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正文
文章正文

近看“新郎”王桂波

励志语录 > 励志故事 > :近看“新郎”王桂波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近看“新郎”王桂波的正文:

  王桂波不是新郎,而是新郎希努尔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993年创业,1996年在服装行业率先推出西服终身免费干洗的售后服务政策,2003年新郎的年终总结显示,年销售收入6.8亿元,实现利税1.56亿元,专卖店600多家,出口创汇121万美元。这样的成绩,在服装业还是骄人的。

 
    十年磨一剑

  1987年,23岁的王桂波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山东诸城,被分到劳动服务公司当炊事员。1993年王桂波辞职出来,用借到的3万元钱,与两个同伴组建了诸城西装厂。租了70多平方米的平房,招了五六个人,就开张了。1994年意外遇到了一个朋友,告诉他铁路员工要换工装,量很大,王桂波马上毛遂自荐。可是人家提出要一周后先来看看他的工厂、设备,再决定。王桂波一面跟人家多拖了10天,一面利用这10天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招了70多工人,又找关系从生产厂家借了六七十万的设备。5万套铁路工服做下来,王桂波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付清了设备钱。从此,有了开始生产和销售西服的资本。

  为什么选择西服做主打产品呢?因为那时候,西服作为高档服装只在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流行,在山东还属于新品种,王桂波相信新产品的生命力强。可是,市场是残酷的,并不只他一个聪明人。当他的产品上市的时候,整个潍坊地区已经有十几家西装厂开始在市场上搏杀了。竞争最直接最残酷的手段便是价格战,你降我也降,一套西服最后竟卖到100元、50元。拼价格就是拼实力,谁弱小谁死。王桂波的厂最弱小。怎么办?--只有提价了。

  王桂波一边请名模陈娟红等人做广告,一边把市场反响不好的几千套产品销毁了。就是销毁也不降价。这就是王桂波的性格。西装就是高档产品,说什么也不能如此贱卖,亏本的做法是砸自己的牌子。同时,他固执地自信,自己的西服面料好,质量好,款式花色都不错,不应该卖不出去。

  逆大势而涨的新郎不但没死,市场份额还升了。 

  但是,不管怎么赢,新郎还是小品牌。小品牌的销售困难,到了1996年变得尤为突出。他们走的是进百货商场代卖的路,由于品牌小,进大商场难,进去后又总是被摆放到角落,影响销量,并且店大欺客,返款很慢。凡此种种,都让王桂波很上火。他决定掉头,走自己的路。那年夏季,他把服装从百货商场全部撤回。秋季,在日照市搞起了第一个新郎专卖店,半年营业额就达到几百万元。此后几年,新郎全力推进加盟店的网络建设,从周边地区开始,逐渐向全省、全国蔓延。同时从温州、香港等地请来专家任职,并不时通过国家专家局从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请来专家做短期培训和技术指导,以提升服装档次。 

近看“新郎”王桂波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近看“新郎”王桂波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近看,桂波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