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归来》后还能《接受》吗?

影视台词 > 影评 > :《归来》后还能《接受》吗?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归来》后还能《接受》吗?的正文:

   上次说好和朋友一起看《同桌的你》,出发前看到的最新电影栏赫然出现了《归来》的海报,巩俐、陈道明以及闫妮、刘佩琦、丁嘉丽等一众的戏骨,细看下,原来是老谋子的新片,上也给出了8.7分的高分,让我怦然心动。本来不愿凑那些过度营销的商业片的热闹,但由于朋友的执着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桌》,虽不是经典,不算文艺片,槽点众多然而却没有让我有太坏的感觉,至少影片间歇的几次开怀大笑和一些的画面以及之后与朋友的探讨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但看《归来》归来却让我没有更多的玩味与思考。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说这是一个脱胎于一部优秀小说却过度简化了的故事。WG的时代背景,大时代的错误与小人物的悲剧将这一类的电影类化为一种类型,在这种背景之下的一段爱情故事,一个渴望完整家庭的盼望与守候,在没有更多人物说明和故事铺垫的情况下却显得苍白。不是我们90后难以理解那个时代,如果不是刻骨铭心的磨难与相濡与沫的爱,那么守候是什么,宽恕是什么,归来,又是为了什么呢?
  
  
   影片令我感触最深的,却是父亲陆焉识、母亲冯婉喻与女儿丹丹之间的故事情节。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感情或许很好理解,但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却觉得有一些东西恰恰是难以理解的。影片中,女儿丹丹3岁时,父亲就被打成右派,流放到大西北的边远农场改造。在那个几乎没有记忆的童年,父亲是阶级敌人,是历史罪人,是令自己感到耻辱的对象。无论母亲如何努力,在那个赤旗遍地的热血时代,女儿的成长也无法理解父亲,这个不曾养育自己的历史罪人,为何让母亲如此惦念,而自己却永远不愿见到。在那个大雨之夜,父亲偷偷地回来了,在楼道里撞见的这个又黑又脏如乞丐一般的男人,她一眼就猜出来了。父亲慈祥的看着女儿,"长这么大了",父亲的眼角早已流下泪水,而女儿更多的,却是不安与担忧。
  
   组织上已经警告过不让父母见面,而自己心仪已久的舞剧主角,也因为父亲这次不速的归来化为泡影。十多岁的孩子,心中的梦想,母亲的安危以及一个几乎没有概念的“父亲”,她在一夜之间如何权衡?她已经不能选择更多,而且她也并不明白这样选择的意义。
  父亲长途连夜的跋涉,母亲多年期盼的见面,在丹丹的“出卖”下,变成了一出人间惨剧。父母亲远远地隔着,在火车站那样撕心裂肺的呼喊,母亲挣脱“组织”撞破的额头,以及整个影片最大冲突——父亲与母亲几十年的痴等,一定让所有观众在心里面骂这个极度自私的孩子,说她没有人性。荧幕前的我们都不愿原谅,然而,我么并不是丹丹的父母。
   几年后,WG结束,女儿骑着车火车站接父亲。她忐忑,她内疚,她不敢看父亲的双眼。父亲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带着终于平反翻身,终于活着归来的轻松,刻意或非刻意地掩饰了一切。
  女儿终于是长大了,经历了浮沉,历经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她抱来一大摞之前自己亲手剪过的照片,她一次次被呆呆地母亲挡在门外不叫她回,她借来服装再一次跳吴清华,她一趟趟回家“撮合”曾被自己亲手拆散的父母,她那时的醒悟与领悟,谁又能知?
  
   她看着父亲的身影,怯怯地叫了那一声几十年从未出口的“爸”,父亲没有看她,几秒的时间似乎浓缩了几十年的心酸,那一声生生的“哎”,看到这里,我已是泪眼朦脓。
   第一次归来,女儿不愿意接受父亲。
   第二次归来,父亲用宽阔的心胸,接受了女儿。
   我问朋友,若你是父亲,你会原谅并接受女儿吗?就像朋友说的,不接受又怎么样呢?女儿终究是女儿,这是血,不是水。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大三时演出过的一次短剧《接受》。
   也是一个关于父亲与女儿的故事,父亲是蓝天上的英雄,女儿还未出生时父亲远赴大西北参与核试验研发飞行器,女儿未曾见过父亲,有的,只是母亲崇拜的眼神和嘴里的“英雄”。女儿6岁那年一次发高烧,父亲不在身边,没有及时治疗,残废了双腿。女儿渐渐长大,直至母亲世前,父亲不知道女儿残疾,由于政治任务,也从未回家看过女儿。
   女儿的成长期和父亲的辉煌期对于彼此都是空白,一切的怨恨,逃避,自卑到最后总有个交点,这不是中国的大团圆愿望,兴许不是大团圆,却说服不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的夙愿。
  女儿和父亲见面了。女儿面前的父亲,头发花白,皱纹遍布,而那只军帽,却永远诉说着一个英雄的辉煌。父亲面前的女儿,坚强美丽,事业成功,然而掀开帆布的那一刹那,让人心痛,前面一切对于女儿刻薄的以为,都化作了无言,静默,眼泪。
   女儿怨恨父亲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却在父亲的英雄精神的影响下,身残志坚,成就自己的事业,最终害怕英雄的父亲接受不了自己残缺的身体;父亲对女儿满怀愧疚,为祖国奉献青春,牺牲家庭,光荣退伍归来唯一愧对的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害怕女儿接受不了这个不称职的父亲。
   那叠厚厚的,用线穿起来的彼此没有寄出的信,那个人生过半的时间点,那两颗彼此太过需要的心,都让他们彼此,最终选择了接受
  
  
   归来,接受。
   本就该接受。或者,其实早已接受。
   当父亲慈爱地将女儿抱在怀里,彼此都接受了并不完美的对方,泣不成声,当年的台下观众与我们泪成了一片。
   当父亲最终归来,伪造一封写给爱人的信,劝她原谅女儿,轻轻带过一句,“她终究是个孩子”,我不禁泪湿眼眶。
   终于明白了妈妈为什么在电话那头对我种种要求,很多责备甚至刻薄,回到家仍然是一顿美美的笋子炖排骨,而我的种种委屈,也最终归结为一点点牢骚。
   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女性和男性是不同的,但是对于儿女,却是一样的爱。
  
   爱。
   其实,都是爱。

《归来》后还能《接受》吗?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归来》后还能《接受》吗?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归,吗?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