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积极心理学》讲什么?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积极心理学》讲什么?观后感是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积极心理学》讲什么?观后感的正文:

本来想把标题写成:积极心理学,但正如Tal老师所说,这门课不是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概述课,而是以积极心理学为主,综合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以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如何帮助自己以及他人,个人、群体还有社会变得更加幸福的一门课。
这门课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从严格实证的科学中吸取易于操作的、可实践的知识与技巧,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挖掘我们内心的潜能。它不是要教给你一些你不曾听说过的信息,而是要提醒你存在于你内心深处、你早已知晓的信息。
它的目标是让常识更为人所知。
而我们作为这门课的学生,不是要一边听课一边奋笔疾书,而是在课前阅读、课时倾听与练习,课后回想、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1.为什么《幸福课》受欢迎?
不是因为有简化后轻松的行动纲要,或个人魅力爆棚的演说家。
媒体在寻找解释的过程中找错了地方,换句话说,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了知识传播者上,而其实他们应该关注的是知识本身。
2,为什么要有《幸福课》。
学术界的问题在于严谨科学的《幸福生活的十个要素》《成功的三个法则》《成为领导者的五步》,这些书有着良好的意图,但缺乏严谨的内涵,因此虽然深受欢迎,却在学术界无人问津,而且它虽然主旨具有煽动性,但却没有办法真正帮人达到目标。
而科学严谨的学术期刊于人大有益处,却不易为大众接受。
学习的两个阶段:学术与应用,应用阶段要求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思考如何汲取这些思想并应用到生活中。
因此引入积极心理学,搭建能沟通象牙塔和大众的桥梁。
3.积极心理学从何而来
积极心理学的“祖父”——亚伯拉罕.马斯洛 引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1954年写了一章《走进积极心理学》,提到“我们同样需要研究善良、美德、幸福和乐观”。
“祖母”——凯伦.霍妮,“我们同样需要研究人性中积极有用的东西。我们需要研究和培养那些好的品质,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祖父”——阿隆.安东诺维斯基 ,1970年代提出要关注健康,创造新词 “salutogenesis”(健康起源学)
“母亲” 艾伦.朗格
“父亲” 马丁.塞利格曼 菲利普.斯通
4.《幸福课》上我们学什么?
《幸福课》不仅仅是要传授信息,更需要听课的人转化信息。
接受与储存的信息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我们生活的好坏、自尊心的高低、动机水平的高低和亲密关系质量的高低……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和转化更加重要。即有名的“半杯水”实验。“
罗伯特 凯根提出:“例如世界上有很多人,似乎已经拥有一切,他们过得很好,生活富庶,可他们并不快乐;世界上还有另一些人,他们拥有的很少,却从未停止热爱生活。还有另一种情况,拥有一切的人心怀感恩并享受生活;生活窘迫的人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也就是说,重要的不仅仅是或得的信息,还取决于容器的形状,如何解读如何理解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快乐更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身份地位或存款的多少”
“很简单,我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多余的石头,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当我凿多余的大理石后,大卫就诞生了。”米开朗基罗解释他如何创造大卫。通过这门课,我们能够学习削除那些阻碍我们从已知知识中吸取智慧和力量的行为和认知模式,让我们心中的“大卫”浮现出来。
梭罗说:“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伏尔泰:“常识往往不为大众所知。”
.阿奇博德 麦克利:“错的不是科学重的重大发现,拥有信息永远比无知强,不管何种信息,也不管何种无知,而是错在信息背后的信念,认为信息会改变世界的观念,但它并不会”仅仅往容器里填入越来越多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越来越多的数据,是不够的。
亚伯拉罕 马斯洛:“如果有人学了一门心理学的课,或看了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大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偏离主题的,即偏离人性的,大部分内容都把学习当作联想的形成,技能和能力的获得,这些外在表现,这些并不是人性的本质。人文哲学衍生出关于学习,教学和教育的新概念,简单地说,这个概念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标,人性的目标,人类的目标,那些所有被人类关注的目标,最终都是人的自我实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达到人类或者,特定的某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通俗点说就是帮助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Be all you can be)。”
5.在《幸福课》,我们怎样学习?
提问:
问后既有收获——圣经
课程所包含的教育宗旨:探索与索答。探索以及经由问题衍生而来的变形
关于问题,皮特 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在管理决策中最常见的毛病是只强调寻找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真正问题的所在。
在教育上,求知与提问同样重要,教育学家尼尔 波兹曼:“孩子们入学时是问号,毕业时是句号。”
两个原因使得哈佛高智商人士异常成功:完全相信自己(自信),和一直在问问题(好奇心)。
幸福不是二进制,不是非此即彼,幸福有连续性,幸福是一个终生追求的过程。
我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练习时间则是用来思索,如何接受和利用这些理念,用来研究我们自己。
难道不需要先理解他人,才能等同深受,但那不够,了解自身也很重要,因为当我们审视内心真我时,我们所窥视的也正是共有人性的一部分,人与人的相似之处,不管我们来自何处,达赖喇嘛在一场会议中表现出对文化差异的过度敏感,而这正是达赖喇嘛所要表达的。
练习:
课程所学要的努力是努力应用于生活中。
作者佳航

《积极心理学》讲什么?观后感由微语录网(www.5yul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微语录网 www.5yulu.com
本篇《积极心理学》讲什么?观后感来自微语录网,更多《积,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微语录网。