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海上钢琴师》人代冥灭,清音独远

影视台词 > 影评 > :《海上钢琴师》人代冥灭,清音独远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海上钢琴师》人代冥灭,清音独远的正文: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有志于从事导演事业的人说,最近看了一些电影让他很绝望,因为他发现,他这一辈子也不可能拍出这么好的影片。
   《海上钢琴师》大约就属此类。 男主角的名字非常之长,所以人们都简称其为“一九零零”,因为他是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维吉尼亚号”上的一个煤工在宴会厅的钢琴上发现的弃婴。类似中国古典小说中英雄人物的诞生就一定会伴有其母在生他的前夜梦到蛟龙或者仙人的情节出现,影片用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开始了“一九零零”传奇的一生。 生于船上,长于船上,每年在欧洲与美国之间往返数次,却一辈子没上过岸。他没有出生纸,没有身份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九零零”这个人,他只存在于某些人的记忆当中。这其中有他的好友麦克斯。 这部影片的结构非常巧妙。他并不以主人公的视角为出发点进行主观的叙事,而是以主人公的好友麦克斯——一个落魄的小号手为线索,将不同的听众牵引进同一个迷人的故事里。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迷人的故事。 麦克斯迫于生计,无奈之下琴行卖掉了自己的“康牌”小号。临走前依依不舍,要求店主让他再吹最后一曲。老店主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他对着街道吹响了好友“一九零零”所作的“无名曲”。老店主诧异的拿出一张拼接起来的破碎唱片放入唱机里,音乐响起,同样的旋律。麦克斯也因此得以有机会开始向店主讲述这个无名音乐家的传奇。是为开头。 我们略过“一九零零”的儿时。
当小男孩第一次坐在钢琴前,优美的音符自他指下缓缓而出。半夜里船上的人们从梦中惊醒,穿着睡衣不约而同地走向大厅。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从何处拾得的灵感,可以如此轻易的跨过其他人数十年苦练亦不一定能达到的境界。导演没有说,我们也不得而知。也许是上帝的礼物吧。 时光转瞬即逝,小男孩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他在“维吉尼亚号”上随意的演奏钢琴,灵感所至,可以将十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旦他开始演奏,便意味着其他的乐师结束工作。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他风格独特的琴声里尽情地舞蹈。 此时的麦克斯便是船上的一名号手,并和“一九零零”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因此有幸目睹了这位天才钢琴师的传奇经历。 其实影片的主题从麦克斯和“一九零零”相识后就变得很明确了。麦克斯(也包括其他人)自始至终都不断的劝说“一九零零”离开“维吉尼亚号”,我相信这也是所有观众的立场。我们都希望看到这样一个天才一旦踏上陆地,世界会为他怎样地沸腾?名和利接踵而至,又将会是怎样的人生?可惜老奸巨猾的导演始终没让我们的愿望得逞。从这头到那头,仅仅是一个跳板的距离,却无数次的被断然拒绝。 当然也有接近彼岸的时刻。美丽的女乘客无意中激发出钢琴师内心潜伏多年的朦胧情愫,一曲“柔情似水”(即麦克斯前面所奏的“无名曲”)百转千回,细腻的音符自他指下如长江源头仅可滥觞的一泓清浅款款而出。录音师录下了此曲,准备拿印制发行。可惜“一九零零”显然对名利不感兴趣。他拿着唱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女乘客。此曲为她而作,当然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然而就像很多故事一样,下船时的拥挤人群冲散了他的愿望,多么遗憾。于是他撇断了世间唯一记录过他音乐的唱片,并终于决定迈向跳板的尽头。他对麦克斯说:“我想在陆上听海的呼唤……”
敷衍式的告别后,“一九零零”穿着麦克斯借给他的大衣,拎着箱子,意气风发的走向岸上。他当然最终还是没有上岸。当他站在跳板的中央,望着眼前一个烟熏火燎的工业时代的图景,人来人往,无边无际。他定定地站在那里,突然转身走了回。谜底当然只会在最后揭晓。 若干年后,麦克斯离开了巨轮,也离开了老朋友。他走过了经济萧条和战争的阴云,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维吉尼亚号”上的日子。镜头闪回,落魄的小号手在琴行老板的提示下找到了即将炸毁的旧船——“维吉尼亚号”。工人们将炸药一箱一箱地运进上空舱,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礼,昔日的豪华巨轮即将寿终正寝。可是钢琴师此刻会在哪里? 麦克斯用这个传奇般的故事说服了船厂老板和他上船寻找,因为他坚信,“一九零零”还在船上。一遍一遍的呼喊,找遍了船舱的各个角落,终于,船厂老板对故事失了耐心。麦克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半夜回到琴行借了唱机和那张唱片。他抱着唱机让“柔情似水”的旋律流淌在“维吉尼亚号”上的每一个角落。镜头跟着扫过这个破旧不堪的船体,终于,“一九零零”意料之中的出现在阴影里。 影片的最后,麦克斯最后一次的劝说钢琴师下船。结果当然还是拒绝。“一九零零”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
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类似于《道德经》里“有”和“无”的对立。故事的结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所进行的反思。 钢琴师终于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的演奏了最后一曲,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只剩下麦克斯带着这个故事四处漂泊。 “只要你有好的故事可以讲,有人肯听,你还未完蛋……” 一部电影最见导演功力的地方不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而是细节。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高光。例如麦克斯和“一九零零”相识的那个风雨飘摇的夜晚他们坐在钢琴上“随波逐流”,又例如“一九零零”站在跳板上眼前呈现出的一幅宏伟壮观的工业时代画卷。而尤为精彩的无疑是钢琴师和爵士乐的发明者谢利较量的那一段,亦是影片的一个高潮。 不可一世的谢利面无表情地坐在钢琴前用行云流水般的指法征服了在场所有的听众,每一曲奏罢,全场都掌声不断。就在包括麦克斯在内的每个人都认为“一九零零”将要输掉这场比赛的时候,钢琴师问麦克斯要了一支烟放在钢琴上,然后在全场的屏息凝视下展现了一曲神来之笔。每个人都惊呆了。老贵妇的假发被侍者碰落并不自知,商人的雪茄掉落在裤子上亦不自知,谢利的酒杯滑落地上,不可一世的表情亦慢慢凝结。当“一九零零”大汗淋漓的结束演奏,他将香烟的一端接触琴弦,烟立刻燃烧了起来。愕然的人们很久才恍如从梦中惊醒,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来看这都是一部臻于完美的影片。有天才,有幽默,有爱情,有哲理,有不同寻常的故事,有与众不同的人。
只是我觉得影片的结尾稍显遗憾。当麦克斯在“维吉尼亚号”的破船体内放那首无名曲时,如果“一九零零”始终没有出现是否会给观众留下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十几载光阴飞逝,经历战争还有其他,也许钢琴师早已上岸、成家立室、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又或者他依然在船上的某个角落里聆听自己的作品,又或者他早已死因为疾病等等。但当“一九零零”在角落里出现,影片便毫无悬念的走向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一九零零”最后的出现只是为了向观众揭晓谜底,为了升华主题,为了表达导演的思想。但为了这个简单的目的就舍弃了故事本来可以产生的种种结局,实在是太可惜了。红楼梦最经典的部分无疑是林黛玉死前所说的“宝玉你好……”至于好什么,自然可以派生出无限多的答案。 西谚有云:“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倘若结局是没有结局的结局,是否会更好呢?

《海上钢琴师》人代冥灭,清音独远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海上钢琴师》人代冥灭,清音独远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海,独远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