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希波克拉底》白色巨塔压垮的热血生命

影视台词 > 影评 > :《希波克拉底》白色巨塔压垮的热血生命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希波克拉底》白色巨塔压垮的热血生命的正文:

  班杰明是个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他进入自己父亲担任外科主任的医院当起了实习医生。满怀济人抱负与一腔热血的班杰明马上遭逢了生命中第一场震撼教育。先是实习医生的地位低下,不太有人鸟你,再来,居住的宿舍简陋破烂,与游民窟无异,然后,更可怕的是医疗设备的严重短缺,医护人员人力的匮乏,更有医院里各科系的盘算计较,这些都是学校未曾教过的「现实课题」。
  
  与班杰明同时进入医院实习的是一个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外籍实习医生阿布德,他在阿尔及利亚已经是执业医生,为了申请技术移民,报考法国医生执照,而不得不再在巴黎医院重新实习一遍。阿布德秉着自己的医疗良知,坚持做着他认为对的事情,比如,内科因为病床数少,而不希望留病人,因此希望用各种方法把病人的外在病征改善,好转出,以空着病床给其他患者,但这样的决断却与阿布德的道德良知有违,因为大家都知道癌末的老妇人无论如何是改善不了的,强制性的侵入型治疗只会徒增苟延残喘的生命痛苦。
  在一次有争议的医疗疏失中,病患离世了,班杰明因着自己父亲的保护,难得以免责,阿布德却因此要受到处罚,眼看着白色巨塔中的重重问题与总总不公平现象,班杰明该如何自处?是慢慢同化成其中一员?还是努力抗争呢?
  
  本片号称法国版的「白色巨塔」,是新锐导演多玛斯.黎提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导演自己是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校其间就喜欢拿着摄影机自拍短片,这部片是根据自己在医院实习的所见所闻编织出来的作品。
  
  导演手法平实,多用很写实简单的镜头在说这个故事,毫无花俏的卖弄,只是透过简单的剪接来点出那种实习医生面对大环境的无奈,比如,一边是垂垂危矣的病患,下个镜头马上是一群实习医生在医院宿舍的耶诞狂欢派对(我想这无关批判或对错,只是很真实地呈现了生命中的实况,但却值得我们反思),又比如,在决定结束一个生命的痛苦延续后,两个男主角站在夜色中抽烟放松,那时导演用了温暖的黄光,这在外景夜戏中算少见的(通常外景夜戏多是冷色系的蓝光为主),这轻轻的一笔,也说明了导演是肯定这种人道抉择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法,让本片虽然简单,却如此动人。
  
  片名「Hippocrate」是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大约等于华夏民族的华佗那样的人物。那时的希波克拉底已经会偷偷解剖尸体(律法并不允许),研究人体结构,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疾病观点(例如对『癫痫症』的见解),为了崇敬这位医疗先知,世界医学协会在1948年的日内瓦宣言里启用了着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就是所谓的医生宣言,发誓要忠于医德,济世救人。
  
  我自己在戏院中不断泪崩的是高龄88岁的老奶奶,癌症末期,其实她最需要的只是安宁疗程,让她在生命最后一程尽量减少痛苦,而能够尊严地走到死神的面前,开始另一趟旅程。然而内科不是安宁病房,多还是选择侵入性治疗,希望病患好转,可是一个只剩三个月寿命的癌末病人,是能够多好呢?所以当我看到老奶奶被强制插管,手还因为怕自行拔管而被捆绑的拘缚着,更别说手背因为无数次的针头插入而瘀青肿胀,看到这里时,我不禁泪涔涔,那让我想起我奶奶生命最后的光景,也曾经历过这样一种「折磨」,除非病人求生意志坚强,否则谁会愿意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陪伴的不是家人,而是一台台冰冷,徒有电子声响的医疗仪器呢?插管的苦痛,气切的窘迫,被绑缚的不安与焦躁、无限制的死亡恐惧跟漫漫无期的失落感,难道这些会是我们奋斗一生后,最终希望的悲凉下场吗?(至今这些场面还依然在各大医疗体系中上演)
  
  是的,我们活在一个科技时代的高峰中,我们的医疗技术可以不断延长人类的寿命到尽可能的时间单位,但是,别忘了,相对于未来,我们尚有很多要学习的,例如我们医疗体系的种种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医院这种尴尬地介于营利单位或公益事业的灰色地带;医护人员的短缺造成工作时数过长、医疗品质下降;医病关系的健全化与健康化;现代医学的总总盲点以及台湾更复杂的健保制度等等),我们面对生命本质与人道关怀这一块,其实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包括最实际的生命教育,实话是,医生也都是平凡人,也都是「从当医生后才开始学作医生的」,年轻的医生可能只会看数据、看报表,以「救活」为己任(这完全没有错,因为学校是这样教得),但随着自己生命中经历了一场场的生离死别,尤其是更切身的自己亲属、甚或是一己生命的危脆边缘,也许方能慢慢融入生命的关怀,厘清除却「救活」之外更本质的生命意义,也许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送死」(如何让病人安心、减少痛苦地、无忧无惧地上路)更是一门至为关键的学问!
  
  我的中医师会灌输我很多观念,她也是历经了自己至亲的生命末程后,才开始慢慢修正自己的观念,比如,人就是一个在逐渐衰老的过程,所以期望熟龄人士健康是种不切实际的奢望,医生能做的,一是让病人心安,二是尽量保有患者各种身体功能,就像一部老车,它可能已经无法再跑出时速一百公里的速度了,但总可以让它保有时速20的速度慢慢自理前进吧!也就是说,对银发的照疗,保「健」是不可能的,但保「堪用」却是可行也更实际的。这样的观念也可以让年长者减少忧虑自己「不再健康」的烦恼,因为失健康是必然的结局,只是如何缓慢、渐进性地跟自己日益转变的身体沟通、相处,更为重要。(所以当我们说『抗老』,其实是非常错误的用法,那不断灌输我们『老』很可怕,要『抗拒』她,而抗拒是必然的失败之役,便会引起更多的焦躁与烦乱,我们该做的是正视她,其实她只是一个正常的蜕变过程,因此我们要做的是『顺老』,就是平和地、优雅地适应那样的自己!)
  
  当然,这些更关乎全人类自己给自己的生命教育,我们活在资本主义的今天,我们只被教育要追求成功、财富、名声、权力,到何时,我们才能够真的把生命的意义贯彻进我们的教育中呢?(当然,生命教育是个很大的课题,并非任何人可以『教』的,但是,至少我们得让人在这『一期生死』的终点时不会恐惧死亡,不会觉得这一生是虚度的,知道自己这『一期』的意义何在,这些是需要不断辩证的,她甚至不是哲学系的独占课题,而是每个人都该被启发、被告知、被不断诘问的切身命题。)
  
  当然,面对这些课题最实际的方式还是靠「自学」吧!
  
  最后分享片中一句酸溜溜,却也许无比真实的台词:
  阿布德告诉班杰明:「医生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惩罚吧,我想。」
  
  (文 Rady Fu)

《希波克拉底》白色巨塔压垮的热血生命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希波克拉底》白色巨塔压垮的热血生命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希,生命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