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卡罗尔》与其说是同性片,不如说是爱情和成长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卡罗尔》与其说是同性片,不如说是爱情和成长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卡罗尔》与其说是同性片,不如说是爱情和成长的正文:

这几天看到上《卡罗尔》评分好于97%同性片,觉得还是有些不当,个人觉得应该可以从爱情和成长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
看过两遍电影也看了原着,实在太喜欢所以记录下一些感受。
严重剧透。
1.平等
第一次Therese和Carol约会时,也就是她们一起吃午餐时,电影中Carol 问Therese的姓名,她打电话邀请她午餐的时候,还以为是Terezza,但是Therese并没有介意,也没有更正,随后她也问了Carol 的姓名。Carol 说自己的名字,还说不要叫Carole。Therese就说那你也别把我的名字叫错了,不要发成th 的音。Carol 就说那是这样发音吗,Therese就回答说“the way you do”。但是Carol 是用法语的方式念她的名字,Therese其实不在意,因为本名是捷克语,所以她的名字有十几种不同的念法,她自己有时候也会用不同的念法,Therese就很喜欢Carol 叫她的方式。
在故事的结尾,Carol约Therese在餐厅见面,Carol说自己和丈夫Harge把房子卖了,现在一个人住,但是房子大,可以两个人住,问Therese愿不愿意和她同住,特蕾丝拒绝了卡罗尔和她一同住的邀请,大家都要走的时候卡罗尔说一起走吧,而不是把特蕾丝一个人留下来。因为无论谁先走,被留下来的那个人都会觉得落寞。一起走,尽管没有达成一致,可能会有些尴尬,这是一种体贴和风度。
2.犹豫
原着从Therese的角度叙述,相对容易看出Therese的情绪变化。Carol 的难处和纠结则需要细想。
Therese 当时19岁,有男朋友Richard,她会跟Richard出,也和他的朋友们见面,Richard还有今后和Therese一起欧洲旅行的计划。Therese算是孤儿,梦想是做舞台设计师。
但是一旦发生感情,Carol也是很纠结的,相对于Therese的年轻和贫穷,Carol 已经结婚生子,她作出的决定牵涉到的人更多,尤其是对她的女儿。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她作为同性恋受到的社会压力肯定也更大。Therese的年轻对她而言是不是一种缺点呢?如果Therese有一天反悔了,抛弃她了,她的恢复能力肯定更弱。
电影里她们第一次吃饭的时候Therese提到自己的男友Richard,还说Richard想要跟她结婚,carol 问那你想吗,Therese就含糊地说“我连午餐要吃什么都不知道呢。”这样Carol 其实也没办法确定眼前这个女孩是不是值得自己付出全部心意。
Carol 邀请Therese到家里,聊着天的时候会问:“你像这样遇到过很多人吗?你跟人开始交谈的时候会谨慎吗?”Therese回答说是的,Carol 继续问“你会挑选一起吃午餐的人吗?”其实Carol也是很不确定的,她知道自己对Therese的喜欢,但是并不能肯定Therese为人。在关系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会问对方“你是只对我一个人这样吗还是你对所有人都是一样(好/随意)?”也正是因为无法确定对方的情感。
Therese就问“你是问像对你一样吗?”Carol 就盯着她的眼睛,像是要说什么但是又没有说出口,开口问出的是,“你会弹钢琴吗?”
之后Carol 问她年龄,Therese回答19,但是Therese自己觉得说出口好像很老,像是91岁,Carol听了之后皱了皱眉,但是又微微笑了一下。(皱眉是因为担忧,微笑是出于礼貌)
Therese在很多时候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作为Carol 有的时候也不知道Therese在想什么。电影里有一幕Therese在车上抽烟,Carol问她怎么了,然后说“你知道一天里我问你怎么了有多少次吗?你这样真的太不体贴了。”
作为观众我们知道Therese的委屈和她对Carol 的爱,但是感情里的当事人可能是最不敢确定的。
3.坦诚
在Therese和Carol 一同旅游的过程中,Harge派了私人侦探搜集录音等证据以便在离婚之后夺取孩子的抚养权,Carol 无奈之下提前结束旅程回到纽约处理离婚事件。(原着中是说Carol 知道之后也继续旅行,不过心情越来越差,最后还是回到纽约了)
电影中Carol 和丈夫以及各自的律师在谈判时,说道:
“我不会否认我跟Therese在一起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如果你一定要以此作为要挟,那也随你。”
如果今后我看到Rindy (女儿)的时候会很少,会有人在旁边盯着,我也不在乎。
原着里面还有“我跟Rindy说了,如果她之后不愿意见到我,那也就这样吧。”
这是一种对爱情的坚定,对自己的诚实,对爱人的负责。虽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最后Carol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即使不能拥有女儿的抚养权,即使女儿可能会不支持她。
4.理解
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注意到Therese第一次受邀Carol 家里但是后来Harge突然来了导致Carol 的心情很不好,对Therese的态度很差,她回的时候在火车上哭的那一幕真是太让人心碎。
满怀期待一下子变得非常难受,此处说的期待并不是期待Carol 给予她什么,因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想到要和她在一起度过一段时间就会觉得非常开心,没有具体想要什么,但是整个人都会非常有精神,但是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她觉得难以承受,她没有立刻表现出来,在Carol 发火说:“正当你以为事情不会更糟的时候,还没烟了!”她会说,我给你买,但是carol 说这么晚又偏僻,哪里有得买,用的是责备的语气,后来又说开车送她火车站。
这之间的距离想必是不近的,在火车上Therese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靠着窗,只能对着窗玻璃哭,但是窗玻璃只能让自己看到自己有多难过。
电影里演出Carol和丈夫的冲突,但是原着中不是如此,Therese的表现也没有那么被动。
Carol一开始让Therese再弹会儿琴,但是Therese摇了摇头。Carol 用更坚定的语气说“弹吧。”Therese被Carol眼中突然出现的白色的愤怒吓到了,但是她还是说“我做不到”,就像一头驴那样倔强。所以Carol 屈服了,但是她又笑了。
后来Carol 和Harge 在门外,Therese什么都没有听到,之后Carol 一个人进了门,两人听到门外的车开走了。Therese猜想Carol一定是答应今晚见Harge了。于是她说“我要走了“,Carol一言不发,两人之间有种死寂。
Therese觉得越来越不自在,说“我最好还是走吧,对吗?”
“是,我很抱歉。关于Harge我很抱歉,他不是一贯如此粗鲁的,我不应该说我没有客人在。”
“没关系”。
Carol 的前额一紧,艰难地说:“你介意今晚我开车送你火车站而不是把你送回家吗?”
“不介意。”让Carol开车送她回家再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开车回,她没法忍受这样想。
一到火车站Therese就开门下车,脱口而出“我会再见到你吗?”
Carol 只是用法语回答一句“再见”。
Therese于是无比期待周一的到来,可能周一她就能再见到Carol了。
5.细节之一
关于开车:电影里Carol 的女友abby 听carol说要旅行,就问你是一个人吗?我记得你不喜欢一个人开车啊。书里是说Carol 在旅途进行中教会了Therese开车,Therese也没想到有Carol 教她,她很快就学会了开车。
插题外话,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某种癖好就会对那个人产生一种特例,就像电影《飞行家》里面有洁癖的男主Howard Hughes(小李子扮演),对于所爱之人凯特(凯特布兰彻特)扮演却是例外的,她喝过一口的牛奶,他拿过来,看了看,还是开心地继续喝了。(我是因为想要看凯特在《飞行家》地表演与《卡罗尔》进行对比才看的这部电影,也推荐。)
6.坚定
第一次看的时候对这一段印象很深,觉得体现了Carol的人格,“丑陋”永远是她的反义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电影里Carol 和 丈夫和彼此的律师关于对女儿的抚养权进行谈判,Carol的律师为了帮她争取抚养权,针对Harge派私人侦探拿到的Carol和Therese一起的证据想要进行反驳,并说这是因为Harge太过紧逼才导致Carol精神不稳定,(就是说Carol 和Therese一起是不正常的),经过心理治疗之后,她完全有能力抚养孩子。Carol针对这一点说:
Harge 我想要你幸福
我没法让你活得幸福 我失败了
我和Therese的事情是我想要的
而且我也不会否认 也不会说我后悔
但是我后悔 我为我们即将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的痛苦感到悲伤
我认为Harge 应该拥有Rindy 的监护权
我不知道什么对我是最好的
(当她在和Abby聊天的时候,Abby 说,但是她(Therese)太年轻了,你真的想好了吗?
Carol回到说:我没有
我从来没有)
但我从心底里知道 什么对我女儿是最好的
但如果我要否认自己的天性 对她 对我们来说 有什么好处呢
but what use am i to her,to us , living against my grain?
7.Therese的身世背景
电影一开始有一段是Therese在上班的百货公司的餐厅吃饭看着其他人,这个镜头显示她和周围其他人格格不入。
书的开头叙述得更为详细,她和其中一个老妇说了话,那个老妇后来和她同车,还邀请她一起跟她回家吃晚餐,Therese虽然不情愿但是没有拒绝,到家里之后老妇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开过成衣店,不过现在眼睛不行了,但是衣服还是做得好看的,还让Therese试穿一件她做的衣服,Therese不想要但是还是试穿了,老妇后来又说送给她,百货公司有几个女孩买过,但是对于Therese就白送了。
Therese也觉得好看但是还是有些别扭,后来聊天之后老妇又说可以在这里歇一下,于是Therese就顺从,之后等老妇也睡着了就轻轻地离开了。
一开始看这段我不是很明白写这段的用意,也没有出现carol ,后来觉得这一段也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Therese,她孤苦无依,收到的礼物印象中只有一双绿色的手套,虽然是新的但是太小了根本没有戴过,而分配礼物的人也从未发现过这一点。
在电影里Therese曾经说过自己不好,别人给的东西她从不会拒绝,只会接受。或许和男友Richard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电影里的设定是她还未跟Richard做爱过,但是书里是说他们已经有过几次,不过Therese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她可能因为自己的卑微而很少行使过拒绝的权利。
原着中是在第一次Carol 邀请Therese到家里的时候聊天中carol提问的,尽管她不愿意谈论自己的母亲。她母亲没有那么重要,即时是作为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也没有那么重要。她更在意的是父亲,他在她6岁的时候世了。她父亲想做一个画家,但是当了律师,他很温柔绅士,又热情,从不会发火。但是他无论是作为律师还是画家都算不上成功。母亲在她8岁的时候把她放到了学校,只是偶尔来看她,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旅行,她是个钢琴家,不是一流的,但是她自己奋斗所以总能有工作,她在Therese10岁的时候再婚了,后来,Therese就告诉母亲她不愿意让她再来了。于是她的母亲也没有再来看她。
最后Therese因为觉得遭到了Carol的遗弃,Carol写的信中她读出的是Carol 更爱女儿所以牺牲她们之间的感情,Therese觉得非常难过,因为Carol 是先回纽约处理事情,让Therese继续开着车,然后一周之内回来找她跟她会合,但是一周又一周,等来的只有失望。所以Therese后来自己回到纽约,看到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衣柜,所有的一切都让她想要丢弃,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她能够负担的就只是换个发型。(all she can afford is a new haircut)
8.关于Abby
原着中说到Abby是Carol回答Therese的问题,上学的时候Abby就给她写过类似情书的东西,那个时候carol也知道有“这样的人”的存在,不过她也没有回复,后来Abby了其他地方,之后Carol又结婚才再遇到Abby,她们一起开家具店,有天晚上她们回到Abby母亲家,记不得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是反正不方便让Carol回了,而且Abby母亲坚持让她们俩一起睡在Abby 的床上,因为另一张床的床垫有问题吧,所以两个人就一起过了夜。
这样看来,Abby是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喜欢同性的,但是她后来也一直对Carol很好,即使不是作为恋人。
在Carol并不十分满意的婚姻生活里,可能Abby是她唯一可以倾诉和信任的人。
9.关于Carol的丈夫Harge
电影中表明他是一个专横的人,Abby 曾经责备过他,结婚十年来,慢慢地他把Carol的生活圈子变得只有他自己。
在电影中Carol和Therese在一起有肌肤之亲的那一夜是新年,Carol说每年Carol都要陪Harge应酬,总是有人要见,或者是Harge没空陪Carol。原着中没有这一点。(其实我更喜欢原着,因为我觉得那么珍贵的时候干嘛要想起Harge,有Therese就够了。)
10.关于成长
原着中Therese遇到Carol是19岁,在发生一系列事情之后,Therese再重新找工作。在影片差不多结尾的时候拒绝了Carol同住的邀请,两人分头参加不同的聚会,在Therese参加的聚会中她遇到了一个人。
电影里没有交代那个人是谁,只是一个看上对Therese有兴趣的女人,Therese有些尴尬,后来离开了聚会找Carol。
原着中那个女人是个有名的女演员,很漂亮,让人想起Carol,作为舞台设计师的Therese得到女演员的垂青,她们单独聊了一会儿。她问Therese多大了,Therese回答21。女演员很惊讶,说“居然有人21岁(太年轻)”,但是那个时候的Therese已经经历了太多。
真的很感动Therese后来找Carol。
人其实可能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作用下可能不会做“对的事情”。
言语是误会的根源。面对在意的人言不由衷是常态。
最终的决定非常需要勇气和对彼此的信心。
谈谈凯特布兰彻特
1.声音的力量
你可以听声音而不听话语内容就能理解说话者的情绪以及ta 所要表达的东西,“我变换说话的方式,我可以从《卡罗尔》切换到《我不在哪儿》《飞行家》《蓝色茉莉》,一瞬间都可以”。
为此特地看了《飞行家》,其中她一开始说话的时候特别快特别多,可以算有些聒噪了,但是也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场景,她知道对方想要追求她,于是像连珠炮似的谈起自己又发问,口音也不同,有兴趣可以看看。
2.“我希望我就是我扮演的那个角色,我努力成为TA”
在夜市托德海因斯的电影《我不在哪儿》里,凯特反串了Bob Dylan,但是她谈到这个角色的时候说自己很努力但是失败了。(啊其实我觉得演得很好啊,为啥觉得失败了呢?)
3.“我更愿意演话剧”
凯特的丈夫就是一名剧院导演,凯特自己也觉得一部电影拍完其实到引起关注(其中少不了各种推广),到公映(欸好电影觉得从听说到看到起码都要一年),评奖(哦奥斯卡戛纳电影节等的奖项其实也不必太在意,你们评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做别的事情了,到底是被提名女主角还是女配角其实好像也没那么重要,《纽约时报》最近有文章分析过在提名时候的一些幕后,为了得奖,可以把演女主的提名成女配,以增大获奖可能性,比如《火星救援》被评为最佳喜剧/音乐电影也是略奇怪)
演话剧的话,你可以比较及时地知道台下的观众的反应,你也可以调节自己的表演。但是电影呢?你就自己演(当然还有其他工作人员),但是好久之后才能知道大众对于电影的评价。(欸所以可能也是没那个热情在意了)
4.关于同性恋的八卦
带点“八卦”意味的新闻也不少,《卡罗尔》变得越来越火热,很多人会猜测主角之一凯特布兰彻特是否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女同,凯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会关注于这一点,并被反复问到这个问题。觉得无谓的同时又有些荒谬。
还有一张GIF图是关于《卡罗尔》的导演和两位女主角在走红毯时候的,鲁妮玛拉眼神转向凯特的方向,但是被夹在中间的导演挡住了,于是鲁妮勉强地微笑了一下,这个动图被调侃为导演不解风情。可是如果看整个走红毯的过程,就可以发现鲁妮一直比较冷淡,有些不开心的样子,凯特一直保持一种优雅的微笑,无论转到哪个角度保持微笑,甚至尽力不眨眼,想来是为了给挤在一团的各个媒体一张好照片,YouTube下面有评论说“天哪,她们的衣服看上很重的样子,穿着应该挺辛苦的”“要长久地睁着眼睛好累”,所以其实没什么好不正常的,走红毯的时间不长,但是也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
看到这篇影评摘录如下:
[想起鲁尼.玛拉曾用颤抖的声音说,13岁时候看了《伊丽莎白》就爱上了布兰切特,排队买票看她的电影,也正因为她走上了演艺之路。30岁的现在终于和自己的偶像一起拍戏了,我想拍戏的时候她是真的爱上了布兰切特,才能把那些心情那些眼神表现得那么真实,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以才能勾起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怀想。
暗恋的感觉太久远,但全部都被鲁妮的表演唤醒了,于是我对鲁妮除了欣赏,也多了一份感激。之前流出Therese偷偷拍Carol的那段clip时,就有一个朋友豆邮我,说她看了这一小段就感动的要落泪的,还说,但凡你也曾这么痴汉地看过一个人,就一定能懂的。我觉得期待着这部电影的豆友们应该都有过这么一段感情吧,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从鲁妮的表演中收获那种感动。]
最后的最后,对于《卡罗尔》这部电影,如果太关注“同性”这个话题本身,可能会错过电影其他动人之处。从社会群体本身而言也是不足够的,除了异性恋之外还有LGBT群体,还有性冷淡和无性恋者,与之相对的还有性瘾者(有兴趣的话除了电影《女性瘾者》之外有一部《花容月貌》也不错,前者更为激烈,后者相对较为缓和)。这些说法目前都尚欠完整,一个人可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就认真地看片,体会到什么就是什么吧。
作者赖皮膏药

《卡罗尔》与其说是同性片,不如说是爱情和成长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卡罗尔》与其说是同性片,不如说是爱情和成长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卡,成长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