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芝加哥》影评,荒诞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芝加哥》影评,荒诞电影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芝加哥》影评,荒诞电影的正文:


  这里是芝加哥,这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狂欢,属于众人的狂欢。
  
  
  影片《芝加哥》以辛辣的手笔和带有荒诞性的音乐歌剧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却时刻弥漫着谎言,虚伪,阴险,欺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是演员,同时也成为了看客。一个歌妓杀死了一个男人,关进了监狱,在寻求法律帮助时,在监狱里出了名,并且名扬四海。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这一切看似离谱,却存在的如此合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人物的出现,那就是比利。这个天生的欺骗家,一个有着天才头脑的阴谋家,或许他生来就坚信:谎言重复三遍也就成了真理,嗯,是的,是盖世太保希姆莱的座右铭。情况为什会变成这样,是虚无还是荒缪?我们无从得知。不过在众人沉迷于这种狂欢时,一个匈牙利女人的死来的如此迅速,令人感到震撼和突兀。给这场终极大联欢泼了一盆凉水,凉到骨髓。这盆水并没有浇醒人们,但却发人深思。
  
  美国社会是个大熔炉,在这里只要你想得到每天都会有奇迹的发生,那就是所谓的“美国梦”,当全世界的底层大众都美国寻找梦想时,他们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现实,上层社会的诱惑,高昂的生活代价,内心的空虚和苦涩交织在一起,他们只想努力的过好日子,似乎也许有希望的那一天,但是都破灭了,他们无时无刻不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当一次次的憧憬被现实所击倒后,他们又在挣扎,没有人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更没有人理睬他们,感情受挫,生活窘迫,依然如故。但是就是这种绝望和不满引来了媒体的关注,现代化大工业催生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那就是媒体。一个满足人们尤其是上层社会,还有同一阶层的那些摇摆的中产阶级的偷窥心理。满足这种人类的本能心理。下层社会的苦难,遭遇,愚昧无知,善良易怒。纯朴易被物质俘获。所有这一切被媒体无限制的放大,大量的报道如漫天飞雪般迅速向全社会传播开。媒体充当了杀死下层社会人们的刽子手。各种看似美好而又丑陋的人格一次次被扭曲。杀人犯,纵火犯,偷情者,无视法纪之人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这些报道想日常生活中的牛奶和面包一样流水化生产,订购,成为必需品。上层及中产阶级在偷窥中找到了乐趣,满足了他们那病态的道德优越感。早晨,他们会喝着牛奶,吃着面包,拿起报纸,发出笑声:这帮傻子;这样的事也能干出来。
  
  媒体无限制的报道这些内容是在寻找刺激人们日益麻木的头脑,追求快感,更直接的说就是献媚,那背后定是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新闻财富。当社会日益沦落成因“偷窥”而感到兴奋时,在另一个地方同样也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偷窥舞台剧。不过这次真正的主角却是天才的比利,审判庭是这场舞台剧的中心,两个律师,原告和被告。陪审团当然少不了媒体,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这完全不是在审判,这是在演戏。或者叫做雄辩赛更贴切一些。不断重复早已熟透的台词。不断地变换各种手法,谎言在他们口中成为了甜蜜的蜂浆。众人不禁在这虚幻中,不断被鼓动,不断被感染,不断制造噱头。直到到达高潮的那一刻。美国的法律及审判的最终权利在陪审团,法官形同虚设,这与我们国家的大陆法系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政府说那是民主,我们说那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胡闹!在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下,杀人偿命,天经地仪这个概念瞬间在我们的头脑中被狠狠的嘲弄了一番,美国不是中国,中国当然更不是美国,美国人能把死当作一种幽默剧处理,而在中国死亡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这只能说是国情决定,美国两百多年的时间从一诞生便进入资本主义,没有中国一样有极端沉重的历史枷锁,那么那个模式是好的,或者比较好,有没有标准,如果非要下个什么定义之类的,我想就好比把耶和华和安拉拿来做比较,你说哪个才是正统的标准?
  
  让我们从影片中回归现实,在我们观看《芝加哥》时似乎在潜意识当中为女主人公的命运担忧,当然了,主角本身更加担心自己的命运,在陪审团公布结果的镜头中,我们的心仿佛被提到了嗓子眼里。她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的?我们迫切的想知道这个答案,(潜意识中我们更愿意看到她无罪) ,导演在这关键的时候以开玩笑的方式戏弄了我们,摄影机以特写的镜头打在了一叠报纸上,上面赫然印着有罪,这可不光是愚弄了观众,更是给贪婪的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是那么的精确,那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旁边另外的一摞报纸上又明目张胆的印有无罪的大标题,这种黑色幽默包含着贪婪,贪婪中带着病态,病态中透露着悲凉,而我们的心却不曾觉察出这种悲凉,反而停留在最肤浅的看客层面,事情还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请注意,使我们,是屏幕外的观众也加入到这场大联欢之中,并且成为了一个被愚弄的无知的看客,而这一切我们却无从感知,因为这是一个陷阱;一个狡猾的贪婪者布置的陷阱:将本来属于法律的客观范畴变成了一个有主观人情参与的联谊会。以可笑卑微的同情心蔑视和嘲弄法律民主的权威。荒唐至极,矛盾被高明的手段转换了,对立的外在矛盾转化成为了狭隘的内在矛盾,这似乎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影子,将真正的矛盾模糊化,在对方的面前显现出同情心,这本是人类天生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反而随着现代大工业文明的发展变得更加隐性化,但实质并没有改变,偷窥满足人类内心的优越感,而卑微的同情心则暴露出那种优越感不过是虚伪而腐朽的奴性。
  
  这就是芝加哥,这就是美国,更确切的说这就是世界的舞台,匆匆的不过是哟切的表演,每个人上场的机会有限,都时时刻刻准备迎接着冬日里的赤身裸舞,大家靠着肢体的运动互相取暖,但还是难逃漫漫寒夜,一切都被冰封了,只有那黑夜在诉说着冷漠。

《芝加哥》影评,荒诞电影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芝加哥》影评,荒诞电影来自微语录网,更多《芝,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