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欲望号街车》与白兰度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欲望号街车》与白兰度点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欲望号街车》与白兰度点评的正文:

  我是真的被马龙-白兰度迷倒啦。
  从《唐璜》到《教父1》,再从《码头风云》到《欲望号街车》,白兰度在我心中的形象呈完全逆生长,看着一个过度肥胖的糟老头一部部在电影中渐渐变为躁动不安的性感青年,这种感觉真的无法形容。期间岁月的跨度太大,胶片时代从彩色渐渐褪成黑白,画面中他的模样也逐渐轮廓清晰,在渐显粗粝的线条与分明的光影中愈发焕发出年轻的神采——终于,到了今天的《街车》,我看到的白兰度,不愧为好莱坞空前绝后的雄性魅力之王。
  
  
  《街车》里饰演Stanley的白兰度,就是赤裸裸的欲望符号,是现实的最终演化,是庸俗的无穷集合。Stanley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背弃道德、有违法律、践踏人性的举动,他对妻子Stella、妻子的姐姐Blanche造成的伤害,正是庸俗丑恶的现实对人类个体所施加的暴虐与折磨。然而,现实固然残酷,却又因利益与欲望而鲜活诱人——对于Stella,是驱使着她一次又一次遭受家暴后依然奔回Stanley怀抱的欲望;对于Blanche,是现实在理想面前的张牙舞爪、挑衅叫嚣。人性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无力,只因我们在强调“人性”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其中光辉的那一面,而同利益相纠缠的兽欲与恶念,则被我们自欺欺人地归咎于“残暴的现实”——其实从这种无力感中就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无法反抗,正是因为这些欲望是深深植根于人性本身的,是自内而外侵蚀整体的,无法防御、不能抵挡的隐疾。而Stanley的角色设定,正是把这欲望的毒性完全暴露出来,让他整个人成为与现实相融合的象征性存在,通过他对Blanche姐妹的恶行,从而直接展现出现实对人性的同化与伤害,达到更具戏剧张力的效果。
  然而,由于没人会拒绝欲望的魅力,Stanley的行为在片中自始至终没有受到影片倾向性的指责。导演毫无保留地展现出他“恶”的一面,然而这种“恶”是理所当然的、出自于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与需求;而白兰度又赋予了Stanley一角无与伦比的“纯真”——当他被蓬头冲醒,满屋子寻找妻子、大喊着Stella的名字时,当他站在楼下向楼上的妻子投懊悔的眼神时,当他跪下抱住Stella、失声痛哭时,之前一切的冲动野蛮、暴躁易怒都只会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是如此的单纯天真,如此的值得被一次次原谅。他一切行为的驱动力都只是直接利益,Blanche的到来破坏了他生活的平衡,于是他处处迫害、把她逼疯;妻子Stella的离开令他感到无助与孤独,让他即将出世的孩子受到威胁,于是他满心真诚地接她回来、乞求原谅。这些“直接利益”远非仅限于物质,更包括友谊(不愿Michi被Blanche骗婚),尊严(为Blanche对自己的诋毁而愤怒),和爱(对妻子、孩子的需求与占有欲)。至于为了守护他自己的利益,会令其他人牺牲掉什么,作为观众的我们视之等闲,很难对他产生厌恶感,只因潜意识里便明白Stanley所代表的现实,本来就没有“悲悯”可言。
  不得不说,《街车》里这样的白兰度,是人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的极品。就像现实一样,他太简单粗暴了,却又过于多变复杂。各种矛盾在他身上展开最凛冽的交锋,而他各项魅力值的消长则仿佛厮杀在战场,唯一可控的就是始终强大的欲望。如果说费雯丽赋予了《街车》这部电影舞台戏剧一般的强烈震撼力,那么白兰度则是用其如此纯粹而浓郁的气质,为影片增添了难能可贵的真实——在这里我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呐喊,除了白兰度,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Stanley这个角色!年轻的他,就是Stanley本人,任何后人,都学不来他身上那种令人疯狂的魔性:欲望。只能成为拙劣的模仿者。而费雯丽的Blanche,在我看来(……依然是站在不负责任的角度……),是需要后天的磨练与工巧来诠释的,年轻时期的费雯丽演不了;而换一个美人迟暮、历尽冷暖的伶俐女子,却未尝不可同样到位地描摹出Blanche的心境。简而言之,演Blanche需要技术,而Stanley更需要天赋。
  比起周一才看完的《码头风云》,我不是很喜欢《街车》,如果说前者是披着黑色电影外衣的经典英雄故事,后者则在夸张荒诞的外表下有一颗太过晦暗、压抑、扭曲、腐烂却又鲜血淋漓的黑心。前者是那样浪漫,比如最终从迷惘中站起来的英雄,比如在死亡与绝望的尽头里涅盘的爱情;而后者,后者呀……仿佛既不悲壮,也不感伤,只有现实对人性最尖锐无情的嘲讽,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情绪只有空洞二字可以形容。还记得周一从图书馆里走出来时,仿佛被人才狠狠抽完巴掌又紧紧抱住的激动心情,恨不能瞬间移动到电脑前将之尽数倾吐;然而今天电影结束后,我扒出英语预习,翻了几页,却又懒懒地躺在视听室大沙发上睡着了……醒来后,除了睡得有点儿毛以至于到处找水喝,唯一那么点儿肯活动的脑细胞都给了“根据空气能见度与气味判断雾霾浓度”这一环保命题……关于影片,我不愿回想。
  就像片中的Blanche一样,我说过,自己是最可悲的那类人。Old-fashioned,却又在现实的鞭刑下被迫向畸形改变;因此我在生活中大多时候是在体味空虚与痛苦。然而老派的故事能予以我幻觉与安慰,有关,爱与希望,光明与理想……知道我为什么那样喜欢《坠入》么?因为在Joey践踏了一切美好的故事里,在那个爱情成为背叛、希望化为泡影、光明遁于黑暗、理想碾成积尘的异想世界里,小女孩最终还是做到了,用最纯真最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重新站了起来。也许在现实里这依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我并非偏爱Bad Ending,只是偏爱大部分Bad Ending里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然而《街车》一片,是从人心底里、灵魂根部生长、蔓延出的无力感,它冰冷而轻灵,如影,如鬼魅随行。
  
  关于没能说完的白兰度。《欲望号街车》里的他,正是这么多年来我对他期待的形象。然而当我真正观看了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再回忆起之前看过的他的角色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26岁到70岁,这个男人在银幕上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绝不只是容貌的变化,而是个人气质在银幕上完全扭转、颠覆的奇迹——从Stanley浑然天成的粗俗与恶,到Terry从颓废迷茫中挣扎出良知的美好,再到Vito由对理智的掌控与人性的洞悉从而成为相对黑暗中的绝对光明,直至最后垂暮之年的精神科医生Jack完全收敛在世俗气息里的平庸。这些,那些,怎么可能是由同一个人演的呢?偏偏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是那般不留痕迹,那么让人相信,有这样一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并非仅仅限定在银幕之上。很多演员都能做到人戏合一,但那是建立在演员气质与角色气质的契合的基础上——比如Jon Hamm与他所擅长的Don Draper式人物,比如Johnny Depp与他所擅长的各种寂寞怪咖,比如Ryan Gosling与他所擅长的Driver式冷面悲情角色们。看这样的演员演这样的戏,我很少会惊叹他们的演技是多么炉火纯青,因为能感知到,他们根本就是在为角色注入完全属于自己的灵魂;但白兰度不一样……他好像有,许多个灵魂。
  最后呢,我实在也不想再谈《街车》里的费雯丽了。Blanche这个角色令我感到焦虑不安,并且身心俱疲。“文学,音乐,爱与诗”,“与周遭人群所格格不入的精神境界”,“注定被现实所撕扯、毁灭的理想主义者”……这些评论我看够了。我还年轻,不想看到妥协,也还不急着谈被毁灭。
  ——更何况我还暗地里向往着现实。
  
  何不以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做结?以下,Blanche用来形容Stanley的话语——
  “他好像个畜生,畜生的习惯,他甚至像个类人猿,成千上万年过了,而他,斯坦利.科瓦斯基,就好像石器时代的幸存者,带着从森林杀死的动物的生肉回家。而你,你还在这里等他。他会打你,还会打呼噜,也可能会吻你。而这,当然是假设亲吻已经被发现了!……丝黛拉,人性已经有很大进步,好像艺术、诗歌、音乐,还有人性的温柔,这都是我们成长的表现,而我们将坚持这些,竖起这些旗帜向前,继续进行我们的黑暗旅程。别再和野蛮人待在一起了。”
  
  但事实是,人性总想要与野蛮共存。

《欲望号街车》与白兰度点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欲望号街车》与白兰度点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欲,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