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喜马拉雅天梯》九个远方 一个西藏

影视台词 > 影评 > :《喜马拉雅天梯》九个远方 一个西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喜马拉雅天梯》九个远方 一个西藏的正文:

“一座高原,一个西藏 十万边疆 五百山水 三千佛唱 两扇庙门 六个磨房 九个远方 然后鹰飞 然后草长 心日朗朗” 看完《喜马拉雅天梯》让我想起六个国王的《一个西藏》,所以今天我也借用了这个标题。
很多人早已从心里拥抱过这片土地,高中同学谈到他骑行西藏的故事,他说在拉萨他总喜欢奔跑,他会觉得那个时刻的他是最平静的,像孩子一样在一片土地上没人取笑。他说自己像一朵即将盛开的蓝莲,自由自在,躺在高原上,是万物的一部分。他和我谈的时候,感觉的到他的那种不在乎天地的落拓不羁和专一真的很可爱,而我也真的理解他所有的不羁爱自由。
喜马拉雅是无数人心中一道圣地,是虔诚信仰照耀人性美好的最高峰,仿佛全场观众的观影如同穿上装备,对话喜马拉雅。在这片纯洁自由的土地上,仿佛做任何一件坏事都会遭天谴,因果和轮回在这片土地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曾经一篇小说里这样描述“我该怎样向你形容今晚的星空,美得如此动人魂魄,胜过初次见面时你的嫣然一笑。我要走一千里的路,只为赴你一面之约,可是我被困在这个小镇,我等待着远方亮起的车灯将我带到你身旁,我从黄昏一直站在天黑 念经的懒嘛走了 游荡的野狗走了 一个疯子走过来 一群乡民狂笑着走开。”都说现代文人有三俗,出一次镜,写一本书,一次西藏。或许在今天西藏,攀岩喜马拉雅山已经成为“时尚”,城市里朝九晚五的白领们,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底片西藏拍出一张张风景明信片一样平庸的照片以此来向没有机会出行的人们炫耀。就像片中老者说的那样“人们把攀岩作为一种时尚,我又能说什么呢”一种很无力的悲哀。
因为题材上的独特,所以一直很期待这部纪录片。对话导演和主创便更会期待纪录片的编剧和导演会以怎么的方式来给我们呈现这个故事?而看完就知道导演在处理主题和信仰上的稚嫩。格局大气,执行偏弱。画面色彩和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处理的很好,摄影和配乐上也都可圈可点,但不可否认,深度不够。好在看到了电影圈有这样一群人对喜马拉雅的一种真诚和热情,这个物欲横流的电影圈子,有几个纯心沉浸在艺术的电影人?像网络上很流行的段子说的那样,现在像王家卫这样的导演寥寥无几,而王老五却很多。电影就是一种缘分和梦想,就像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等待了多少年只为和有缘的人一期一会,和一个导演有缘就来看他的片子,等了四年,没白等。
慢镜和广角镜头的华美运用,从宏观上一览无余的展现了喜马拉雅的气势和恢弘,延时摄影的精细足已看出团队的下功,怪不得总听那些爱好登山的大叔们说,喜马拉雅可以洗礼一个人。但细心就会发现片中当索多登上顶峰那个片段镜头虚焦了,但能想象到高山摄影这些电影幕后者是在用生命在拍片子,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下,还要保持创作的欲望,付出的只有真诚,这些是多少商业片所不能比较的,很多东西用金钱买不来的,能把这样一部纪录片带到观众视野,已经值得致敬!就像西藏传说里说的那样,行路人要经过危险的路途才能到达最终的圣地,这样的付出为大家带来如此震撼的视听盛宴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片头一开始,就是低音藏歌伴随高山星空呈现,仿佛真的让我回忆起陆川最好的作品《可可西里》,镜头跟着演员的一步步攀岩动作,感觉到在浩瀚高山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车登山学员仰望着蓝天躺在抖动的车皮箱里的那种随性和真实,当登山学习的孩子被问及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一个小孩回答“能当干部就当干部,当不了就当农民”丝毫没有掩饰,孩子纯真的眼神里透着呆滞和胆怯,不习惯的在镜头面前回答着。一丝丝辛酸,同人不同命。
整部片子在节奏上太平稳了,没有故事片和剧情片的波折,没有喜剧的趣味,但别忘了它是一部纪录片,导演把所有的东西呈现给观众,没有段子堆积,没有音乐渲染,就是让你静静,思考留给你。
《喜马拉雅天梯》所带来的不单单是4K影像所呈现的视觉震撼和美轮美奂的藏区圣光。仿佛更像一部深入大自然,寻找初心、救赎自我的灵魂洗涤之路。然后我们仿佛走近那些在路上穷游的和当地登山人的世界。全程观影酣畅淋漓,激动万分,仿佛置身喜马拉雅之巅,审视着自己的心。“喜马拉雅天梯,最高的天梯,其实在人的心里。”
  天朝的土地上没有纪录片,同为纪录片BBC的片子《西藏一年》里导演就略显啰嗦些,片子里夹杂了太多个人观点和野心,一句话导演就是想表达的太多。相反 《喜马拉雅天梯》却在表现上更自由,这样即形成了它的优点,也明显成为了它的缺点。对于国产院线电影里中国观众并没有养成很久的纪录片观影模式和思考,所以或许更需要导演在情怀和主旨把控上需要有一个点作为引导,而导演却选择了给观众思想上的自由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导演要么自身把控片子框架和节奏的能力显弱,要么就是高估内地观众对纪录片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并无他意)。在全片伸手可以摸到蔚蓝的天空和大朵白云的美景里,就像片中的主人公阿古桑杰,他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人类不应该打扰她。
电影讲述了一僧一寺、一座山、一群人的故事。而在片中那些被放大的珠峰引路少年们扮演的 “天梯角色” 让人觉得那些善良的藏民身上那种真实劲和一辈子信仰专一的可爱,可能他们就像只有几岁。
  因为生来孤独,便有人流浪。其实许多在路上的朋友,大概心里都没有方向吧?所以漫无目的的流浪。便有了西藏 大理 云南这些艺术家们采风和文艺小青年追随的一片热土,于是每年循环往复。有人思家,有人呐喊,有人依旧还在路上,于是不断又有人走上前人来时的路。
可能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的是信仰,并不是远行。作为一个地理知识极其贫瘠的女同学来讲,我实在不愿在宏观上分析喜马拉雅和这部纪录片。
在观完《喜马拉雅天梯》之后,越来越感触。或许我们需要的是像片中那些藏民一样的纯心,并不是朋友圈可供点赞的旅游照片和惺惺作态。
而无论是信仰和远行,其实都是人的一种寄托,不仅关于他们,更关于我们。信仰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活下的动力,是一口气,是一条命。穿过岁月,有些梦可以实现有些只适合吟唱,正如预告片中所说,不是每次旅行都能说走就走。从人生这个角度看,这部片子就是一部人们在路上的信仰故事。
当你穿梭在西藏的路上,当地人喊来一句扎西德勒,你也会报以微--笑说一句扎西德勒。你会觉的信仰的美妙。很多时候,就像我们走在城市的街头,或者从夜场的饭局出来透气,路上那么多车,没有一辆属于我们,那么多窗户的灯亮起来了,万家灯火却没有一个可以回。绕着转盘行驶,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 繁华都市,却会突然有一种命如草芥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生活了几年、几十年的地方,丝毫没有归属。人如鸿毛,命如野草。
可能《喜马拉雅天梯》能唤起一点我们思考,从人的出生到病死,我们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没有做一些事,也违心做了一些不愿意的事。你有多久没问过自己距曾经的梦想还差了多少步?可能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禅音心经,《喜马拉雅天梯》所带来的那种人与人间淳朴本性里的空灵境界,我们永远也无法触及吧。或许某一天你辞掉工作,丢掉流言,终于也上路了,但无论你征服的是喜马拉雅山又或者自己心里的那一座山,傻子才在年轻的时候不做傻事,总有一天你也会对自己呐喊:流浪者!我都将是永胜的流浪者!记住,通往梦想的路有一座高山,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梦想热爱自由的人。最后希望大家观看这部电影,离你的心灵更近一些。它是记录片,不是商业片。
  
作者life南国

《喜马拉雅天梯》九个远方 一个西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喜马拉雅天梯》九个远方 一个西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喜,西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