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今生情未了》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今生情未了》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今生情未了》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的正文: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关于音乐的电影,片中选用了非常多的拉威尔的室内乐作品,而且与剧情相得益彰。拉威尔是杰出的法国作曲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下是主讲对本片中的音乐的分析:
  影片的开篇和尾声都用了拉威尔的A小调三重奏第一乐章第一个主题,开始于斯蒂文在人群中的孤独,结束于卡米尔依依不舍的眼神。这一主题是民间舞曲的主题,是安静轻盈的,由钢琴沉穆的引出,然后是提琴上的合奏,其后发展为慷慨激昂的音响。此乐章第二主题在影片中也有用到,在斯蒂文找卡米尔调完琴后乐队演奏的一段,这一主题与第一主题相似的气质,由小提琴轻盈的奏出,大提琴伴奏跟随。这个时候两人的感情刚刚开始,乐曲温暖安详,在此处用的特别恰当。
  这首三重奏的第二乐章(谐谑曲)被用在了第二场录音棚内的戏,卡米尔刚刚遭到斯蒂文的冷落,感情前途未卜,所以演奏的极不顺畅,艾曼纽贝阿把这种不安定的情绪演绎的非常细致。
  拉威尔在39岁时(1914)写下这首三重奏,当时的法国正处于一战前的总动员时期,作者正在家乡避暑,完成此曲后,即被征召入伍。整体来说这首曲子西班牙风格明显,前两个乐章轻松,第三个乐章“帕萨卡利亚”沉重,我们在电影《鸟人》里可以听到。
  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在影片中用的最多。首先听到的是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Allegro),那是在琴修好后,斯蒂文与马克西姆等人一起在听卡米尔与大提琴的演奏,卡米尔在斯蒂文的注视下无法完成演奏,斯蒂文有所觉察后悄悄离开,演员表演细腻,非常有味道。这个曲子速度标识虽然是急速,但旋律精致,正好体现了卡米尔心思的细腻。这首奏鸣曲作于1922年,是拉威尔为纪念刚刚世的德彪西所作,是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中的精品。
  另一首小提琴奏鸣曲是他着名的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BLUES)和三乐章,分别出现在卡米尔的另外两次录音棚内的场景。第二乐章以小提琴的拨奏开始,出现布鲁斯的旋律,钢琴在低音区模仿低音提琴的的拨奏。这一乐章本应是小步舞曲或是谐谑曲的形式,但这里在小提琴的拨奏下,钢琴奏出富于蓝调色彩的调子,无论在音阶还是装饰音都十足地道,在这里被拉威尔设计得更为艺术化。虽然它不是真正的BLUES(乐器配置不同,而且真正的爵士乐要求即兴),但它有超越了真正的BLUES。卡米尔正是通过这段曲子表达了对斯蒂文炽热的感情。斯蒂文只是在一旁悄悄的听她演奏,随后两人一起冒雨喝了咖啡,应该说是整部片子最浪漫的一段。
  第二次录音的场景是用的第三乐章,两种乐器都在炫技性的表演,不同寻常的律动和节奏设计增加了演奏和配合的难度,但也为这一乐章带来更多的趣味,尾声以活跃的运弓和热烈的音调结束。电影里这个时候两人已经深陷纠结,卡米尔也已经公开了对斯蒂文的爱慕,一直躲闪的斯蒂文在马克西姆的撮合下观看卡米尔的录音,隔着玻璃,在斯蒂文的注视下,卡米尔对斯蒂文的感情产生了错觉,她饱含激情的演奏了这个乐章,她的感情到达了顶点,对接下来沉重的打击准备不足。
  拉威尔这首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与他早期的作品完全不同,完成于他52岁时(1927年),美国的爵士乐开始影响全世界,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爵士乐形式和音调对拉威尔的影响,他试图在严肃的艺术创作中混合爵士元素及调性音乐语汇,我们还可以在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里找到这种爵士元素。在1928年,他开始在美国的四个月的演出及旅行,与格什温一起听爵士乐,与卓别林共进晚餐,25个城市的指挥演出为他挣得两万七千美金可以安度晚年。拉威尔这位谦逊的音乐教师独身一生,是不是很像斯蒂文呢,只不过他还有他的猫伴。
  最后要提一下的曲子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第一首奏鸣曲的第四乐章急速板(PRESTO),是由找斯蒂文修琴的一位老者演奏的。这套曲子是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圣经,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片中看到的其他奏鸣曲都是有伴奏的。
  就像影片中说的“音乐也许就是一个梦”。
  
作者半夏泽兰

《今生情未了》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今生情未了》对片中拉威尔室内乐的深入分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今,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