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走向共和》人物微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走向共和》人物微评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走向共和》人物微评的正文:

  《走向共和》之李鸿章:
  戏份太大。普遍认为李是晚晴忠臣、国之柱石。在腐朽的清朝破屋里,他没有打破这个破屋,而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只能做一个“纸糊匠”,不过使屋主苟延残喘罢了。伊藤博文曾说:以成败而论,自是伊藤胜于李鸿章,然以个人而论,李鸿章优于伊藤博文甚也。对此,梁启超的分析可为精准: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地,此乃立宪国之地,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此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且举国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伊藤博文对梁启超的评价也极为赞同。梁的这句话,真正回答了拥有四万万的泱泱大清,为何败于日本蕞尔小国的根本原因。
  
  《走向共和》之慈禧:
  慈禧的形象在戏中还是比较丰满的,每次看她的讲话,都让我咬牙切齿。她事实上是继武则天之后的又一位女皇。论统治艺术,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孙中山如此多的内忧和甲午战争、八国侵华等数次外患的情况下,她最终未能使中国的大门完全打开,算的“可圈可点”。但正是如此,也证明了清朝封建专制极度的极度顽固和腐朽,也正是她的反动和对自身集团利益的极度维护,从侧面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动力和进程,也深刻的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到来,坚决不能靠封建专制集团的赏赐和醒悟,孙中山是对的。
  
  《走向共和》之孙中山:
  晚晴最后10年和民国25年历史这30年历史中,孙中山是中国历史天空最耀眼的太阳,无论乌云如何遮天蔽日,民主自由的光芒终归照耀中国大地,无论中国大地多么黑暗和寒冷,孙中山的光明和温暖最终给中华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人民的先知,民主中国的第一人,2000年封建专制的掘墓人,现代文明国家的缔造者,无私的政治家,现代政治家的模范和神话。
  
  《走向共和》之袁世凯:
  戏中对袁戊戌变法出卖光绪有闪避开脱之嫌,对洪宪帝制复辟有嫁祸他人(源于他儿子关于民意的欺瞒)之意。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本是洋务的一脉相承。相同的是,袁世凯的君主思想和专制骨髓无论如何更衣换颜,终究是封建病身。不同的是,袁比起前二位,多了些大开大合的霸气。毫无信仰、专事投机的袁与民主理想、开启民智的孙中山,同时出现在的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舞台,一个是为了个人私欲不惜公开强奸国家和民主共和的人,一个是为了国家理想不惜个人一切的人,可谓二极双峰。清朝逊位后的民国,责任内阁和民主制度已基本建成,却被袁世凯无情蹂躏和强奸。袁的反面历史意义在于:源何袁一类的人不见容民主于中国?民主中国的天然敌人就是袁世凯这样的人。研究中国的民主,袁绝对算是一个经典的核心史例人物。
  
  《走向共和》之宋教仁。
  民主政治的天才,宪政民主的杰出组织者,东方的肯尼迪。民国时期组建第一大党国民党控制责任阁,承当起在朝限制袁专制,在野监督政府的使命。然而,天妒英才,如彗星般闪耀过民国的天空。宋背刺的真凶,至今仍未大白天下。他的英年早逝,用生命给中华民国提出了一个旷世未解难题:光明正大的民主,为何不见容于中国?我觉得这是宋对中华民国的最大历史意义,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对宋教仁的真正告慰。
  
  《走向共和》之梁启超:
  梁的一生可与其师对比着看,鲜明的诠释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含义。从轰动世界的公车上书立宪改革,到甘为袁世凯组建进步党,再到联蔡锷反袁。梁一直跟随历史潮流,虽不曾勇立潮头,但也从未拉下,一直在前进。进步文人和政治家。康有此弟子,算是一大成就。
  
  《走向共和》之康有为:
  从轰动世界的公车上书立宪改革,到甘为小丑张勋帝制复辟的马前卒。从1898到1917,康有为在已步入现代国家的日本生活了19年,虽顺水却逆流而下,彻底堕落为历史的过客。充分定格了一个被愚蠢的忠君思想彻底荼毒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中国历史的车轮,在这19年前进了一大步,康有为却仍然半步为前。悲呼!
  
  《走向共和》之瞿鸿禨:1907年,军机大臣瞿鸿禨了 “丁末政潮”,打算肃清吏治,而庆亲王奕匡也确实是巨贪(过亿两白银,清朝岁收才八千万两),结果是被开缺回籍。瞿是清朝的纪委书记,他自以为反腐倡廉可以挽救清朝性命,开缺后算是明白了。但还是明白的比李鸿章晚多了。李鸿章自知之明,自己不过是满清的纸糊匠,不是让你拆了这屋子,哪怕这屋子再破,终归是主人的,但你要是嫌他腐败拆了它的一个柱子,屋子的主人是坚决不允许的。所以,君主专制下的反腐,都是过家家,千万别认真,认真你就死了。

《走向共和》人物微评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走向共和》人物微评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走,微评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