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鬼子来了》颠覆的盛宴

影视台词 > 影评 > :《鬼子来了》颠覆的盛宴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鬼子来了》颠覆的盛宴的正文:


  有人把姜文比作中国的库布里克。库布里克是美国着名的导演,着名影片《发条橙》就是出自他手。作为后现代电影的代表作,《发条橙》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曾引起巨大的争议,也遭受过禁播、删减的命运。而姜文的作品《鬼子来了》同样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反权威、反传统、反二元对立。影片刻画的是善良淳朴、愚昧无知、迷信胆小中国农民形象,这与传统的抗日题材中正派的农民形象大相径庭;另外,就个人而言,这部影片,是所有抗日题材的电影中唯一没有跟红军沾边的电影,这里头几乎连反抗都没有,唯一具有抗日精神的竟然是个疯子——鱼儿爹。难怪这个片子会被禁映。
  
  颠覆人格模型
  
  在传统的语境中,日本人大多是无恶不作、杀人成性的军国主义形象,这种角色模型基本上是单面而不完整的。而影片中,塑造了多个日本人的形象——这让我想起了《战地琴人》中对那位挽救犹太人的德国军官的刻画。
  
  首先,菊与刀式的日本武士形象。影片中多次强调了这一点。日本人大多是严格要求自己的日本武士,对天皇无比的崇敬爱戴。如花屋小三郎在刚开始的时候,哭着闹着,认为自己被关在地窖是一种耻辱,而更应该战死沙场,即便不是战死沙场,也应该剖腹自尽,这就是日本人的逻辑,只要不是这两种情况,就是耻辱。他们对中国人怀有强烈的偏见,对中国人人格任意的践踏,影片中日本人,多次直呼中国人为“支那猪”。
  
  但是,在这种形象下,我们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人格,日本人也不是丧心病狂、没心没肺,甚至有些还很有爱心。比如,在马大三被砍首之前,花屋犹豫再三,下不了手,而他把马大三脖子上的蚂蚁弹走的细节,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不忍。但是,严令之下,不敢不从。另外,那个日日给孩子们发糖的野野村将军,我们甚至看到了他对孩子们的一丝怜爱;而大联欢中,在太君的唆使下,不得不痛下杀手,把小孩杀死。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愚钝甚至可笑的日本人,他们更多是仗着日本的强权,戏耍中国人,比如那两个跑到村里抓鸡吃的日本人。
  
  总之,在本片中,日本的性格中,占主导的还是武士精神,但是添加了更多人物性格的刻画,我们看到了更多更加立体的日本人。
  
  在传统抗日片中,中国的农民大多善良淳朴、聪敏机智、非常具有反抗精神,而影片中,完全颠覆了这一形象,愚昧、迷信、小聪明、窝里斗、墙头草、贪生怕死、贪小便宜,种种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比如,马大三不敢杀人,是因为迷信传言,害怕鱼儿腹中的胎儿成为鬼胎;村民一次会议中,大伙对马大三的猜忌,也反应出国人窝里斗的特点;而那两个说唱的艺人,日本人在的时候唱一出,国军来了又是另一处,毫无立场可言。
  
  这些性格早已根深蒂固,这就是典型的普通的中国农民。这些人没有文化,不懂得什么大是大非,许多人一辈子连村子都没有出过,什么爱国主义、什么救亡图存,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他们关心只是自己的一日三餐,关心自己小小的圈子,他们对亲人怀有深深的情谊,他们愿意跟随任何能够保全他们性命的人。假如当时日本当时采取的不是强权、屠杀的方式,而是另外一些笼络人心的手段,历史是不是会改变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在挂甲台这个地方,日本人来过、国军来过,或许共军也来过,但不管谁来,这里头的村民都能够安居乐业,似乎这世界的战争都只是他们口中的谈资一样,就像太君说的,“挂甲台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所以,在本片中,把高大全式的英雄模型套用在中国的农民身上,是不恰当的,本片的目的也绝对不是为了塑造英雄形象。而姜文导演竟敢突出揭示了这些性格,敢说实话的孩子啊,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颠覆历史模型
  
  另外,影片对传统电影的颠覆,不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在官方历史的颠覆上,这种颠覆下,我们看到了更完整的历史,更多元的解读。这也是这部影片在国内遭禁映的主要原因。正常的历史应该是,日本人入侵,无恶不作,中国人与日本人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共军是骁勇善战,深得人心,而国军是吃里扒外,不得人心。但是估计大部分中国人看了这部影片,都会觉得别扭。中国村民救个日本人还算说得过,但是有两个场景不得不让人觉得不爽。
  
  首先是村民与日本军官大联欢的场景,村民甚至还在联欢会上唱歌,很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这一幕在任何影片中都不可能找得到。比如在《金陵十三衩》中,影片最后讲的是十三人共赴圣诞庆祝会,但是她们的绝对是正派的、舍生取义的。本片中虽然突出了日本人的残忍一面,但是反而更加突出了村民的愚昧与奴性。这完全颠覆了历史事实,颠覆了国人的历史观、价值观。
  
  其次,马大三被砍首的一幕。马大三本来是战俘营为村民报仇的,但是在国军的煽动、描绘下,竟然成了恐怖分子,战俘在这起事件中,竟成了受害者。在中国土地上,杀人泄恨,杀的还是战俘,在我们看来是可以理解的行为,罪不至死,即使至死,也不应该是当众砍首,而执行的刽子手更不应该是战俘,下令砍首的国军竟然还得到了众人的欢呼响应。这一切都在颠覆,颠覆的不仅仅是国军大获人心这一事实(至少的当前官方的语境下,这不是事实),更是颠覆二元对立的道德观。
  
  
  颠覆二元
  
  影片的结局是,马大三被砍头,而刽子手是他一直善待的花屋小三郎。善人惨死,恶人苟活。应聘啊覆了善与恶,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也许导演要表达的是,这世道本没有善恶二元之分。这也是导演塑造的众多good-bad man的原因所在。在一边倒的政治立场下,对立双方成为了严格区分的善与恶的代表,这在共、国、日三方都是如此,但是胜者永远占有话语权的制高点。好与坏、善与恶、科学与宗教、理性与非理性,世界哪有那么严格的区分,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而言之,这部标新立异的电影,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历史观,在这个阶段的中国,在这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大语境下,不可能得到官方的认同。影片在国外屡获大奖,当然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只要是跟中国官方相左,肯定能获奖。但是绝不能忽视它的突破意义,以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历史,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丰满、人格的丰满,我们不是非此即彼地对立地看待历史,看待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感谢姜文导演,绝逼高出国内众多导演N个档次。姜文,霸气。

《鬼子来了》颠覆的盛宴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鬼子来了》颠覆的盛宴来自微语录网,更多《鬼,盛宴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