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沉默的羔羊》中的心理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沉默的羔羊》中的心理分析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沉默的羔羊》中的心理分析的正文:


  Dr.汉尼拔——心理学大师与食人者
   食人者的心理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宗教,食肉疗法和变态性心理。
   在古典宗教和早期文明中,人肉是神的食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各种祭祀活动中有食用人肉的记录。影片中不难发现汉尼拔是一个极端的宗教信仰者,在他的意识里,食人行为可能是作为对自我神性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自我原始冲动的满足和释放。他将杀死的狱警摆放成基督受难时的姿势,是重生与救赎的象征,在他的意识里,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统治的代偿行为。
   根据现代的精神分析理论,许多异常的的变态行为都来自于最原始的性冲动,其中食人便是为满足性欲的代偿行为,食人行为多发生在同性恋之间,是否暗示着这两种行为的根源是一样的?在某些案件中,食人者与被食者之间甚至会达成共识一起食用人肉。影片中,汉尼拔是通过观看他人食用人肉后,表示美味来寻找快感的,以满足某些内心的冲动。
   最后是影片中未提起的食肉疗法。在世界各地的的历史中都有对人肉疗效的记载,其中唐玄宗开元中叶的《本草拾遗》中也有明确的记载,至今世上依然流行着食用胎盘。在汉尼拔前传中,他有一本专门记载人肉烹饪方法的书,以此假设汉尼拔也相信某种食肉疗法。
  
  “野牛比尔”——受虐者与易性者
    野牛比尔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角色,虽然心理变态但却也是可怜者。自幼遭受的虐待让他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异常行为,对于他而言,一个词便可以概括——蜕变。他在每个受害者的嘴里都放了一个蛹,以此来给予自我以蜕变的臆想。同时他的人皮外衣也同样表达着他希望改变的愿望,在他看来,受害人可能与他是一体的,以至于他在处理受害人时完全的无同情,就如同在处理自己的私事一样。变性者心理的形成多来自幼年时期,在这一时期大脑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性别最基本的判断,以至于在这一时期受到的刺激,特别是性侵犯和性虐待都可能导致易性心理的形成。
  
  见习特工克拉丽斯——移情与潜意识
   克拉莉斯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一个逐渐成长的英雄角色,一个正面角色,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也就是羔羊。在与汉尼拔的对抗中,她最终有所释怀。片中,汉尼拔引导克拉莉斯找到了潜藏在自我潜意识中的被封锁的记忆,也就是幼年丧父在父亲葬礼上的记忆和目睹兄长杀死羊羔却未能救助的时听到的惨叫声,这被潜意识压抑的负面心理一直困扰着她直到被人指出并得以倾诉,与此她的意识接受了被错误压抑的。另一方面,在整个事件中,克拉莉斯产生了移情,也就是对于野牛比尔的受害人,她产生了幼年时对于无法救助羊羔的内疚和自责心理,她救助羊羔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她想要救助当下羊羔的冲动。因此在完成了最后的事件后,她拯救了被害人也使得自己获得了痊愈。

《沉默的羔羊》中的心理分析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沉默的羔羊》中的心理分析来自微语录网,更多《沉,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