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心渡化众生难道不是执念?

影视台词 > 影评 >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心渡化众生难道不是执念?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心渡化众生难道不是执念?的正文:

看完电影,两个疑问。心相是什么,还有比求得真相更高的觉悟?唐僧坚持要度化每一叶苍生,这难道不算执念?
一定意义上来说,《三打》解释了《西游降魔》里想讲而未讲明的道法。心相,可以理解为“内心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是“心”和“相”的意义叠加。悟空火眼金睛,分辨人妖,无需费力。是妖一棍杖毙,是妖就该接受正义的讨伐,暴力强拆。唐僧看妖,则看她何以成妖。一打,唐僧自己迈出保护圈,开脱老妇,只要有一丝希望,放下执念,就不再烦恼。二打,明明与白夫人会过面,兴许也分辨得出眼前母女非人,但悟空棒击妖怪仍然气得唐僧浑身颤抖,在他看来,即便是妖也有度化的可能,他是看白夫人前世的怨与恨,给她希望,最后也可以不惜牺牲自我一心度她轮回。最难的是让洞悉真相的悟空,一定要受这个委屈,分清人与妖,是种技能,而眼中人妖终生平等,才是成佛之路。肉眼凡胎,觉悟至此,圣人,乃真圣人。
专门问了礼佛的朋友,一心度化苍生,算不算一种执念。朋友告诉我,出家人以度化苍生为己任,这是一种高于自身得失取舍的追求。再与第一个疑问联系起来想,求真相,为一己之功为公平求所得;看心相,不记一己之身,只为度化苍生,确是唐僧电影中所念的那一句“一念迷,则是众生,一念觉,则是佛”,执迷于真相之中,泯泯众生;给予执念之人点拨,一念觉悟,自在超脱。第二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这电影里,人物逻辑最清晰的,其实是白夫人。看完电影之后,思忖许久,换做我,没有和唐僧前世的渊源(电影剪辑掉了,前世相识,两小无猜情谊,唐生是世俗误解之下唯一想要救白夫人的童年小伙伴),也并不愿再次轮回成人。上一世白夫人只因家中遭难就被视作不祥,背负冤屈而死;云海国国王打着白骨精的幌子,牺牲孩童性命,为自己延续生命。人性的恶火连佛都灭不了,就凭唐僧一心度化,又能改变几何?做惯了妖不如吃了唐僧肉继续,再世为人又要经历人性这丑与恶,索性灰飞湮灭。突然有种大气凛然、视死如归的即视感,遇见这样高段位的妖,肉眼凡胎的唐僧也只能不惜性命相度。
当紧箍咒也未能让悟空放下金箍,唐僧内心该是深深绝望。悟空四跪师傅道别,这个环节太牵强。悟空还并未能理解师傅的慈悲,口中还不时冒出来“小和尚”的称呼,说明内心还并没有真正接受唐僧,只不过是结伴完成任务罢了,此时此刻的误解与委屈,应该只能让大圣愤怒,而为了制造离别而生的形式感,略感生硬。
唐僧愤怒时吼,悟空是不是想快点取到经才能解了他头上的金箍,所以打打杀杀毫无节制。悟空的想法却并非如此,只为一心除魔,护师傅平安。唐僧误解悟空是为了追求一己自由,但悟空实际上是执念于一份真相,这其中是有误解的。后来唐僧对悟空讲,“其实我们两个很像,所以如来才会安排我们师徒一起西天取经。我们都是只相信自己所看见的,坚持自己认为的对错”。这个时候,误解应该是由唐僧消除了,悟空理解了师傅的心相,唐僧看出了悟空执念的真相,故而师徒之情才会有后续的升华,悟空宁可背着师傅金身取经,也不愿放弃成佛之路。
【喜欢的两句台词】
菩萨让我转告你,你想这样“piu”一下飞过,那肯定是不行的,这取经路上的每一难皆为造化,而每一步皆是修行,生命就是这么的奇妙。
你眼睛“咣”一下睁这么大,也是看不见路的。必须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知道吗?
一开始最期待是我冯公子的颜值,就冲这版唐僧的(原谅我此生放荡不羁只看颜),冯公子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卖的了萌、装的了怂、拉的下脸、说的出金句、抬得起逼格,五项全能。上两句台词里有两个象声词,卖萌满分,金句满分。甭管你是齐天大圣还是花果山美猴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这技能也有用不上的时候,想成佛重点是你得一步一个脚印自己走出一条取经路,日牵白马夜护平安那是本分,降妖除魔那是日常,别尽吹嘘些没用的,认识谁也帮不得你走这一趟。再说,西天取经是你等了唐僧十载轮回才有这一世、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才碰上这一遭,不是机遇是啥?
2016猴年,想想老祖宗们的奇遇,放弃眼高手低的思路,抓紧准备上班吧!
作者EvelynSalt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心渡化众生难道不是执念?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心渡化众生难道不是执念?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西,念?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