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彼得的葬列》观后感,幸福吗?

影视台词 > 影评 > :《彼得的葬列》观后感,幸福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彼得的葬列》观后感,幸福吗?的正文:

  “我们现在幸福吗?当然幸福。不能奢求太多。人生本就由恶毒、苦涩、不合理和微乎其微的美好事物构成。”
  
  在2014年夏季最新日剧《彼得的葬列》的开头,男主角杉村以一种很平和的语调向观众呈现了这段他个人关于幸福的独白。我猜,可能有些观众会惊诧于拥有美好家庭且生活无忧的他竟然对“幸福”的标准定得如此之低。不过,如果你之前也曾看过这部日剧的前篇《无名毒》,应该会记得原作者宫部美雪对“普通人”的定义也很“宽容”,或许就会变得释然。
  
  前不久,我看过一位外国作者写的一篇文章《你的工作到底赚不赚钱》,最后一段是这样的:“最后还总有人挑战,说那为什么有些人既赚钱,又幸福,还发展好?这种事,第一是因为你很傻很天真,看个艺术照就以为是真人。第二是因为人家整体能力高,所以每个都不错。如果你也希望这样,就需要好好修炼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能力与欲望之间的空间,就是你的自由。”
  
  这么看来(当然,我也相信),这世上的确存在着那种诸事如意的幸运儿,不过,大多数人的人生,大概就像被许多人羡慕着的杉村说的那样:如果你不奢求太多,就已经算得上是幸福了。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承认,我基本上认可这样的观点,甚至还觉得,原作者正如一些评论里说的,骨子里应该是个温暖的人。虽然说,这个关于幸福的定义,总让我想起剧中杉村的同事在谈及主编在公司里的尴尬地位时说的那句话:“虽然有点过于自虐了,但事实就是这样的。”
  
  然而,就是这么低标准的幸福,也极有可能会被那些作者用很“宽容”的标准定义的“普通人”或有意或无意地破坏,至于那些在这部剧里就要粉墨登场的、那种因有着更强劲的野心和恶意而从“普通人”的队列里脱颖而出的、有着更强大的杀伤力的“坏人”……在他们面前,这本就很脆弱的幸福,就更显得不堪一击了。
  
  但幸福对我们人类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所以,这个夏天里,当《彼得的葬列》通过杉村和他的同事们在采访回城的公交车上莫名被一位老人绑架为人质、来讨论我们的人生和幸福被陌生人暴力破坏的可能性时,另一部我很喜欢的、也是改编自名家作品的最新日剧《家族狩猎》,则是通过描写各种残缺有问题的家庭来展现个人幸福被自己最亲近的人掠夺后所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部直面残酷现实的悬疑向日剧里,还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同一个人类现阶段的不治之症:阿兹海默症(也就是通常说的老年痴呆症,也可以称为认知障碍症)。会出现这样的巧合,大概和日本已经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日本65岁以上老人人口数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有关。
  
  《彼得的葬列》里,杉村他们采访的那位公司退休高层的妻子,虽然三句不离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令人倍感心酸的是,她丈夫明明就在跟前,她却已经不认识了;《家族狩猎》里,女主角冰琦游子的父亲只记得8岁时的她,他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常常走丢的状况令游子和她的母亲每日疲于奔命……曾经那么聪明可靠、举止得体的一个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竟然只能像个孩子甚至像只动物一样活着,这是多么残忍可悲的一件事。
  
  或许是因为我们中国正在飞速迈向深度老龄社会(比日本的超级老龄社会要低一级,不过,也很快就会赶上了),所以,在最近的大半年里,我至少看到不下二十篇的文章或报道涉及阿兹海默症,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是《“认知障碍国”》,里面充斥着“认知障碍患者”、“夫妻双方认知障碍”和“认知障碍停职”等可怕字眼,令我觉得触目惊心。而且,摆在我们中国人面前的,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事实: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后,因为我们的绝对人口数倍于日本,所以,将来绝对的认识障碍患者人数也会相当惊人……我简直不敢按《“认知障碍国”》一文里的描述假设我们的未来了。
  
  不过,只要想到今天的我仍然还算年轻,头脑清楚,而且父母也还很健康,我就会安慰自己,还是别想太多了,努力保有现在的幸福就好……明天的困境还是留给明天的人类面对和解决吧。

《彼得的葬列》观后感,幸福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彼得的葬列》观后感,幸福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彼,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