇宙音则音色较八音盒更圆润和厚,这同一旋律则象征着父亲内心也对母亲有着同样的爱慕之情。这是一种音乐上对隐藏在两人心中爱情的呼应、交流的比喻和象征,是更为内向但丰富的表达。超越了人声的表达范围和含义。
   (3)音乐的造型性与画面的结合
  在生子开始讲述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开始的时候,弦乐齐奏一层一层的叠加,伴随着钟表声嘀嗒嘀嗒,时空开始转换,镜头推近黑白照片,画面从黑白色低沉的色调,开始转变为葱葱郁郁的绿色。同期声的环境音响开始响起,哒哒的马蹄响彻在一片金色的草地上,被惊扰的羊群和马群扬起一团尘土,洛长余眼含希望的来到三河屯,第一眼就望到了穿着红衣美丽的正在张望着他的母亲。他不断的回头,寻找那个红色的跃动的身影,爱情在这一刻已然降临。
  而音乐,从黑白画面的弦乐的沉重交错转为彩色画面当中单纯的电子音色,电影在音乐情绪基调的转换中完成了一次转场。宇宙音缓慢的流淌在三河屯起伏辽阔的大地上,年轻的他们心中初恋之弦被轻轻的拨动了,宇宙音唯美动听,简单清脆。当洛长余望向昭蒂的时候,环境音响戛然而止,电影的声音中宇宙音回荡在两颗年轻的心之间,犹如春水中波光粼粼的涟漪,恬静美好。这一刻的夕阳下,仿佛世界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音效的戛然而止为相爱的两个人创造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爱情发生的巧妙的空间。
  纵向比较,在张艺谋早期的这些电影里,能看到精雕细琢的细节处理的完美之处,与后期《三枪拍案惊奇》等电影里的音乐相比,后期电影的电影音乐虽然投资越来越大,但是细部的处理是没有《我的父亲母亲》这么细致。
  
  二、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完美契合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所有的背景音乐都是同一个乐句旋律的变奏和回旋,但是却与剧情契合的天衣无缝。全片共18首背景音乐,1 Cart Cart 马车,2 First appearance 初见,3 Deliver lunch 送饭,4 Drawing water 挑水,5 Falling in love 心动,6 Encounter 相遇,7 Lunch 1 派饭,8 Lunch 2 派饭2,9 Leaving the village 发卡,10 Broken bowl 摔碗,11 Time goes by 时光流逝,12 Hallucination 幻觉,13 Art craft 窗花,14 Waiting for him in the snow 雪中等待,15 Tear drops 流泪,16 Funeral 抬棺,17 Memory 忆,18 The road home 我的父亲母亲。①(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3750.htm#4)
   每一段音乐都能恰好呵护剧情,对人物的命运、心理进行隐喻性的表达,为影片的主题服务。
  在背景音乐的第二部分《遇见》中,昭蒂日复一日的坐在那条悠长弯曲的小路旁的山坡上,抬起下巴张望着洛长余在落日余晖下送孩子回家,昭蒂的脚步中夹杂着盼望与忐忑,此时画面中的洛长余背景是一片葱翠的白桦林满含着绿色的希望,孩子们稚嫩的声音歌唱着童真,这时的正反打镜头都是近景,昭蒂三步一回头的望着洛长余,镜头中,昭蒂羞涩喜悦的离开,近景转为全景,这其实是一个洛长余的主观镜头,表现的是洛长余的目光一直追随昭蒂,不舍她离开。昭蒂走远后,镜头转为大远景,身穿红衣的昭蒂和洛长余第一次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这表明昭蒂和长余的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而昭蒂此时向绿色的原野走,走进了长余的心。
  背景音乐《初见》,清脆悠长的笛声,散板的节拍,缓慢而缠绵,仿佛回荡在空挡的绿色的山谷,犹如昭蒂柔软稚嫩情窦初开的心。而弦乐的和声和谐优美,缠绵悱恻,与笛声相呼应。在第二遍回旋的时候,曲调升了一度,弦乐的音量也有所加大,在整体上有了一个上升趋势,表现出昭蒂和长余的爱情在相遇时的心心相惜和感情的升华。
   然而就在两颗被爱情拉近的心一点点慢慢靠近的时候,那个年代政治的动荡给他们的爱情加了一个感叹号,作为知识青年的长余却被文革批成了右派,要回县城被审讯。两人自此要被迫分离了。长余为了不让昭蒂难过,就瞒着她独自走了,而昭蒂却发现了长余的离开。她依然穿着那件初遇长余时的红棉袄,拼命地抱着青花碗盛着的饺子奔跑在白桦林里,她不停地追逐,想赶上长余的马车。但女孩子是跑不过马车的。气喘吁吁的她终于跌倒在山坡上,滚了下,那只长余用过的青花碗摔碎了。这是坚强的昭蒂第一次哭的那么大声。
   这时背景音乐响起,竖琴的声音一顿一顿的缓慢的响起,恰如昭蒂哭泣时的抽噎声,而弦乐的沉重中夹杂着离别的哀伤,离愁情绪渲染开来。旋律的音高是一句一句越来越低的,有一个向下的趋势。这是象征昭蒂心中一层一层加深的失落。竖琴的声音就像一滴一滴的眼泪,不断的掉下来。这时候二胡的独奏的旋律响起,弦乐停止,背景只有微弱的竖琴声音,突出昭蒂一个人哭泣的孤独感,和离别的凄凉。在这里,二胡的旋律有一种类似于西北秦腔的旋律,所有的乐句都是向下趋势的小调式。紧接着是二胡又奏起主题曲的旋律,弦乐响起,力量突然转强,是一种对长余挽留式的呐喊,也是对带走长余的那些人的一种怨,是爱情的呼喊,也预示了昭蒂和长余时隔多年的等待与分离。其中以箫作为结尾的尾声,也是一种呼应,表现两个人心中同样的情感。
   在电影最后的部分,电影的主题旋律再一次出现在片段《抬棺》中。时光转换回现在,画面由彩色回到黑白。在一个刮着暴风雪的日子,母亲捐出自己一生的积蓄为村里建新的小学。对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的父亲,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能把父亲的遗体按照习俗从县医院太平间抬回家里,葬在学堂对面的那口井旁。
  这里的背景音乐与前面所有的片段都不同,只有笛子的独奏。音乐做了回声的处理,听觉上空旷、寂静。主旋律从片头至片尾始终没变过。父亲的世,对于母亲,就像是俞伯牙与钟子期,没有了知音便断了弦。此时的笛子声再也没有了弦乐的迎合,凄婉、悲痛。父亲与母亲的爱情面临永远的生死相隔。不舍,不忍,自己一辈子唯一爱过的人走了,母亲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孤独。放声的哭号也不足以表达出她内心对父亲离开的痛,只是这一段孤寂的笛声说出了这一辈子对父亲永远不变的忠贞的爱情。
  
  三、音乐与情感的美妙交融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背景音乐与人物感情总是有着美妙绝伦的交融,这中交融在影片中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情感感染力。
  期盼,是支撑生命希望的一种力量。在片段《窗花》中,昭蒂一个人来到已经很久没人上课的旧学堂,一个人默默地擦净了课桌椅,为教室换上了新的窗户纸,心灵手巧的她为教室贴上了鲜红美丽的窗花。在漫长孤苦的等待中,她是确信长余一定会回来找她的。
  八音盒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执着的盼望,奏出整部影片音乐的主旋律,紧接着下一个乐句是由电子宇宙音色演奏的对主旋律的变奏。这种纯粹的音色,代表者昭蒂心中对于等待的不变的信念和对美好邂逅的回忆。尤其是后半段的变奏部分,是在原来的调上升了一度的转调,是一种美好期望的坚定。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昭蒂总在不停地奔跑,为了她心爱的人。在《幻觉》这一片段中,昭蒂捧着长余用过的焗过的青花碗默默地掉着眼泪,相思中的她恍惚听到了学堂传来的读书声,以为长余回来了,
  她奔跑向早已没有人的教室,却发现一切都是自己耳中的幻觉。
   在这一段背景音乐中,箫是主旋律的乐器,前一小节的两个音的拍值比原来的旋律增加了两拍,弱起,缓慢。第一遍的旋律中,两个相邻的音也成了滑音,使整首曲子听起来有了一种缠绕式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伤感情绪。而第二遍的旋律中,两个音间的滑音没有了,与第一遍的旋律形成了一种对比。这是一种现实与期望之间的隐喻的对比。映照出昭蒂心中对长余剪不断的思念和盼归的期望。
  影片的终曲,长达五分38秒,是全片最长的一段主题音乐。在这段音乐中可谓演绎了昭蒂与长余一生爱情的真挚、坎坷与坚持。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昭蒂总是穿着那件红棉袄奔跑在那片有时阳光灿烂有时白雪皑皑的原野上,电影结尾,昭蒂与长余对视的画面一次一次的闪回,面容美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的昭蒂脸上永远带着温暖如阳光的笑容,含蓄的快乐的望着长余。最后在出演职表的时候,画面定格在昭蒂奔跑在原野上的一个大远景的俯拍镜头上。
  这段音乐高低起伏,缠绵优美。弦乐先进,弱起,然后突然加强,拉动了整首曲子的情绪,激昂的弦乐是一种对昭蒂与长余爱情的歌颂。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还有隐隐约约的低音的金属管乐齐奏的声音,作为一个尾音的加强。在重复后,弦乐声突然渐弱,笛子声进入主旋律。弦乐声弱,笛子声力度变强,是一种安静的讲述与回忆的态度。紧接着,弦乐响起,在重叠式的三遍越来越强的弦乐的装饰之后,音乐转调高一度,主旋律重新响起,打击乐的声音做了铺垫紧接着弦乐的声音变得慷慨激昂,笛子的声音随之也加强,在交响乐的交织下,笛子声又升高一调,另一遍的乐句结束。空灵纯净的女生独唱的哼唱响起,没有颤音,是一种天然的音色,强弱的表现非常明显,在升一调的时候女生转强,凄美而饱满。最后结束的一个乐句,在弦乐的情绪铺垫下,定音鼓和镲的声音响起,竖琴的琶音流动在厚重的弦乐之上,笛子声和八音盒声又回到主旋律,一切归于平淡,在竖琴的拨弹的声音和减弱的弦乐里,乐曲结束。
  这首乐曲,有一个拱形的对称性的结构,乐曲开始时较弱,中间部分由弦乐和打击乐作为一种力量较强,中间有女声作过渡,最后用笛声做了一个和谐静谧的收尾。在感情上收放有度,有释放还有保留。
  这首曲中包涵了整部影片出现过的所有的乐器,是一种生命回忆的闪回,也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呼应。
   这首结束曲对《我的父亲母亲》关于爱情、青春和回忆的感情的抒发和赞美美妙之处言不由衷,其结构和配器和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也是完美的配合。听到这首乐曲,身着红棉袄脸上绽放着笑容的昭蒂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眼前,曲中蕴含了深厚的挥之不的感情。对于爱情,对于人生回忆,这种夹杂着幸福、恬静、天真、美好、悲伤的丰富的感情被这段音乐完整表达了出来。
  
  《我的父亲母亲》的音乐在与电影的情感、年代、地域、剧情、画面和电影的音响整体风格的配合上做到了完美的贴合,其旋律蕴含了青春、爱情和对自然环境的赞叹。还有很强的叙述性和抒情性,对电影中的含蓄、温暖和爱的基调做了很好的烘托和保护。这是一部台词极少的电影,但其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作用是远超越了语言的。

《我的父亲母亲》不褪色的红音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我的父亲母亲》不褪色的红音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我,音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