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年派的故事与宗教哲学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年派的故事与宗教哲学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年派的故事与宗教哲学的正文:

最近读了一点《金刚经》,我有所感悟,恰好又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所感悟,与大家分享。
    Pi ,这个数学符号代表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
    少年派的两个故事版本,哪一个更趋向于真实的,我想是日本人记录的那个。
    斑马象征着信奉佛教的中国人,猩猩象征着派的母亲,猎狗象征着厨子,这已经在采访成年派的作家的口中说出了。
    派的故事确实讲的非常好,但为什么上船最后和他一起斗争并生存下来的是老虎呢?老虎在这里有着象征意义,老虎象征着派心中最大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试想一个10来岁的孩子,父亲让他亲眼看到老虎最残暴血腥的杀死一只羊的往事,这一定在派心中深深的刻下了烙印)。正因为是对死亡的恐惧,才支持着派没有自杀与绝望,才迫使他在极大的恐惧之中杀死了猎狗(厨子)。试想为什么老虎是突然冲出来杀死猎狗的(或许有父亲给动物的镇静剂的原因,但是以动物的习性,猎狗是不敢和老虎一起藏在帆布下的。);试想老虎在海上出现时派的心理,先是喜悦,之后便是恐惧,这正好符合了人对灾难的心理(庆幸自己还活着,但是死亡却在逼近)。
    在接下来了漂流中,一直与派伴随的,除了笔记之外,便是老虎(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迫使他由一个素食者,变成了肉食者,并不是他想吃肉,而是死亡的恐惧与饥饿逼迫着他吃。
    当他漂流到第一个小岛时,岛上有无数的食物,他便暂时与老虎远离了,因为他与死亡远离了。中国的《菜根谭》里有句名言,“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如果此时的派永远的留在岛上,他此生便在沉浸在永久的孤独与安逸毒液中,这甚至瞎跑了老虎。
    当派再次架起船准备起航时,恐惧的老虎便又随着他来了。
    当他们终于经历千辛万苦到达海岸时,为什么Richard.Parker 头也不回,甚至一声告别都没有就进入了丛林?
    派年少时(不仅在少年,采访他时,他也同时是多教信仰者)信奉很多宗教,每个宗教都有正确的人生哲理,能够解决生死问题,但正如派所说的,每个宗教也都存有疑问。他应该是个“泛神论”者,或者是佛教信仰者。为什么故事发生在印度,为什么不是欧洲或别的洲?因为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佛教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宗教,佛教《金刚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教承认众生皆可成佛,每个人都是佛;佛教有着博大的包容性,不会像其他宗教那样有宗教冲突,从上帝至下不容置疑;佛教追求的是“无量正等觉”,也就是大智慧;同事佛教讲究六道轮回,这也契合了Pi的名字,众生就像圆周一样,在无限不停不重复的轮回。
    让我们再回到派和老虎上岸时,当人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饥饿、口渴、孤独以及其他身心上的痛苦,最终到达了人间之后,死亡的恐惧便头也不回的离他远了,甚至一声告别都没有。
    当派问作家那个一版本的故事你更愿意相信时,作家选择了奇幻的与老虎斗争的故事,相信观众们也愿意这样选择。
    李安导演同时在派的漂流中给我们带来了好几场视觉盛宴。夜晚中宁静皎洁的大海,巨大的鲸,成千上万的飞鱼,成群结队的海豚,电闪雷鸣的风暴。。。
    我想这些也都符合了《金刚经》的主旨,“心无所住”,当一个人经历了磨难,将生死置之度外之后,我想便达到了 “物来则应,过不留”的境界。这也指导我们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要忘了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美景。
作者Sword

少年派的故事与宗教哲学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少年派的故事与宗教哲学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少年,哲学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