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琅琊榜》若非赤焰军魂在,岂与梅郎再相逢?

影视台词 > 影评 > :《琅琊榜》若非赤焰军魂在,岂与梅郎再相逢?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琅琊榜》若非赤焰军魂在,岂与梅郎再相逢?的正文:

  仿佛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呼唤,始终都觉得自己该啰嗦点儿什么,不然就好像有一份作业一直拖着没有交似的。
为什么呢?当然因为我大小算得上是骨灰级原着粉了,虽然不敢像诺一这个“西游记十级学者”那样自诩“琅琊榜十级学者”,却也始终记得年少时为梅郎和冤死的七万铮铮男儿英魂躲在被子里偷偷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时的那种殇痛的。
因为读入了心,所以记忆自然而然就深刻在脑海里,就像靖王那样,十二年失至亲挚友的隐痛虽然不至时时于嘴边提起,却从未忘却。“赤焰军”三字,一直都是心底深处永远抹不的最重的那一抹色彩。
舔居世间数十载,虽不敢说阅尽天下典籍,读书万卷却是堪堪做到了的,像《琅琊榜》这种于社会大流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传颂的“野史小说”,却难得的让读过的人绝不会轻易忘却,自是有他的魅力所在的。
不知道别人阅罢琅琊后是何种感受,于我个人来说,贯穿全书的“忠义”“赤子之心”“家国天下”的核心真的很让人动容。中华自古礼仪之邦,忠孝节义这些东西,是无论过多少年都始终刻在国人骨子里不变的情怀。
初逢梅郎,若你太过年少,也许不太会理解为什么在经历了梅岭那场彻骨冰凉的“火中雪”,落得个家破人亡,拼得一身碎骨解毒从地狱重生归来后。从始至终所谓的“复仇”却只是为了雪冤,从没想过像言侯那样不顾一切拼个玉石俱焚以泄私愤,始终都以江山社稷为重。
而随着年龄渐长,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便会渐渐明了家国大义的重要。明了之后,才会明白长苏一路以来所有的抉择都只是因为他“国永远大于家”的初衷从未改迁,他比谁都透彻明了“相比家国大义,个人的恩怨情仇再大都是小事”。所以即便这个江山的主人仅仅只因为心中那一点儿关于“可能”和“可疑”的猜测就残狠地对娇妻贤儿痛下杀手毫不留情;私情上背叛了年少时与小伙伴最纯真的情义;大义上辜负了林家满门忠烈,(不托大的说一句:得亏他运气好谢玉和夏江是在赤焰军彻底打退大渝军队后才痛下杀手,否则单凭他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但凡大渝若不是被赤焰军打击得狠了毫无还手之力,失了最精锐战力赤焰军的江山可以说分分钟会被大渝拿下,到了那一步梁帝就会知道什么叫“悔不当初”!)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做到了极致,酿成了悚人听闻的赤焰惨案。而我们的小林殊,当年那个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少年,在这场惨案中失了至亲的战友、两心相许的爱人和挚爱的父母,这样惨烈刻骨被背叛的伤痛,即使作为路人,听闻后也会如景睿般仅从卷帛的字里行间便能感受到那彻骨的冰寒绝望、如穆小王爷般大呼一声“千古奇冤!”吧。
若有机会能问一声“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七万军队对战敌军二十万精锐,浴血拼杀好不容易得胜后满怀喜悦的以为迎来了援军却万万没想到被最信任的“自己人”从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怎么可能不恨?!那种灼伤到灵魂的痛,午夜梦回想起来怕是都要恨得牙痒痒,每每忆起都会忍不住想手刃罪魁祸首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父辈师长自小的谆谆教诲、军人的忠君爱国早己深深刻在骨血里。“但有一丝林氏风骨存世,便不容大梁有失”从来不止是说说而已,而是矢志不移的信念!身为军人要保卫的从来都不是哪一位帝王,而是所有无辜的百姓!所以在经历了那样深的绝望后,也只是希望能翻案为所有冤死之魂换回应得的一身清名。得到想要的结果后,马上就能够在敌军兵临城下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林殊的结局重新披甲上阵保家卫国,深度诠释了何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关于书想要说的感概太多太多,若要细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就到此为止转回剧吧。
因为网络发达,这些年来关于小说改编剧的乌烟瘴气多少也耳闻目睹过,所以当得知琅琊榜的改编消息后初初的担心是不可避免的,万幸的是,长苏遇到了一个好的、靠谱的、肯踏踏实实认真拍剧做事的好团队,原着亲妈粉的心首先便放下了一大半。
榜剧筹备之初就早己有人说过第一次见到如此尊重民意选角的剧组,为什么古人会说“公道自在人心”群众永远不痴不傻不会被轻易唬弄。《秘密》里说过:你反馈给宇宙什么样的信息宇宙就会照原样返归你本身。若从一开始便只是做做样子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那么你最终做出的东西是好是坏,是绝对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的,大伙儿心里门儿清着呢!
关于选角、服装、道具、布景等前期制作公众对于榜剧的赞誉随处可见,所以也不一一细说了。略略想提一下的是不得不让人钦佩的胡椒,一路关注下来的人都知道,胡歌能出演梅长苏,军功章至少有一半是属于他们的。这一点其实是很感动我的,粉丝做到这个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苦等苦盼了n久,片花终于出来了!真是忍不住要迎风落泪长啸一声“在下也是撸个片花撸了一年多的人儿!!!”近半小时的片花收获一片好评不断,剧好不好,制作用不用心?群众给出了最中肯的答案。唯一不满的是,太吊胃口了!而且一吊一年多,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
冬春来寒来暑往,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时数年精心制作的榜榜终于喜大普奔的首播了!(此处应有掌声)能治好“昆虫恐惧症”的水墨风素雅片头就己开了个好头,到剧集终于呈现在眼前,首先带来的就是视觉上的惊喜,没有一片滥浴闪瞎人眼的高光艳色。虽然与片花的调色略有差距,但毕竟回归了古装该有的大气清雅,便初初晕染出了三分韵味。
也许知道原着群众基础强大,所以剧集开篇的进展节奏略快,若没看过原着可能会不太好理解,但没关系,就算你懒的不想补书,自然也会有大把的免费水军会在微博上给你PO上一篇无比祥尽的科普,配合着来看,相信你既然选择了观此剧,智商自然会渐渐跟得上来然后慢慢看懂的。
由于是原作者亲任编剧(听说山影因为不太满意编剧最终决定由海宴亲自操刀,有多用心可见一斑)开篇的“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郡主招亲引出百里奇、三稚子殿前制敌捞出庭生、认靖王为“主”、情丝绕闯宫救人等经典桥段行云流水般紧凑呈现;兰园藏尸、滨州浸地、妓馆杀人桩桩件件牵连六部的一步一谋略也渐露端倪,节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让观者大为快慰:终于不用再忍受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剪辑了,可喜可贺!
同时,剧版用心浸润后的改编也显露人前。“苏氏烧烤”正式开张,炭烤六部小牌牌的改编凸显了一丝林殊昔日的小顽皮,使剧集多了些意趣。而这份少年意气的显现绝不止于此,有别于书中令人心头沉甸甸的苦闷,也许是胡歌自己,也许是团队的有意为之,剧至如今,在很多只有亲近之人的场合,苏哥哥说话做事总是会不经意的显现出一丝丝林殊的影子,为梅长苏的沉冤之路带来了一点儿亮色,再也不是全然在黑暗中行走的憋闷了。虽然因为主体的沉重,这个度很难把握,但就目前来说,没有让观者心生反感,已经说明演员和团队在改编的同时也很好的把握住了人物的“度”。而这个“度”把握好了,便于这一丝轻松中适度的照顾到了观众的感观。
然后是“故府重游”,于我个人来说,当初读书时是不太喜欢聂铎这条感情线的。这并不是说聂铎这个人有什么不好,也没有要为梅长苏悲苦的人生留一丝慰藉的意思,更不是说郡主不该另择良人。而是个人很喜欢那种青梅竹马少年相交的纯真情谊,所以总感觉这样的情谊并不会如此轻易就改弦易辙。因为书中并未祥述,所以我也总忍不住会遥想当年那小小的一双璧人是何等风姿,光想想就觉得很美好的画面,怎会忍心让它轻易消逝呢?
也许海姐姐和团队也有自己的考量,所以在剧集中掐掉了聂铎这个人,加重了郡主的戏份。不论别人怎么看,我个人可以说是非常开心的,甚至可以毫不吝啬地说,就因为这点,都要忍不住夸一句头一次遇到改编在我心中超越原着的。
加了郡主的戏份,便有了“故府重游”,如霓凰所说“女人的直觉,总是这么不讲道理”,再加上长苏初见时于太奶奶面前握手不放;于共同赏花时忍不住伸手为心爱的小女孩儿拂发间落花的种种情不自禁早己露了痕迹,所以她怀疑了,所以她将长苏带到了昔日林府有意试探。然后催泪的就来了,纵然林殊九死一生地回来了,可在任何筹谋都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又怎能承认昔日的身份?能做的,唯有否认后狠心离开,再适度穿插当年的凄惨一幕,加上配乐,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万般无奈的悲痛,不落泪也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那个居于高位的人心里,只要未挑战到他至高无上的君威,任何事都可以被赦免原谅,他需要那个一无是处的窝囊废太子和事事奉承的越妃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自己那可怜可悲的虚荣和自尊,所以毫不意外的,谢玉稍加挑拨,如此开罪了郡主的越氏便轻易获得赦免!
这一举动寒了多少人的心才没有人会在乎,可是伤到了谁的利益,那个人还是不会坐视不管的,因此誉王坐不住了,在梅长苏的推波助澜下提出“朝堂论礼”,至此开始小高潮迭起。
既然论礼,想要获胜,请出的礼学大家自然地位越高越好,于是便引出了在礼学界地位超然的周玄清周老先生,文人风骨,自来存世;高山流水,知音情重。此处周玄清与黎崇一句话便不管关山几重皆可跋山涉水拼力为之的情谊让人不由得为古时文人的风骨心生钦佩。当周老先生拖着老迈身躯十万火急之时仍于殿外周全行礼,是剧组的用心;当他出现在朝堂之上,引得皇帝都震惊起身时,又引得多少人激动不能自持?
很多人不能理解此处的辩论一笔带过未祥尽表述,私以为这般处理才更出彩,一来中华泱泱几千年的“礼”辩论起来若要一字一句呈现是一项太过巨大的工程,若拍不好只怕弄巧成拙引来更多诟病;二来此场辩论于全局来说重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以便推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若太过着重表述怕只会喧宾夺主,颇不讨巧了。因此这样在一笔带过的同时又让观者产生强烈共鸣的处理其实是恰如其分的。
回到苏苏这里,他得到了黎纲回禀的想要的结果后,已经代表多日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若照普通情节发展来说理当为此高兴的。可是不能啊,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呢?不要忘记归根结底他并不是“苏哥哥”,他是小殊啊,那个“雪夜薄甲逐敌千里”不怕寒冷性烈如火的小火人。可如今呢?换了一副随时性命堪忧的破败身子骨,成日于往日最不屑的阴谋诡计中挣扎求存,违背本心的辛苦为翻案勉力支撑,旧案未昭沉冤未雪,哪一点又值得高兴呢?所以望着日日离不开的炭火炉,他会怔怔出神,会忍不住因为想要寻回一点儿昔日峥嵘岁月的影子而以手触炭,然后于灼痛中怆然“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却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话至此,苦苦强撑的面具终于碎裂,十二年的辛酸不易骤然涌上心头,心志坚定如长苏,终也是忍不住泪落如雨,又怎不让观者感同身受,衔泪纷纷?
视线模糊了么年轻人?别着急,留点儿纸巾为接下来做准备吧。不要忘了小虐之后必有大虐的千古不变定律,这两集爆点比较集中,而诸多爆点中最大的爆点这便要来了。前方高能,请做好战斗准备。
朝堂论礼获胜,是苏苏用黎老先生的玉婵请来了人,所以必定是要见上一见给个交代的。因此他请穆青将人带至城郊长亭,于此处恭候老先生的到来。
接下来的几场戏,在目前己播出的戏份中,是我要着重拉出来推崇一下的不可错过的“好戏”。首先取景绝佳,城郊长亭,举目望天宽地阔,于苍茫中略现古朴,让观者于不经意中感受到“长亭外,古道边”的韵意,自然也就很容易被带入戏,不自觉的跟着剧中的情节发展走,而不会被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分心神。
摒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只简简单单两位智者的交谈,简淡素朴中却着重突出了礼仪,当两人于长亭内对座相谈时,真的就看到了活生生的梅郎重现在了眼前,向你娓娓道来属于他的故事,却又偏偏不能向眼前的周老先生表露半分,那种克制隐忍,在周先生说出“当年黎兄门下有一心爱弟子,虽出身将门,性情飞扬,但绝顶聪颖,若彼时你在,你与他定会成为一时双璧”时;当他无比感叹惋惜地说“可惜呀,这个人,是再也见不到了”时,真恨不得冲进屏幕对着老先生大叫一句“眼前人就是你所说的小殊啊啊啊!!!”然而依旧不能,当听到那些刻骨铭心的旧人旧事被人提起,却只能死死咬紧牙根闭口不言半分的苦楚跃然屏前,怎不教人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送走了老先生,那些如烈火烹油般搅动心神的痛楚却没能马上平息,此时的长苏已然有些撑不住呛咳起来。而此时已经疑窦丛生的郡主纵使对出笔迹不符却仍是不甘的策马而来,只为了心中那一点点微乎其微关于“可能”的直觉,她便能如老先生所说“守君一诺,即便千山万水亦不相负”。所以,她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出现在了这郊外长亭。
然后是一句句有理有据的“质问”,步步紧逼下的紧张掩也掩不住,我多希望那是你,因为这样至少证明了你还活着,不再如十二年前那般让我连块尸骨都找不到,想收尸都不知道从何做起;可我又多希望那不是你,我的林殊哥哥,当初是多么飞扬耀眼的少年,怎会变成如今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若真是你,我怎敢想象当年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你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可是我不是别人,我是霓凰,纵然天翻地覆,亦要执着的得到一个答案,一个真相。好坏,我都能一力承担!
所幸祁王与梁帝之间虽然“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殊凰之间却不存在这样的沟壑,相反两人却是对彼此知之甚深,霓凰对于林殊来说又从来都是“终究和他人不同。”的存在,所以长苏己抱着“如果梅长苏瞒不住她,就让林殊来劝她吧”的想法不再打算隐瞒到底,于是,真相大白。
前面己说过,我个人是尤为喜爱对于殊凰感情的改编的,有人说,身为将门虎女,小郡主当年想必也是相当任性张扬的顽皮女儿,而林殊对于这娇俏的小未婚妻必然是十分疼爱忍让的,这些从郡主说“小的时候,每当我跑远了,跑不动了,我的林殊哥哥,都会背我回家”便可窥见端倪。两位将门小儿女自小一起读书习武出来的情谊,以及一些初初萌芽的纯纯爱意不会那么轻易的随着生死相隔而消散,反倒积淀在心,于这些年独撑南境边防的艰苦岁月中,时时给予那个其实并不能于一夕间承担那么多的少女一丝慰藉。认真说起来,梅岭一案之后,郡主也失了许多,之后又因为梁帝的猜疑于几年后雪上加霜的失了父亲,心中的苦痛偏偏无人可诉,又有谁知道她这十二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若不是时时念着家国幼弟,谁知道失一切支撑的郡主究竟能否撑得下来?
“西风夜渡寒山雨,家国依稀残梦里,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蜡矩己残泪难干,江山未老红颜旧”独自苦撑太久,蓦然之间以为早己不在人世的心上人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生生站在眼前,即便坚强如霓凰,亦忍不住失声痛哭,再配上《红颜旧》的词曲,谁能不潸然泪下?而林殊哥哥含泪一言“我本该一直照顾你,我原本以为我可以一直照顾你的”的同时,军营外青山碧水下年少的殊凰相携练剑的画面适时出现,制作方太懂观众的泪点,于极虐中穿插进美好的恍若前世的年少时光,再对比眼前万般艰难才得来的重逢,直击人心!长亭相认赚足了多少人的眼泪?扪心自省一下,有多少年没有被国产剧感动得如此稀里哗啦了?这些年早己被粗制滥造的东西磨练得麻木的心,为何独独到了殊凰这里会感同身受?其间制作方的用心己可见一斑。
高潮迭起之后,回归现实。要做的事情还是太多,所有的谋算刚刚起步,即使私下里相认了,明面儿上却半点不能露痕迹。于是长苏首次以林殊哥哥的身份殷殷嘱咐一番,可是!对于当年血案,却只字未提还不让郡主问!就是这里让我对郡主肃然起敬:面对着如此天翻地覆物是人非的变化,内心怀揣着无数疑问,却仅仅只因为林殊哥哥一句话就什么都不问了,不愧为林殊哥哥一直深爱的人,当真霓凰风范!
彼此坦承身份互诉情衷后,胡歌和刘涛的演绎并未停止。身份不同带来的转变马上就被两位好演员呈现于观众眼前:郡主一秒变成当年的小女孩儿,明明眼里还含着两泡未干的泪,却挤出笑容小心翼翼的问“我还能苏宅,看你吗?”而她的林殊哥哥,明明已经因为冬日寒凉又被扒了衣领而受了寒快要忍不住咳血了,却带着一丝骄纵宠溺勾唇慢言“如果你实在想见我,就来吧。”全然忘了他前一刻还在叮嘱“今日之后,我还是苏哲,你还是郡主,不能露出丝毫破绽”,难得的对自己有了一丝丝放纵。其实,你也是想时时见到她的吧?而那口血,几番强忍后终于是没有咳在郡主眼前,又是多么不想让她为自己多担一份心。
感情浓烈至此,在之后却能很好的克制隐忍于人前不露半分端倪,将所有的深情狠狠压下,明面儿上什么都淡淡的。却于淡淡中悄然的行起了女儿礼;私下里声声“兄长”的呼唤;递手炉时对于“兄长”体温的关怀;于元宵佳节之时,一个对着廊下花灯忆起昔日少女,一个“突然想见兄长了”便瞒过众人只身前来,此处不止人物演得好,画面也美得不可胜收,小小的一只纸糊花灯牵连起了十余年的漫长时光,谁都不知道这十几年内梅郎有多少次独自想起自己的小女孩儿回过神却都是一片空茫,蓦然于今年佳节再次忆起,回过神时,心上人却切切实实的站在眼前,再也不是虚无的幻影,那种巨大喜悦之后的隐忍,都展现在了演员的眉梢眼角,实实在在美好的帧帧皆可入画。如果说美好的佳节之夜己使郡主的情谊表露无遗,那之后长苏被靖王误解时的勃然大怒,着力维护,更是于细节处将郡主难得的骄纵任性拍出了脉脉温情,虽然太过急切有暴露之虞,可那不是别人,那是我苦盼了多少年才失而复得寻回来的林殊哥哥,怎能容忍你如此凭空的横加指责恶言相向?如此词锋犀利的出言相护,逼得靖王立刻意识到错误并赔礼道歉,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位南境女帅的刚烈风采,使观众得到了一丝“我苏哥哥终于也有人护着了”的慰藉的同时,也为这冰凉寂冷的复仇之路添上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暖色调。而我们人人称颂的“江左梅郎”,才智如鬼的苏哥哥,在郡主面前,已经开始渐渐隐忍不住属于林殊的部分,与她谈论起自己的那些谋划时,会时时于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小小的得瑟和张扬,使观者能够悄悄窥视到昔日那飞扬淘气小少帅的影子,这种改编通过演员的细细拿捏表现出来,正如冬日里的一杯奶昔,舒服干净,熨贴人心。
佳茗慢品,好剧慢赏。撇开剧情谈谈其它,都说此剧选角物都妥贴恰当,皇帝有于无上君威下隐藏着的狠戾毒辣翻脸无情;妃子有笑里藏刀一个不防随时要你命的乖张;太子有他窝囊废毫无主见的猥琐(听说演员为此特意增肥,良心啊。)誉王完美重现了当初梁帝登基前骗过所有人的伪君子面貌(前期喜欢誉王的人啊,你们就和当初的林燮言阙一样为伪善所骗,想想他们的结局吧,你还会喜欢这样一个可怖的伪君子么?)靖王也有未染娇奢习气独怀将军肝胆的风骨,而我们的江左盟团宠萌物小飞流那满满的少年气更是锦上添花般出彩,这是核心人物之后主角团呈现出的面貌。
再往下是朝中大臣江湖子弟,每个人都是他该有的样子。该剧最出彩的点之一就是没有为了迎合部分大众的口味找来一堆油头粉面的奶油小生和蛇精椎子脸混出违和感爆棚的崩坏画风。而是真正依据角色该有的样子来选择演员,也许梁帝的后宫妃子并不美艳惊人,可那才是正史该有的样子;也许黎纲童路甄平和江左盟其它成员貌不惊人,可江湖子弟该有的潇洒落拓却被演员清清楚楚的呈现在眼前。年轻人啊,不要被太多的雷剧毁坏了你的审美,正常的古人该是什么样子,此剧虽没有做到十全十美的还原,至少也让我们窥见了冰山一角。
而最为我所称颂的是小郡主,当她初次现身与年少的林殊在草地上动作一致的翩翩舞剑;当她于上元佳节与林殊哥哥在廊下轻挂金鱼灯,已经将当初年少时的美好完整的呈现于人前,深深的打动着观者之心。有人形容她的出现带来一丝清新甘甜的青草气息,让人无比舒适。这种好评从何而来呢?其实片方只不过是选了一位适龄的青葱少女来出演,不需要刻意的彰显美貌,单凭这个年龄的少女天生具备的青春朝气活泼阳光,便已经达到了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很期待接下来的夏江卫峥和聂峰呢!
剧集未完,想说的太多,却文辞有限,无法一一表述,千言万语只得化为一句: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夹带一点点儿小私货:
“长苏,你的血,仍是红的么?”
“此血仍殷,此身仍在。”
单凭这一句表露出的情怀,就够壮胆气的恳请列位一句,请勿再以什么“男版XXX”来形容琅琊榜了,宫闱内斗虽有她的精彩,可与此书此剧所要表现的家国大义情义千秋实在是两种情怀,如此混为一谈,真的没有必要。
作者踏雪醉寻晋

《琅琊榜》若非赤焰军魂在,岂与梅郎再相逢?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琅琊榜》若非赤焰军魂在,岂与梅郎再相逢?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琅,逢?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