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泰囧》刺痛了谁的神经

影视台词 > 影评 > :《泰囧》刺痛了谁的神经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泰囧》刺痛了谁的神经的正文:

  《泰囧》票房进入收官阶段,在轻轻松松击败了12年的准冠军《画皮2》之后,又趁着年关迈过了10亿的门槛,最终以13亿的票房成绩比肩《阿凡达》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电影傲视群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导演兼主演徐铮刚结束泰国之旅就开始了一场舌尖上的征途,与之随行的还是不太好惹的周立波。前段时间冯小刚导演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说:“需要澄清的是,本人在此之前也从未对《泰囧》发表过任何评说。今天可以说两句,卖票看了,也乐了,恭喜徐峥赢了票房。我也是打那儿过来的,路还长,再接再厉。”可是这祝福听起来总带着一股酸味儿。这也难怪,以3000万的投入收获13亿,如此以小博大的典范如同一个手气绝佳的赌徒,在他抱着一大堆筹码离开时,旁人难免要羡慕嫉妒恨一下。
  
  专家在这个时候施施然站了出来,摆出他们惯有的洞悉世事的姿态:《泰囧》的票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泰囧》可以复制,《泰囧》的成功不能复制。的确,《泰囧》的档期特殊,在贺岁档本身就是电影消费的黄金时期,国内的保护政策也帮忙解决了一大批外国竞争者。加上今年一贯走喜剧路线的冯小刚和王晶都没有按套路出牌,《一九四二》和《大上海》都跟喜剧沾不上边,让《泰囧》的选材独树一帜。加上影院厚爱给予的接近80%的拍片量,都是《泰囧》创造奇迹的助推器。可是……等等,这套说法为什么听起来如此耳熟呢?年《失恋33天》以1000万投资斩获2个亿的时候专家们说的也是这一套嘛,“档期选在了之前无人关注的光棍节,选材独树一帜是契合年轻人失恋的态度……”。基本观点雷同,为什么《疯狂的石头》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失恋33天》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到了《泰囧》这还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呢?莫非天朝惯产奇葩与奇迹的基因已经转移到电影市场了?在这些奇迹隔几年就要出来惊人一次的情况下,似乎也就成了和专家的观点一样,批量生产的了吧。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选材、档期、演员阵容都对最终票房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先贤孟子早就教导我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我们看待这样的市场表现时,决不能漏掉中国电影观众这一关键性因素,他们的品味与钱包往往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
  
  《泰囧》作为一个影视产品是一个合格品,但绝对算不上是一个优秀品。它故事清晰、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最重要的是影片不是一味的恶搞,导演徐铮还在最后加入了自己的人文情怀。可是它依旧没有走出普通喜剧笑料老套,靠着演员买二犯傻来博取观众笑声的窠臼。与《人在囧途》相比,除了地点从乡村气的武汉转到了异域风情的泰国,导演变成了更有票房号召力的徐铮,邀请了实力笑匠黄渤以外,在故事套路,搞笑桥段,整体包装甚至最后的价值倡导上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两者的评分分别是7.4和7.8,相差无几)如果只是换张脸就可以产生票房从5000万飙升至13亿的质变,那么黄渤这剂催化剂一定会超越嫩牛五方脸成为13年片约最多出现最频繁的荧幕脸孔,没有之一。
  
  所以当一盘普通的扬州炒饭甚至连花式和配料都没怎么翻新却突然卖出了鲍参翅肚的价钱时,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它改成了什么时间出售或是换成了谁来炒,而是我们的消费者和市场究竟怎么了。
  
  微电影市场近两年异军突起,带动了一批新的观众走进影院。较之于“先付钱后消费”有风险的电影,微电影成本为零。所以即使它无法在那么短的篇幅中展现一个严密的故事,但是它确乎让一部分重新开始审视电影,促进了今年电影市场的发展。而一个产业在大发展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种种乱象的,《泰囧》或许就可以归结为这种乱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看看10年和11年的票房就知道此言非虚。《B区32号》、《天际浩劫》、《孤岛惊魂》等一系列已经不能用更加恶毒的语言形容的电影竟然齐刷刷票房都达到了亿元以上。拥有一批神奇演员的神奇的《孤岛惊魂》竟然神奇的成为了我国最为神奇的片中——惊悚片的票房龙头老大。即使算上通货膨胀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消费水平的与日俱增,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还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如此看来拍电影风险小收入高简直比抢银行划算的多。难怪黄百鸣每年《家有喜事》《家有喜事2009》《最强喜事》《八星报喜》……乐此不疲,因为即便需要顶着之后的咒骂但是仍有亿元的利润,这哪里是拍电影,分明是他老人家的人身养老保险嘛!
  
  由于电影模式的局限性,观众往往需要影评来帮助自己降低花冤枉钱的风险。可是不完善的市场却让观众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一群水军裹挟着共赴一场“王的盛宴”,等到走出来才发现它本质上就是一场让人欲哭无泪有无回的鸿门宴。另一方面,还有很多电影观众对于电影的观念还停留在“坐在沙发上辨认明星脸”的游戏阶段。这些极度非理性的电影消费者甚至直接催生了一种新的电影门类——偶像电影的诞生。让《大武生》这种粗制滥造靠着纯粹卖脸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跳梁小丑依次登场,在甚嚣尘上的电影市场上捞上一笔热钱转身就跑。
  
  两个因素共同的作用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电影观众的钱实在是太好赚了。这也就难怪国际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甚至削尖了脑袋想和中国制作合拍片。虽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因为中国的政策保护最终流产,但却给中国电影市场插上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人傻,钱多,速来。
  
  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13亿的票房神话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了。因为在本质上它与捞走1亿多元的《B区32号》并无二异,都是在容易被煽动的电影观众的“羊群效应”下催生出来的虚高的泡沫。当然将这样一个合格品与那部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觉得牙碜的片子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不厚道。我更愿意将《泰囧》的成功看成是一种宣言。面对一些不客气的评论,很多网友说,哪有那么多的高艺术水准要求,看电影就图个乐子,看《泰囧》我笑得很开心,它就是一部好电影。是啊,本应该稀松平常的诚意之作在目前又能有多少呢?既然那些你所谓的高水准的片子不能让我们满意,那我们索性一起推动,让竖子成名。这种类似于小孩子赌气所堆积起来的成功其实就是对中国电影导演的宣告:你们拍什么我们就得看什么的时代已经一不复返了。不管你自己吹的有多么玄乎,不管你标榜自己多么有艺术气质,多么有人文关怀,你不能好好讲一个令我满意的故事,我就绝对不会买账。现在是我们要看什么,你觉得给我们拍什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泰囧》现象不值得我们警惕,一系列叫好而不叫座的电影在市场上遇冷仍然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成熟,但这是中国电影观众开始学会用手中的钱包投票的第一步,哪怕其中还包含着相当一部分的非理性因素;乱世往往容易出英雄,哪怕出来的是一个资质平平的草莽英雄。《泰囧》传奇绝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但是最冷的严寒已经过,春天还会远吗?

《泰囧》刺痛了谁的神经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泰囧》刺痛了谁的神经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泰,神经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