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怒汉》群体决策中“事实”以外次要驱动因素简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怒汉》群体决策中“事实”以外次要驱动因素简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怒汉》群体决策中“事实”以外次要驱动因素简析的正文:

影片在1个半小时左右的封闭场景中完成了对来自不同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物性格生动的刻画,抛开人物的表现与经历之间的联系、逻辑推理以及“疑罪从无”的人性关怀不谈,本文主要以《十二怒汉》为例,试着从几个方面就群体决策中的变化,尤其是“事实”之外的其他驱动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1、“举手”和“不记名投票”的区别
  片中,1号,即主持人在发表意见时的存在感不明显,但是他在整个群体决策过程中作为规则的维护者/执行者,一些规则的应用方式选择可能影响了决策的走向。其中很重要的是后面几次举手表决代替了开始的不记名投票表决。“不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的最明显区别便是是否在众人面前直接暴露自己的观点,即是否有明确的个体意识,是否需要直接面对可能存在的群体压力,即成为众矢之的的可能。所以当仅有8号1人反对并陈述基本观点后时,提出了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动摇的人转换阵营时,可以没有太多心理障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举手的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结果,主持人每次举手表决时都先让支持无罪的一方表态,在此过程中,支持无罪的人越来越多,给其他人形成一种趋势带来的压力,在支持无罪的人数多余有罪的人数后,又形成了规模的压力,这两种压力均使表决结果倾向于先举手的一方。而如果投票顺序反过来,支持有罪的人在前期拥有绝对的规模优势,那些没有坚实依据的反对者在作出选择时的心理压力会更大。
  2、情感对立打破意见联盟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在第一轮投票后,3号发表明显不利5号的言论,5号的情绪被激发,以至于在老者说明是自己投了“无罪”后,3号对5号进行的情感修补也并未明显奏效,直至5号投向无罪一方。
  同样的,在中国翻拍版《十二公民》中当外地保安被旁边的老北京以“外地人”的身份进行挑衅时,他们原来的意见联盟出现了情感割裂,而这种带有人身攻击式的言论非常容易带来情感对立,从而把意见一致的人割裂开。
  5号和保安两个角色都出身卑微,带有强烈的自卑感和防卫意识,他们对自己身份的敏感使得他们很容易成为情绪对立的触发点。
  3、价值观的契合度影响立场
  10号是一个带有明显偏见,说话刻薄偏激的人,这激起了众人的反感,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局势被扭转为9比3时,他的一番陈词后,除了4号外所有人都起身背向了他。
  而7号,一个始终希望草草了事而看球的敷衍表态,在开始时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此案证据确凿,早点解散各忙各事。但随着8号的不断追问和对结论重要性的反复强调(群体化,强化每个个体决策的重要性),使更多人的态度转为开始认真分析,此时,7号依旧一副儿戏状的表态(包括向电扇扔纸团之类的表现),招致了众人的反感。
  3号在后期的一系列如肢体冲突等过分情绪化表现,也使得自己站在了“不公正、不客观、无理取闹”的一方。
  这3个人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将意见联盟从价值观的维度进行了割裂。而8号始终在讲事实、摆道理,散发出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而配合反对意见着大胆示范刺杀角度等表现又显示了人格魅力。使人们对他的行为在惊叹之后渐渐认同。
  在价值观展现上,彼竭我盈,带动了9号为首的几人立场的转变。
  总结
  在整个过程中,片中的4号是支持有罪的阵营里最理性、最有力度的人,而3号和10号用激烈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在施压,这两种力量的结合本来应是结合了道理与气势,志在必得的。然而,这样看似强大的对手,因为团队部分成员过早地放弃理性,没有满足好人性中的平等、被尊重等需求,却不断挑起内部对立情绪和价值观冲突,直至团队割裂,造成葬送绝对有利局面的后果。
  可见,组织的群体决策过程中,首先是要给予人基本的平等与被尊重感,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然后才是摆事实讲道理,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制;最后,适时地展现一些人格魅力,也有助于支持的提升。同时,表决过程中利用人性中从众心理的一些技巧,同样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走向。
  
作者jmd

《十二怒汉》群体决策中“事实”以外次要驱动因素简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十二怒汉》群体决策中“事实”以外次要驱动因素简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十,简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