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鸣梁海战》凭啥征服中国观众

影视台词 > 影评 > :《鸣梁海战》凭啥征服中国观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鸣梁海战》凭啥征服中国观众的正文:

  韩国爱国主义电影《鸣梁海战》在本国上映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力席卷韩国,创下观影人数超过1500万的傲人成绩。这个成绩打破了《阿凡达》保持最高的1362万人次的观影记录,成为韩国电影史上观众人数最多的影片。更直观地说,韩国近三分之一的人都观看了这部电影,并给出极高的评价。青年参考报对该片发表 “电影《鸣梁》怎样征服韩国观众”的评论,指出影片成为韩国破记录之王、电影引发“李舜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得以热映源于韩国民众对现实的失望。韩国的爱国能否引发中国观众的共鸣,观影之后小范围内的讨论提到,连爱国主义电影韩国都能拍得这么热血,让中国主旋律情何以堪。个人认为,不深究朝鲜缺少光荣历史可以吹嘘——花了近400多年只捧红了一位无敌英雄李舜臣——的真实历史,影片吸引中国观众的地方依旧颇多。
  
  首先,青年参考报提及的民众对现实的失望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鸣梁海战》是关乎精神与意志的一部电影,它更强调一位领导者在混乱之中该具备的素质。沉着、智慧、有取舍、有担当。在每天都接收到各阶层官员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现下,影片中李舜臣用行动诠释了“忠是要对百姓忠”。面对领导的不认可,他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面对下属的质疑,他能屈能伸温情又不失果断的稳定军心;在调动军民情绪上,“必死则生,必生则死”被其用至极致;面对敌军的挑战同样如此,熟识敌军心理、冷静、精准是其制胜的关键,“一夫当径,足惧千夫”。李舜臣代表了“坚守大义、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是典型的“深陷危机仍不忘积聚民心,并将危机化为机会”的领导者。
  
  其次,不得不佩服韩国电影工业水准,如此红专题材也能拍得令人热血沸腾。中国同样不乏抗日题材的作品,但走向纯政治性与纯江湖气两个极端。所以,中国观众更清楚把红专的电影拍得好看多难,也清楚,韩国电影早就甩了中国电影不知多少条街。韩国电影工业迅猛发展,特效领域在全球都是佼佼者。《鸣梁海战》61分钟海战场面全程震撼,激活观众所有感官体验。大海扁舟、残酷的白刃战、12:330以少胜多的取胜过程,在视觉呈现和细节还原上都做到了极致。有钱不一定能拍出大片,佳片也不一定是大制作(《鸣梁海战》导演金汉珉就是凭借风格鲜明的小成本电影《极乐岛杀人事件》、《手机》在韩国影坛声名鹊起),但人气与口碑俱佳的“海战史诗巨制”是值得200亿韩币来堆砌的。
  
  第三,崔岷植。“如果是李舜臣将军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吗?李舜臣将军会用什么样的眼神看向日军?”影片中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眼神有魔力,他盯住你,你就有力量。崔岷植在李舜臣的处理上分为两条线,一条感情线,外冷内热,无论日常多么坚韧与毅力,睡梦中也有脆弱与慌张;一条战争线,于炮火之中伫立在破败小船上,他不再作为一个人存在,而是象征与意义。当然,中国人了解的历史告诉我们,朝鲜与日本的战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明朝水师的大海船、佛郎机炮与鸟铳,绝非区区一个朝鲜将军李舜臣。所以影片在中国的上映,崔岷植无需担心自己是否如实还原李舜臣当时真实表现,因为他演绎的李舜臣已经太好了。同李舜臣在朝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崔岷植在韩国人民创造历史的道路上也贡献出值得一提的光与热。

《鸣梁海战》凭啥征服中国观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鸣梁海战》凭啥征服中国观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鸣,观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