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森林 夏秋篇》食物的自我疗愈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森林 夏秋篇》食物的自我疗愈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森林 夏秋篇》食物的自我疗愈的正文:

话说,我把四部差不多都看了一起写了一篇影评……不知道发在哪里,分开了又觉得不完整,就先写在这吧orz
《食物的自我疗愈》
食物与人类
子曰:「食色者,性也」。
自古「民以食为天」,食物与人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对食物的渴望与生俱来。按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人的初始时期,婴儿的「口唇期」,「力比多」的来源就是食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也获得生命的动力「力比多」。
生物的活动需要能量供给,食物就是能量来源。不吃饭,没有能量,人就会死。在现代社会中,除了作为生存保障,食物更作为一种疗愈的方式存在。
压力大了?吃;跟恋人吵架了?吃;悲花伤秋了?吃!如果人人都是吃货,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对于吃货而言,有了美食,世间其他一切都成了浮云——世间没有什么是一顿卤味(芝士蛋糕/爆辣小龙虾/烤串……)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除了吃本身,制作料理的过程也是绝妙的享受。将食材买回,洗净分类,称重切好,下锅翻炒……全情投入的时候就会有「心流」的美妙体验,整个人处于顺滑无比的时间流中,不知不觉就枉了日月,昧了春秋,只有眼前的食物和切割烹调食物的自己。当成品终于出现,自己也深深陶醉于满足感和幸福感中了。
食物做好了,自己也被治愈了。
宁静自然的小森
「小森是东北的一个村子里的小村落。村落没有商店,只有村中心可以买一些日常用品。不过村民们大都会隔壁镇子的大商场。我要那里,来回要三个小时。」
——《小森食光》四部片头
《小森时光》就是这么一部用食物来治愈的电影。它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大概50min左右。说它是剧情片,它又像是纪录片,每部片子里都精细剪裁、仔细讲解7种料理的制作过程;说它是纪录片,它又有着剧情的主线:5年前离家出走的妈妈,日渐老的小森,和佑太以及吉子之间的友谊……作为一部治愈系电影,我觉得一位前人总结得很好:市子在小森的四季,表面上看是逃避,其实也是她认真生活、积蓄能量,最终终于在自然的生活中重新攒足了面对生活的勇气,重新回归自己生活的过程。
作为一部典型日系治愈型美食电影,它依旧延续了日剧缓慢的风格。每部上来,我们就慢慢欣赏着主人公市子下田,耕作,采摘,捕捞……再用自己亲手获取的食材制作料理的过程,中间偶尔穿插一些对往事或对妈妈的回忆。对妈妈的回忆也是最多的,毕竟「厨娘」市子的料理技艺都是从母亲那里习得的。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安排无聊像纪录片,也有人觉得就是这样的过程,才体验了乡村与食物的本真,从而让人内心安宁。
整部电影从夏季讲起,到春季结束。从万物生长最茂盛、最潮湿的夏季,度过果实累累丰收的秋季,再到雪掩大地的隆冬,最后又到了生命诞生的春天。
最自然的料理
夏天的时候,空气潮湿。「在湿度接近100%的乡下,仿佛扑出就可游起泳来」。可是就是这样的时候,也可以制作诸多美食。最妙的,就是面包果酱配米酒了。用酒糟和糯米酿成米酒,再加上酸奶或者酵母,发酵一晚上,用棉布滤出到玻璃瓶中,制成酸甜可口的酸米酒。放在冰箱里冰着,在炎热的夏天,干完农活来上一杯,简直人生都美满了。面包则是除湿的副产品,用面粉混上麸皮,温柔地发酵好,在表皮割出三条平行的痕迹,放在火炉的余温里,干完农活回来就可以吃了。表皮酥脆内心柔软的面包绝对少不了果酱。
秋天的时候,果实都成熟了。核桃饭,柿子干,栗子汤。核桃的来源很纯天然。河边捡来的核桃,埋在地里,待到表皮腐烂,就可以晾干了。把干燥的核桃仔细地用牙签剥出来,加上酱油、糖,和米一起煮成核桃饭。最后包成三角饭团,是下农田时最可口的便当。而甜蜜又高淀粉的食物,吃起来总是满满幸福感。柿子连枝摘下来,削皮,串在绳子上挂在门口,闲得时候捏一捏,慢慢就会成香甜的柿子干。也可以把柿子切成丝,配上白萝卜片,就是一道可口的小菜了。最可爱的则是栗子汤:这道由邻居老爷爷偶然创出的料理,很快就因为味美香甜传遍了全村。大致过程就是将栗子皮,加入等量的糖在锅中沸煮。再静置一夜,第二天就有可口的栗子吃了。全村人都煮着一样的食材,却可能加不同的配料:酱油、红酒、伏特加……这种感觉,说不出的可爱。也有当做零嘴的番薯干。将番薯洗净,皮,蒸熟,切成片后用麻绳穿起晾成干。吃之前在炉子上烘烤一下,就成了绝妙的享受。
冬天的时候,小森总是覆盖着皑皑的大雪。但就是这样的大雪下,也可以有很多美食。印象最深的的要数圣诞蛋糕。蛋糕在回忆中出现,又在市子的手中复活。回忆里,妈妈总是不过圣诞节的。但是那次为了招待朋友,特意做了蛋糕。端上来的时候,蛋糕呈长方形,通体雪白,像一块可爱的白豆腐。其实只是外面平整地抹了一层奶油。内里也别有洞天:左右分成了两种颜色。市子是选用了南瓜和黑米,磨成糊加入面粉中。先铺一层有南瓜的,再铺有黑米的,烤出来就成美丽的紫色和黄色。
结语:
走在雪地里的时候,佑太曾对市子说,「我一直很佩服你努力生活的样子。但你这样表面的努力生活,其实是在逃避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听完这话市子站在雪地里了好久。也许她是觉得,这真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吧。没错,在妈妈离家出走后,市子一直一个人努力地生活着。在都市,在小森。镜头里呈现的,也是市子在小森自给自足,自己耕种、收获、烹饪的过程。但其实,她不过是因为受不了城市生活的压力,逃离到家乡小森。在这里,在料理中,在用心生活的每一天,她也渐渐治愈了自己,鼓起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这也许就是食物的真正意义所在吧——让你接触到最本质的生活,从而接受生活本身。
作者木目_Moonia标题有些肤浅,把《小森林》跟《舌尖上的中国》做对比很愚蠢,但从夏篇开始看确实会想到《舌尖》,不得不承认《舌尖》系列纪录片团队的专业,用单反固画镜头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华佳肴的品种繁多、复杂工艺以及地方人文底蕴,沉稳严谨的撰稿技能更是我们很多编导从业者的学习典范,但程式化的东西看多了便成了俗套,这时候再看《小森林》,就会感叹“哎哟不错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我想最准确的应该是“惊喜”。再拿《舌尖上的中国》举一下例,将繁琐的烹饪工序的难度刻画出来其实并不是最难,把镜头拍细致,再进行艺术编排即可,而要想将人生的艰难以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来却并不易,《小森林》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生活没有挫折吗?她独自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幸福与苦难,脸上呈现的却是淡然与轻松,这是此片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影片并没有什么具体情节,人物设定也很简单,台词更多的是女主人公的自言自语式,故事发生在日本东北的一个名叫小森的村落,市子为逃避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而回到这个安逸的村落,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四季各成一篇,每一篇有自己独立的色彩,浓烈的绿、浓烈的金黄、浓烈的雪白,直到春天导演才赋予了更多的色彩进来。整个影片中镜头的拍摄与剪接处理都很统一,但细节做得好也并不显得单调。我最喜欢的是《冬》这一篇,因为个人对白色的钟爱,看着镜头中大面积的纯白,心情都随着提了好几个调调,尤其是妈妈烤制的圣诞节蛋糕,白色的立方体,没有任何奶油花修饰,外表看起来简简单单,切开之后却极有内涵。这也显现出两国的文化,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只重面子,切开内核浮着的都是一张张烂里子,不论饮食文化多么博大精深,百姓想要吃个安全放心的食物都无处可寻,是不是很有意思。
   之前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小森林夏秋篇》的评分这么高,我想原因应该有两个。首先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连饮食安全都没有保障的过度,还要拼死拼活的为了吃上一口地沟油而努力工作赚钱,看到片子中这样世外桃源的情境能不心动吗,一开篇满眼的绿色就能秒杀数不尽的国人心,连我都感叹如果每天能在这里跑步该有多舒服。当然,观众一定要明白,你当下看到此片会羡慕乡村生活,而如果真的让你归园田居,未必就会称心如意,影片中呈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美女劈柴美女煮饭美女播种收获,但她也要在超市打工赚钱,也会有生活日常的磕磕绊绊。将自己琐碎的生活打理好要比做自己轻车熟路的专业工作难得多,所以如果你是一位事业有为的男士,一定要懂得体谅自己的太太,她持家操的心不比你打拼事业少。第二个高分原因就呵呵了,其实有朋友提出异议,就说明这个片子是相比优秀,但并不值得过高的赞美,一边倒的好评难免是有装逼人士混进来充文艺青年,评分越炒越高就不奇怪了。这点我一直搞不懂,文艺青年并不是褒义词,但在这个算是物欲横流的社会吧,就有好多装逼青年硬是想挤进文艺的队伍里。比如年我在办公室里放《南山南》这首歌,同事集体都想把我踢出,说这种哀嚎没调子的歌听着就难受,然后前不久的《好声音》中有人唱了这首歌,嘿,我发现周围各类人都循环着听,“好好听哦好有故事的感觉哦”,你说这是装逼呢还是真的喜欢,或者说凡是一件事物走上商业平台后,就变得有了地位。小森这个地方也一样,假想如果在中国,拍摄了一部展现纯净村庄一年四季的美好生活后,又会有一大堆土豪乌央乌央的来旅游度假,不出一年村庄就不再是从前的村庄。美好的事物需要有人欣赏,但欣赏的人多了美就变了味道,所以经济的发展与原生态的环境就是个无法平衡的悖论。
   影片中也有对环境问题的思考,福岛核泄漏事件后,导演用大自然的语言宣告环境安全问题,所以这是片子为什么好看的原因,年前朋友圈疯转的《穹顶之下》,一干网友力挺柴静,我没转也没发表看法,毕竟这也不是坏事,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瞎吗?雾霾天天陪伴我们看不见吗?列举一堆数据有意义吗?大道理我们不懂吗?是让人集体声讨政府不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人是不是应该用创作手段让网友能意识到自己该为环境主动做些什么!影片中佑太说过“不愿过那种被人杀了,却还要吐槽杀人方式的生活”,日本已经过了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阶段,而中国正在经历,环保不是一个在朋友圈转发的思想,而是切实的行动,倡导人有主动的思维才是关键。生活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吐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比如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买一个稳定的房子,这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想法,我一直觉得这样想很可悲,工作的主动权当然要自己掌握才爽,被体制束缚的那不是稳定,而一旦买了房子也没了自由自在的安全感,就像市子不愿为西红柿买温室大棚一样,因为她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何何从,而如果劝说自己留在小森,又觉得为了逃避都市而留下,是对小森的不尊重。我想起我们总爱向别人大肆夸赞自己家乡空气多么好,却没有人愿意回到老家发展,不过我认为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不甘心,这并不是坏事。
   《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每一部都是那样简简单单的,却诠释了亲情友情爱情所有值得赞颂的美,适合与家人、与闺蜜或是爱人一起观看。其实看《小森林》难免会勾起一些童年回忆,我也想起了《呼兰河传》中作者童年的菜园子,但是随着年龄成长,观念总会变化,片中的市子直到妈妈离开自己才想到妈妈当时做的看似没有难度的菜都是用心之作。有人做事日渐成熟,而有些人不论年龄增长还是一样幼稚,这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是否用心的区别。
  
  微信关注“说电影的喵”
作者安飒

《小森林 夏秋篇》食物的自我疗愈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小森林 夏秋篇》食物的自我疗愈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小,疗愈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