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信号》每个人都心怀惩处罪恶的愿望和改变过的冲动

影视台词 > 影评 > :《信号》每个人都心怀惩处罪恶的愿望和改变过的冲动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信号》每个人都心怀惩处罪恶的愿望和改变过的冲动的正文:

1989年京畿南部案件;
1995年大盗案件(晋阳新都市开发腐败案件);
1997年红院洞事件;
1999年仁州女高中生案件;
2000年金允珍诱拐案……
所有的这案件都因为2015年刑警朴海英意外得到的一部能和过通话的对讲机而开始改变,时空也因为现在之人和过之人的意外交流而随之改变。有些本应死的人死而复生,有些本应幸福生活的人反而遭遇横祸……作为他们找回或者是生命的代价,是否有某个人因而变得不幸,这些都无从得知。但只要还活着,只要还能不放弃的活下,至少,会有机会抓住一些希望吧?


每个人都心怀除暴安良的美好愿望和改变过的永恒冲动,这,也就成了2016年韩剧《信号》的创作主题。
当《太阳的后裔》在中国大地上被无数少女追捧的同时,一部名为《信号》的犯罪类型韩剧也悄然间开始被人所了解,而剧中关乎悬疑与犯罪、心理侧写、异次元等热门要素,同时穿插着自恋、亲情、童年阴影、虐杀、霸陵、贪污、包庇等犯罪内容的表现方式也让我们再次领略了韩剧所能达到的一种高度,这样一种与老生常谈的虐恋、偶像爱情剧完全迥异的韩剧风格,事实上已经达到了近几年被世界所瞩目的犯罪类型韩影的创作水准。
粗略来看,这部《信号》的剧情逻辑尚算简单。所谓的剧情,无非是一位生活在2015年的刑警朴海英意外间得到了一部能连接过的对讲机。紧接着,靠着这部对讲机,活在当下的朴海英与活在过的刑警李材韩互相合作,在过或者当下破获了许多永远也难以告破的案件。而当这些原本不该告破的案件被一一改写的时候,活在当下的刑警朴海英、车秀贤等人的生活也因而发生了改变……

当我们真正融入到这部剧中,又会发现剧情中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时空观的讨论。过与未来也许并非如我们常识中所认知的那样呈现直线式发展;相反,本剧中展现出的时空观与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呈现给我们的交错式方块时空观更为接近。在这部剧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过和其各自对应的未来,当现在之人藉由对讲机与过之人通话的刹那,事实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过。正是基于这一科学假想,才有了剧中相关人物的死而复生(事实上,剧中三大主角—活在当下的朴海英刑警、车秀贤刑警和活在过的李材韩刑警—都经历了一次死而复生:车秀贤刑警的复活源于1995年大盗案被改写;朴海英刑警的复活源于1999年仁州女高中生事件被改写;李材韩刑警的复活也源于仁州女高中生事件。而李材韩刑警的死而复生也最终促成了朴海英刑警的复活)。
这样复杂的逻辑在本部剧中被简洁而清晰地表现出来,实属不易。
而所谓的过与未来的时空观,到底应不应该被扭转?这是导演本人向我们每一位观众提出的一个问题:当我们能够通过改变过今儿让现状发生改变的时候,肯定会在某一处有着对应这一改变的另一处或喜或悲的改变发生。
这种问题实际上可以用类似的道德观理论作如下陈述:我们是否能够愿意冒着某些可能会对未知之人造成未知影响的风险而通过改变过的方式来改善现状?
有时候现实正是这样充满着二元矛盾性。当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质的改变的时候,总会在有意无意间产生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剧中除了巧妙的时空观呈现,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那辨识该剧的主旨立意上。本剧中涉及到的案件,大多可以在韩国社会中找到原型,而导演本人之所以以事实案件为题材来进行剧本创作,我想也是一定程度上受到韩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在很多人的眼中,韩国电影与韩国电视剧简直是两个极端:一个立意于险峰中,步步都是险棋却步步揪人心脾;一个拘泥于家庭肥皂剧的牢笼,哪哪都是让人一眼看到结局的无聊戏码。这样来讲,《信号》真算得上是近几年韩国电视剧产业中的一个另类了。虽然是16集的连续剧,但是每一集基本都是韩影一样的水准。而且,这种相似不光是剧情方面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其故事性的传承,这种传承性在观众那里就成了这部剧最亮眼的一个吸引点。
回到正题,还是来聊一聊这部电影的剧情。剧中的五个案件,类别各不相同,却又层层递进,将观众带入这部由于一部对讲机而改变的世界中。

金允珍诱拐案虽然是发生最晚的一起案件,却被导演放在了剧中的第一二集,这显然是导演刻意为之的结果。而这件看似普通的儿童诱拐案,实际上却在这起案件发生的15年后,当年案件的目击者(2015年的朴海英刑警)和案件的调查者(2000年的李材韩)因为一部对讲机而联系在了一起。而一切的改变,正是从这时开始……

接下来是发生在1989年的京畿南部案件。这算是韩国社会无人不知的一起案件了。奉俊昊在他的《杀人回忆》中还单独将这起案件直接搬上银幕,与“嫌疑人”对话。与《杀人回忆》不同的是,在《信号》中关于这起连环杀人案件,因为1989年的李材韩刑警和2015年的朴海英刑警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15年将这位杀人变态恶魔缉拿归案。有趣的是,本剧中给出的犯罪嫌疑人(年龄不大的青年男子)与真实案件中警方通过技术侧写出的嫌疑人十分接近。

1995年的大盗案件,本是一起直至2015年仍然抓到真凶的未结案件。可是阴差阳错,还是那部能连接现在和过的对讲机的缘故,生活在2015年的朴海英刑警在与生活在1995年的李材韩刑警的对话中,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李材韩刑警抓错了人。未结案件被改变,带来的后果却是让生活在2015年的车秀贤刑警意外死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朴海英刑警为了弥补这一错误,终于协助1995年的李材韩刑警抓到了大盗案件的真凶,但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却又造成1995年的另一位相关人的死亡……在该案件中,导演本人所忧心忡忡的时空观理论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当我们意识到过被改变,继而过之人甚至当下之人因为历史的改变而会死的时候,我们还应不应该尝试改变?而如果这起改变关乎其他许多人的生死,你又应不应该通过牺牲一个人而拯救许多人?


本剧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可能就是发生在1997年的红院洞事件了。看似是又一起连环杀人案,但是杀人的方式却是奇怪无比:被害人的头部被黑色塑料袋蒙住后,被窒息而死……受害者均为女性,年龄介于20岁至60岁不等,身材相貌没有显着的共同点……这起案件在2015年本也是一起未结案件。可是,还是那部对讲机的缘故,朴海英刑警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心里侧写,断定其杀害的人均是喜欢头戴耳机听忧郁歌曲的女性,可以推断嫌疑人也应有轻度抑郁症,男性的可能性很大……后来,在生活在2015年的朴海英刑警的协助下,1997年的李材韩刑警终于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本应该死的十几位受害者得以死而复生。当对嫌疑人进行调查后,终于发现这位嫌疑人童年时期曾遭受单身母亲的虐待,而嫌疑人用塑料袋蒙住受害者头部的作案手法和他童年时期被母亲虐待的手法如出一辙……虽然嫌疑人罪大恶极,可恨至极,可是。又有谁追究那些导致嫌疑人心理畸形的人呢?导演之所以选择此案,或许也是考虑到了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性,才会在剧中改编这样一起案件警醒社会上的人们。

仁州女高中生事件,虽然早在1999年就已经结案,但是,这却仅仅是事件的表面。一起强暴事件的背后,关联着的是青瓦台都不敢动的当权者的利益。这样在某国百分百会被视为不宜面向公众上映的故事题材,在韩国却能被导演轻而易举给呈现出来……莫谈国事,就还是回到这起案件上来。导演在这起案件中想要向我们表达的,是掌权者的可怕:哪怕是再显而易见的犯罪,藉由交错的权力之网,也可以将所谓的“罪犯”嫁祸的任何一个没有权力依靠的人的身上。这种一针见血似的针砭时弊,现如今已经成为韩国犯罪题材影片中常用的一个套路。而权力的肆意妄为与挑战权力的一次次努力,也许在等级制度完全被废除前,将永远会被人所津津乐道吧?


电视剧《信号》的结尾,一反常态用了开放式结尾,不知这是否意味着还有第二部。而当最后一集车秀贤和朴海英驾驶着汽车行驶在环海公路上奔赴未知的险境的时候,真想对他们说一句:活着,只要还能活着,至少还有希望吧?
作者Y.Sir
影片以短促渐响滴滴滴的声音开始,随后瞬间切入一个躺在床上的年轻男人睁开眼睛的画面镜头,以这种声音和画面组成蒙太奇的方式作为短片的开头瞬间吸引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引起了观影者的好奇心,但同时在画面出现的一瞬间观众的疑问也立即得到了解决,原来开头的滴滴声是闹钟铃声。这里有一个细节处理地非常好,开头的闹钟声是以渐响的方式出现的,前面6声音强较小,在第7声的时候声音突然放大,到了第10声画面正式切入,男主顿时睁开眼睛。这样的处理很符合人的心里感知,因为我们在还没睡醒的时候,即使闹钟响我们也是听不到的,只有意识逐渐清醒,我们才能逐渐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不得不赞叹一下导演对细节的完美把握。之后是一系列的短镜头,以线性蒙太奇的方式叙述男主有气无力的起床,一脸疲惫的刮胡子,乘公交车,乘坐电梯……在电梯这个小片段里,有这样一个小细节:男主在电梯上迎面而来了一位美女,但在美女可能也看向他时,他却不好意思地把头低了下,这就暗示了男主害羞的性格,也为后面打下了铺垫。男主进了办公室之后,导演又用几个很短的镜头片段来表现办公室的情况:冷漠的同事关系,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这里导演对男主打印资料时打印机作了一个特写镜头:纸张机械似地一张张从打印机里出来。导演以这个隐喻蒙太奇来象征男主枯燥的工作生活。之后到了男主的工作休息时间,导演又再次用一个镜头片段来表现男主内向的性格,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的男主看见美女每次都不好意思主动上前打招呼啊!镜头再次回到办公室,导演以封闭式构图的方式将一群人开会议限定在一个小小镜框内,这无形中给画面造成一种压抑感。之后用一组对比蒙太奇再次突出男主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表现出男主内心的苦闷无聊。下班后导演继续用对比蒙太奇手法来强调突出男主单身的一个状态。回到家,是父母的电话留言,父母进城玩的喜悦从电话那端很明显地流露出来,这样的声画对列关系、垂直蒙太奇再次表现男主的孤独生活的枯燥乏味缺乏朋友。这里电话留言的台词也很耐人寻味,电话里的妈妈说,城里太好玩了,这就暗示出男主是来自乡下的,也就为他内向的性格作出了一个解释。同时也形成了及其鲜明的对比,同在城市,我们男主可一点都不开心。男主无聊的一天就这样过了。
第二天,仍然是无聊地同昨天一样起床坐车乘电梯上班,不过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影片Signs的意义真正开始。导演用了不少的时间来表现男主远望对面写字楼里女主的过程,长焦镜头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男主依然很害羞,是女主以在纸上写下“Take a photo”主动搭话,到这里我们更能明白之前那些遇到美女却不好意思搭讪的镜头不是白拍的。接下来,两个人通过在纸上写字的方式作了自我介绍表达了很开心认识彼此。男主回到家不再是愁眉苦脸,在冰箱上贴上“Nice To meet U 2”到纸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三天,又再次出现闹钟响起男主睁开眼睛起床的片段,这种重复蒙太奇手法造成了形式上的对应内容上相照应的效果,观众也会感到影片结构更加整齐。(第四天的时候依然运用的这样的处理方法)这时候的背景音乐也发生了变化,之前的背景音乐一直是缓慢沉闷的,这时候就顺应剧情变得轻松明快起来,镜头切换的速率也加快了。接下来在内容上一直出现男女主角用文字进行交流的镜头,突出了Signs的主题,就连开会时男主也偷偷与对面大楼的女主进行文字交流,同时也与之前男主开会时的情形形成了对比。这样一系列短镜头反衬出了男主与美女搭上话有了交流后的前后差异,看来他之前真的是太宅太寂寞了!接下来又是他在打印机旁的镜头,导演仍然对打印出来的东西进行了特写,不同的是这次打印出来的是笑脸,就跟男主此时的心情一样,不再是那些冰冷的僵硬的文件了,再一次形成形式上的照应内容上的对比效果。镜头再次切换到男主的冰箱上,冰箱上的纸条明显变多了。接下来导演特地拍摄了这样的镜头,女主用同样的法式告诉男主,"I HAVE A SECRET","I WINS WATCHING U FIRST",这些镜头仍然从侧面表现了男主性格里的羞涩,因为并不是他先关注的她,而且他们关系的建立主要归于女主先搭得讪。内容上与之前表现男主面对女性胆怯的镜头彼此照应。短片的高潮部分要再一次归功于男主性格里的羞怯:在他犹犹豫豫要不要把“DO U WANT TO MEET”给女主看时,女主转身有事了。接下来男主还是害羞啊,自己在镜子前模拟各种如何把“DO U WANT TO MEET”展示给女主看。
第四天,闹钟响起的第一声男主就睁开了眼睛背景音乐突然转为急促的紧张的,暗示出戏剧冲突矛盾的来临。男主匆匆地赶办公室,急忙把那张"DO U WANT TO MEET"给对面大楼的女主看,却发现她人没了,换成了一个男人在她的位置上,他只能徒然的呐喊了几声,沮丧地回答家中,看着那张"DO U WANT TO MEET"懊悔。
第五天,同第四天一样,男主的心里依然是焦灼的,他的脸上再次失了笑容。走进办公室,这时一闪而过和第一天里一个相同的镜头:男主的同事从他面前走过彼此零交流一个招呼都没有,这种重复的手法暗示出主人公内心的失落跌回到原点。接下来的内容很有创意,就在男主以为两人失见面的机会的时候,女主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男主脸上,"I GOT PROMOTION","WE SHOULD CELEBRATE","ABSOLUTELY","DO U WANT TO MEET","THOUGHT YOU'D NEVER ASK",镜头接下来表现地是男主飞快地下楼见女主,短片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有意思的是就在男主快要开口的时候,女主做了“嘘”的手势,她拿出了那张准备好的嵌在爱心里的"Hi"。SIGNS的符号意义在这里得到了最终的体现。
短片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将大量的短镜头剪接在一起,形成了紧凑的叙事节奏,并通过背景音乐的转换来推动剧情的发展烘托人物内心深处情绪的同时深化了主题。全片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语言台词,却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对细节的精确处理使得内容上处处照应,达到了完美的叙事效果。SIGNS在本片中主要指语言信号,男女主人公因为地理位置限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只能以文字形式交流,但他们在没有彼此联系方式没有MSN的情况下靠着这种简单的方式依然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让人思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即使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真的又能理解彼此吗?我们现在联系方式如此之多,微信,电话,短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传播signs,但是通过这些signs我们真的理解彼此了吗,我们真的听懂了对方的话了吗?这其中真正有意义的signs有多少?我想这是导演所希望引起我们真正思考的。
作者未闻花名

《信号》每个人都心怀惩处罪恶的愿望和改变过的冲动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信号》每个人都心怀惩处罪恶的愿望和改变过的冲动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信,冲动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