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女人如花》: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女人如花》: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女人如花》: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的正文:

  Part 1.
   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的制片人、好莱坞的编剧、好莱坞的剪辑顾问,搭配最强大的中方卡司!这是自从乒乓外交所推动的中美建交以来,自从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以来,中美两国文化艺术界最经典的一次合作,中美两国电影人强强联合的结果,把合拍片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巅峰,将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引向了一条光明的前途。
  我们先来看看电影的剧情。故事讲的是,杨子扮演的金仁玩弄了黄圣依扮演的胡雯,黄圣依扮演的胡雯生下了杨子扮演的金仁和她共同的孩子,后来杨子扮演的金仁抛弃了黄圣依扮演的胡雯。恰在此时黄圣依扮演的胡雯遭遇了孙祖杨扮演的狗子,孙祖杨扮演的狗子被误会强暴了黄圣依扮演的胡雯,黄圣依扮演的胡雯却没有为孙祖杨扮演的狗子辩护,并且依旧默默地等候着杨子扮演的金仁。杨子扮演的金仁再也没有回来看望黄圣依扮演的胡雯,于是孙祖杨扮演的狗子毅然地带走了黄圣依扮演的胡雯,黄圣依扮演的胡雯也终于和孙祖杨扮演的狗子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初看下来,也许我会觉得这是一部很普通、很没有什么悬念和光彩的电影。但只要你静下心来揣摩,你就能发现,其实这是一部很有用心,很有诚意,同时也是极富隐喻性的伟大电影。龙标闪过之后是出品公司的列表,紧接着下一帧画面就是“联合出品”。你有没有注意到,中文“联合出品”下面的这个英文单词“ASSOCIATION”。在翻阅过了牛津中英文大辞典之后,你定然会了解到这个单词其实就是“联合”的意思。但是为什么这一个本来表示“联合”的单词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效果却会是相反的,竟然是如此地疏离呢?这不是空格所造成的效果!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也能分辨得出来,空格所造成的效果出现在任意两个单词之间;然后我们所看到的“ASSOCIATION”这个单词内部的疏离感,绝然不是空格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在任何一个键盘上都能找出其快捷键的普通特效所能达到的。这种似紧还疏、似疏又 密、亦远亦近、若即若离的特殊效果(为方便起见,下文一律简称“特效”),其实是好莱坞工业光魔公司最新的科研攻关成果,其实践意义不亚于3D摄影机的使用。举世皆知,3D摄影机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要佩戴一种特殊的、类似于眼镜的装置才能见得到的,而在这部电影的龙标闪过之后的第二帧画面里,我们所见到的“ASSOCIATION”这个单词内部的疏离感,却是只需要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的。也许你很有冲动为好莱坞的特效人员起立鼓掌欢呼,但不要着急!特效不过是一种造成特殊效果的技术,归根结底不过是技术的一种而已,基于“技术都是为了服务于艺术,而艺术为了服务于思想”的电影制作原则,该片导演在此运用这一特效的用意才是最值得称道的。为什么要在此运用这一特效呢?广告之后,我们再来揭晓!
  为什么要对“ASSOCIATION”这个单词使用疏离感特效?为什么在其中文“联合出品”这四个字里面却不使用疏离感特效?这种好莱坞特效公司最新的科研攻关成果,最终被导演本着“拿来主义”的态度信手拈来,其实是为了暗喻中美两国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异。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于1776年,在其诞生之初即仅仅是一个联邦,各州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而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以来,即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本片导演通过汉字之间的紧密和谐与英文单词内部的若即若离,隐喻了中美两国历史性的文化差异,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天赋,同时又不作任何评价,更展示了一个艺术家“望尽天涯路”的至高艺术境界。
  电影开篇的第一个镜头,即是一片被初雪覆盖的瓦房屋顶。中国有句古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标志性的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画面,另外百分二十的画面则是黑漆漆的天幕,黑暗无光的天幕和初雪覆盖的屋顶分别隐喻了已经渐渐远但却死而不僵的封建传统意识形态和仍旧发挥着可怕影响力的父权势力对于人的压迫。同时,我们听到了呼呼作响的风声。但是在风的作用力下却依旧自然飘落的雪片,绝对不是导演不懂得牛律第X定律,而是为了要通过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表述,通过呼呼作响的风声中垂直下落的雪片,向观众暗示故事发生在一个压抑并扭曲人的自然本性的时代背景下。
  在紧接着初雪覆盖屋顶的两个镜头之下,出现的是一个月球画面。在这个画面里,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有过初中物理常识的童鞋们都知道,一个物体离你越远,你所看到的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导演通过展示一个月表环形山清晰可见的月球,让观众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离月球很近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上;再配合上一个镜头的大雪、屋顶和风声,再一次把观众推到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境地。通过电影语言,有效的造成了这种现场感,将观众迅速地带进了电影所构造的情境当中来。
  然后是一座门前杂草丛生的老宅,占据画面大半的屋檐……我们看到在1’1这个画面的构图很有趣,上下两片屋檐呈斜线向右腋纵深压进,将整个院宇挤压在画面的左侧,再加上画面本身是黑白的,从而使得这个院宇越发显得扭曲而丑陋。这仍然是导演在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向观众传递压抑和扭曲的感受。接着是在一个凌乱的屋子里,老人用鸡毛掸象征性地从架子上抽离,然后在手上拍了拍。摄像机依旧置于一个令人不可置信的角度,依旧框定了一个扭曲丑陋的构图,凌乱的屋子不加整理,而架子却被老人掸得干干净净,这隐喻了人在社会里往往是无助的,就像这个面对着凌乱屋子的老人;然而无助并不就表示你应该不作为。架子上的灰尘被消灭干净,正表示着老人所作的努力,同时也是导演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即当我们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而身感无助时,我们仍旧要做力所能及的改变!虽然我们如老人般弱小得无力收拾屋子,但我们至少还可以把更微小的灰尘消灭掉!
  老人锁上门后转身离,导演给门上的锁留了一个特写。如果没有看完全片,童鞋们可能无法体会得到,特写在这整个电影里都被用于极特别的意义阐释,所以极受珍视,轻易不会使用。那么这个锁的特写,是为了要表示什么呢?我们在后面会再讲到。(锁上面是一个长着一撇浓胡子,戴帽子的慈祥老爷爷形象)
  老人叼起一根香烟、打着洋火(在旧中国,火柴因为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所以被称作是“洋火”)之际,音乐声响起来了。这是全片第一次出现音乐,意义极大。香烟作为一种麻醉品,广为现代社会的男人和女人们所使用。但是通常我们不会想,为什么要吸烟?吸烟所能带来的对我们神经的麻醉,无论是就精神还是就肉体而言,都具有极为强大的纾解作用。象征了强大社会习俗压迫下无力反抗的个体的这个老人,在作过了力所能及的努力之后,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用香烟这种麻醉品纾解一下过于紧绷的神经,让自己的身体和意识都得到短暂的平复,准备迎接下一波的挑战。我们看到,在2’4秒的时候,老人手里香烟出画了,这个时候导演名字出现。欢呼吧童鞋们!导演的出现,让精神麻醉品消失了,准备迎接下一场挑战的战鼓在老人心中擂响了。但是,但是,随着导演名字的消隐,老人低下了头,画面黑下了,随之出现的是片名。当老人放下麻醉品、直面导演名字的那一刻,仿佛《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人再现,让观众感觉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就要开始了,但是导演最后却把这股斗争的激情用黑场压下了。重新回到无边的黑暗里,重新回到万恶的旧社会,重新回到老旧丑恶的封建残余、阴森苦痛的人性牢笼的重压下喘息、悸动而又无助的年轻男女们的身边!故事就此开场。
  
  Part 2.
  片名之后正式呈现的第一个镜头,为我们展示了一条老街。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开了过来,同时配合着出现了一行文字:1930年,上海近郊太仓镇。这又是一个包含了极大信息量的镜头。首先,我们看到这条街道是很宽的,足够行驰一辆小轿车。这样的街道,在那个年代的小镇上应该就是镇上唯一的一条商业街了。但是市面上很萧条,这是为什么呢?学过历史的童鞋们应该都知道,在1927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大革命失败,汪精卫和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军事政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和工人群众。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到了1930年,上海近郊的太仓镇市面上还是这样萧条,可见得反革命的气氛多少浓郁,白色恐怖笼罩着当时整个中国。而且直到这里,导演仍旧在用黑白画面来作交待,一直就在提醒观众: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黑暗的旧中国。
  小轿车开到近前来,杨子扮演的一位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籍年轻男子从车上下来,并且手里还捧着一束鲜花,于是画面变成为彩色。任何一个普通观众都会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始使用彩色画面呢?那当然是因为故事的主角出场了。爱好电影的童鞋一定会注意到,在2’52这个画面的后景右侧,走过了一个卖纸风车的男子。同样是讲述三十年代旧中国故事的电影《色?戒》,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也有一个骑车的男子,车把上插着一只这样的纸风车。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此,导演在向伟大的电影经典致敬的同时,也包含了和《色?戒》同样的隐喻。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子和风车这两个符号相叠加,形成了一个符号组合,这个符号组合其实是寄寓了创作者深切的历史人文关怀,希望观众在感受过了旧中国的人性牢笼之后,不至于陷入进彻底的悲观和绝望,尚还能保有一点点美好的回味。到2’59,主演已经从右侧出画,镜头没有切,而是接着往右上方摇了上。等到3’03的时候,主演在远景处的桥上刚露了个肩,镜头就切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再度和这位男演员的出场联系起来。笔挺的英伦西服、手捧的荷兰鲜花,甚至还包括那一撇经典的日式小胡须,所有这些国际化的元素都象征了这位年轻中国籍男子的新文化取向。当他如此这般打扮行走在古旧的中国小镇街市上,正与所有擦肩而过的穿着长衫马褂的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为他后来把女主角引向新文化、新生活作了铺垫式的引述。
  在5’40,这位名叫金仁的中国籍年轻男子,将本片女主角、由黄圣依扮演的中国籍女子胡雯带到了上海。我们看到,这位中国籍女子走进了一间服装店,而等她出来的时候,服装店变成了发廊。有些观众不理解,但是魔幻主义元素的成功运用,不正是一部伟大电影之所以伟大的必要前提之一吗?从《哈莱雷特》到《哈利波特》,从《三枪拍案惊奇》到三国杀,哪一部能够缺席魔幻主义的元素?在6’50我们看到的难道仅仅是黄圣依的回眸一瞥吗?不!在这一刻,我们其实看到了张凯歌和陈艺谋的灵魂附体。加西亚?马尔克斯看了也会由衷发出感叹,什么是魔幻主义?最深奥难懂的魔幻主义,即是最深沉刻骨的现实主义!
  沿着《无极》所开辟的电影叙事传统,在新时代的电影创作实践当中,剧情已经不能承载传达导演意图的重任了。剧情将随同落后的电影叙事传统,一并被送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再来看7’24的这个镜头,将女主角的母亲置于前景,她的身形要盖过置于后景的父亲,这其实是隐喻母亲在这个家庭里的权力是最大的。这对年轻的男女在画面里面是最小的,而且被团团围住,说明他们的话语权不仅最弱小,而且遭遇到包括女主角母亲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的集体打压。这必然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意识形态有着深入浅出的理解,才能构思出来的极富隐喻意义的经典构图。通常我们会把中国专制皇权背景下的地主阶级统治片面地理解为父权社会,这在构图中当然是有所体现,即父亲比年轻的男女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要更大。然而,往往我们会忽略了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就是所谓“惧内”。我们看到,导演从演员的选择上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女儿是瘦弱的,即隐喻她的弱小、没有话语权;父亲比女儿的身材要魁梧,相貌也更威严,说明他的强势、不容质疑的权威性。然而母亲一出场,即以她庞大的身躯影射了传统中国家庭的一般状态:在父权体系的固有架构里,“惧内”元素的合理搭配有效地缓解了家庭冲突的极端式爆发。这也有力地揭示了中国的父权体系何以绵延五千余年、几近全部文明史!
  至于有的观众不理解,为什么每次给演员那么长时间的全景、远景,却偏偏不切近景呢?这其实也是导演在用镜头讲情绪。在传统电影叙事当中,表现悲剧情境多用近景,这是为了让观众更近距离地观察受害者,从而引发更真切的同情和悲悯;而表现喜剧情境则多用远景,这是为了让观众远距离地看一个受害者,从其受苦受难中获得愉悦感。然而本片导演反其道而为,并且利用大篇幅的远景叙述,居然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悲剧情境的完美展示。
  本文在此只能说是抛砖引玉,相信不在久的将来,将会来更细致、更深刻的学术论文出炉。并且,远远不能止步于电影学,无论哲学、历史学、艺术史学,甚至人类学、社会学、生物科学等都将从中受益。总之,这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电影,在不足90分钟的时间内,涵盖了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以至于无穷尽的未来的许多知识,更浓缩了导演对人类文明之一切优秀成果的理解和反思。其伟大足以媲美《公民凯恩》。即使是奥逊?威尔斯本人看了,也要为之潸然泪下!

《女人如花》: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女人如花》: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女,诞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