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正文
文章正文

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的正文:

  说起陈宗周,人们总是很快把他同《电脑报》联系在一起。的确,在陈宗周的生命历程中,有太多可以浓墨重彩圈点之处,但最为闪光的,是在重庆这座被称为“火炉”的山城里,他花费了十几年时间,书写出《电脑报》的传奇故事。

  他目光敏锐,善于捕捉可能成功的细节。陈宗周早在家庭电脑尚未普及的1989年,就提出办一份面向办公室、学校、家庭的普及性计算机报。

  他对科普媒体有独到的见解,主张科普报刊一定要办得“通俗、实用”。难怪《经济观察报》这样评论:“《电脑报》是实用主义的胜利”。

  陈宗周的经历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曾经因“右派子女”而不能走进大学校门,曾经从30岁开始自修大学课程。由于幼年家庭遭受灾难,他很早便变得老成持重。历尽劫难之后,他一方面更加低调、务实,另一方面却更加乐观、自信。在与同行业两家各具深厚背景的京城IT报业集团竞争中,陈宗周竟然带领着一家科普小报从一个缺乏IT产业基础的城市里疯狂生长。

  记者在重庆采访,适逢电脑报社双喜临门:一是《电脑报》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之一;二是电脑报社与TOM集团举行合作签约仪式,见证这一美满“姻缘”者,包括王鸿举、邢元敏、何事忠、余远牧等重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代表,在他们眼里,重庆品牌与《电脑报》早已融为一体。

  传奇的起点很平凡

  陈宗周创办《电脑报》在中国传媒界演绎的西部传奇,起点在哪里?

  位于嘉陵江畔的重庆市四十一中,人才辈出。当少年陈宗周坐在这所名校的教室时,同学中的楷模足烈士江姐的儿子、高中部的彭云。在今天由四十一中更名的巴蜀中学的网页上,依然把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彭云与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名人并列一起,他们都是校史上值得骄傲的学子。

  这些人中间,陈宗周特别尊敬的人当属经济学家吴敬琏。本没有想做商人的陈宗周最想做什么呢?  “学者。我欣赏那种凭借对事物的观察、思辨、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就可以看透世界的学者。我上学的巴蜀中学,出过象吴敬琏这样的学者,我敬佩他们。我也敬佩刘姝威那样的学者,她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就可以发现蓝田公司这样精心包装的公司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勇气捅破一个美丽的神话。如果我可以自由选择,我希望有这样的学人生涯。”

  然而,世事如棋难预料。

  成绩优异的陈宗周不能够继续从初中升入高中,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他16岁被关在了高中大门外。这一段失学的经历,使陈宗周以石油勘探队员每月40多元的工资过早步入社会,也使他对知识更为渴求。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地度过了生命中第一段沉默期。

  1976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快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陈宗周兴奋地参加了1978年1月份举办的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多年来坚持自学,使得没有读过高中的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右派子女”的帽子使他无法进入大学。

  此时的陈宗周已经30岁了,早已习惯生命中变数的他,干脆系统自学大学课程。在专业选择上,陈宗周遵从了家里的意见,选择了电子工程。“我父亲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喜欢历史;母亲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大),喜欢古诗词。当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亲的‘右派’帽子让我们家一涉及到人文学科,就退避三舍。”陈宗周在一所学校当电工和电子学老师,同时自学大学电子专业的课程。在生命中的第二个沉默期,长期自学使陈宗周养成了大量阅读与差异思维的习惯。

  科学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时尚”,陈宗周也终于等来了机会。1979年创刊的《科学爱好者》杂志,1982年陈宗周进入后不久,更名为《课堂内外》。对科学发展史极为熟悉的陈宗周,更倾心于计算机技术,密切地关注着这一领域爆炸性的发展,但已经30多岁的他并没有盲动,他在这本杂志一待就是五年,从而熟悉了刊物经营的全过程。

  转变发生于1987年。当时的重庆市科协的陈登凡部长反复邀请陈宗周去市计算机普及中心工作,此时39岁的陈宗周已经足《课堂内外》的编辑室主任了。“计算机的普及应该从娃娃作起”,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时的一句话让他看到了机会,陈宗周希望在计算机普及中心实现自己办一份《中学生电脑报》的想法。

  办《中学生电脑报》的想法并没有马上实施,为了论证一个市场,1988年陈宗周主持了一个名为“家庭电脑在重庆市的现状与前景”的研究课题,陈宗周和同事们用计算机完成了5000个样本的数据处理之后,接着利用国际卫星联机检索了著名的dilog数据库,得到了一个结论:全球的计算机普及热潮正在迅速兴起。陈宗周和同事们根据研究预测:重庆市区90年代末期的计算机普及率会达到20%,他们甚至推断出,尽管当时市面上有许多不同型号、不同芯片的电脑,但PC机会成为中国家庭电脑的主流。彼时,一台PC机的销售价在两至三万元之间,是中国一般家庭午收入的十倍,仿佛是挂在天上的月亮。

  外语较好的陈宗周又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计算机刊物,日本一份名为《ASCID的杂志特别引起了他的关注,这是一份“面向办公室、家庭的小系统杂志”。于是,陈宗周发现办《中学电脑报》的想法有局限性,而办一份“面向办公室、学校、家庭的普及性计算机报”,则意味着开拓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陈宗周把想创办的这份媒体,定名为《电脑报》,启动资金竟然只是他们通过开培训班挣来的2万元钱。1991年,《电脑报》开始采用重庆市“内部刊号”试刊,1992年1月3日,《电脑报》经过新闻出版署的批准在全国发行创刊号,一份西部科普小报的传奇历程开始了,一个科普传媒集团和一个传媒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也同时悄悄地开始了。不过,陈宗周当时浑然不觉。

  这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成为今天旗下拥有独资和合资的20多种科普报刊、年营业收入4.6亿元、利润6000万元的电脑报集团的原始出处。

  我们分析传媒企业与传媒企业家的关系,不能不思考陈宗周有什么特质。也许,特殊的人生经历,磨练了敢冒风险、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许,他足那种研究型的传媒人,有着极务实、极低调的作风,于是,他能及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机会,并把它牢牢抓住。

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来自微语录网,更多传媒,续写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